最美采莲诗十首(优美采莲曲多情采莲女)

采莲,应该是古时最美的劳动之一。穿梭在碧绿的荷塘中,划船起歌,《采莲曲》应运而生。

《采莲曲》是古曲名。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

最美采莲诗十首(优美采莲曲多情采莲女)(1)

1.《采莲曲》

王昌龄 〔唐代〕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2.《采莲曲》

王昌龄 〔唐代〕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采莲女皆美丽动人,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她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这首诗通过几个动词淋漓尽致地将采莲女应有的性格——活泼开朗表现出来,并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可以说这就是一部小电影,对刻画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形象而别有韵味。

最美采莲诗十首(优美采莲曲多情采莲女)(2)

3.《采莲曲》

李白 〔唐代〕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通过描写精心装扮的采莲少女们在阳光明媚的春日里快乐嬉戏的旖旎美景,以及岸上的游冶少年们对采莲少女的爱慕。来表达春日里,少年男女之间微妙萌动的爱情。以及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作者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发出的愁思。

4.《采莲曲》

白居易 〔唐代〕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菱叶随着水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说话却低头羞涩微笑,哪想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这首诗写采莲少女的初恋情态,喜悦而娇羞,如闻纸上有人,呼之欲出。尤其是后两句的细节描写,生动而传神,如灵珠一颗,使整个作品熠熠生辉。

最美采莲诗十首(优美采莲曲多情采莲女)(3)

5.《采莲曲》

刘方平 〔唐代〕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清清江面上夕阳晚霞随波飘摇,山歌婉转动听,体态妖冶苗条。从小练就了一身采莲的本领,十五岁敢在汹涌激流中乘风弄潮。

这首小诗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惟妙惟肖地塑造了一个可爱的采莲劳动妇女形象。

6.《采莲曲》

贺知章 〔唐代〕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会稽山上的雾气散了,显露出高峻的山体和葱郁的草木,明净的水面上没有风也起了水波。别说春天已经结束花草都凋谢完了,另有人在水流中央采摘菱叶和荷叶呢。

首句是说,郁郁葱葱、云雾缭绕、群峰连绵的会稽山是多么壮丽呵!这真是写山景的绝妙佳句。接着是“镜水无风也自波”,这句表面上看不像是在写越州之镜湖,因为镜湖平如镜,怎能够自动涌现出波澜呢?不要以为春天的芳香已经过去,炎热的夏天来临了。而夏天依然有比春天更好的景色呢!因此引出了“别有中流采芰荷”的一景。

最美采莲诗十首(优美采莲曲多情采莲女)(4)

7.《采莲曲》

崔国辅 〔唐代〕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

玉光闪闪的水塘边,绚丽芬芳的鲜花争相绽放,采莲的轻舟来来往往,塘中水波回旋荡漾。恋人们在小河上相会,唯恐被水波分开,于是把小船紧紧靠拢。

该诗所写的爱情十分纯真,也十分含蓄,一句“并着木兰舟”,十分耐人寻味。诗人不直接写人,而通过富有诗情画意的景物,将人物的活动融入美景之中,写得神态逼真,生活气息浓郁,风味淳朴,是一首活泼清新的抒情小诗,它反映了盛唐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8.《采莲曲》

吴均 〔南北朝〕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此诗前二句勾勒出思妇的形象,让读者从美的装扮想象出美的人;接着二句设问过渡,巧妙地将笔触从采莲女转向采莲女的怀人;之后二句暗示采莲女的丈夫在遥远的边地,二人音息难通;最后二句直接抒情,写采莲女盼望夫君早日归来。

最美采莲诗十首(优美采莲曲多情采莲女)(5)

9.《采莲曲》

萧纲 〔南北朝〕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此诗的起首二句中,用了两个“晚”字,强调了一种特定时间背景:笼罩着软和恬静夕阳余辉的傍晚——一个最能引起人的情思,让人沉浸的时刻。“风起”二名转入采莲的描写,从“难度”中透露出采莲女柔弱纤细的形象。“棹动”二名描绘的采莲场面只有两笔写实的白描:采莲的小船在荷丛中穿过,桨儿不时碰落盛开的莲花,一瓣瓣地飞落湖中,惊起了安详地栖息着的只只白鹭,打破了它们的宁静世界。

末二句借物写情,别有一种趣味: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实际上是作者留恋这环境,故借采莲人写同。拟人手法运用十分巧妙,全诗情韵顿生。

10.《采莲曲》

蒲松龄〔清代〕

两船相望隔菱茭,一笑低头眼暗抛。

他日人知与郎遇,片言谁信不曾交。

这是一首情歌,主人公是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记述的是一次与情郎的邂逅相遇以及由此引出的内心活动。前两句写相逢的情景。首句中的“菱”、“茭”、即菱角、茭白,都是生长在浅水中的植物。女主人公乘坐一叶扁舟,前去采莲,隔着一片菱、茭,见到正在驶近的情郎的小船。她与他,早已彼此愿意,甚至已定过亲。一根情丝连着的一对小儿女猝然相遇,不觉脸上潮红,惊喜不已。

诗中连用三个动词,以一连串的表情与动作,写出她刹那间复杂的心理变化:她始而“一笑”,喜不自胜;既而“低头”,感到羞涩;最后,“眼暗抛”,偷偷地眉目传情,感情缠绵难以自己。首句作全景,环境、人物一起映现;次句的镜头对准那女子,作大特写,先后映出“一笑”、“低头”、“眼暗抛”三个画面。后两句是女子的心理活动。双方的小船反方向驶离。这时,少女想起刚才巧遇时四下无人,竟然忘了说话,颇感后悔,便以假想之词传出自己的这一段心曲:今后如果别人知道我与情郎你相遇,谁会相信我们彼此连一句话都没有说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