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张王道的雄辩家有哪些?主张王道的雄辩家

孟子的思想,在当代社会不被重视,但在中国长期的风险社会中,特别是宋朝以后,他的著作《孟子》却被奉为经典。对于中国历代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道德传统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王道,孟子说“仁者,人也,仁,人心也”。意思是人的本性是好的,应该把人当人看。他曾当着齐宣王揭露说,现在给老百姓的田产尚且不能奉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儿。好年成终年老苦不得温饱,灾荒之年只有死路一条。他告诫魏惠王说,如果王不委过于年景,而自己把责任担当起来,老百姓就会到你这里来为你出力了。他认为统治者要想得到天下,办法在于先得民,得民的关键在得人心。孟子所说的王道,最主要的就是给人民产业轻徭薄赋,省刑罚!

主张王道的雄辩家有哪些?主张王道的雄辩家(1)

孟子认为民的问题最重要,君的问题不占重要地位。民贵君轻是孟子思想中辉煌的问题,他认为得其民者得天下,失其民者失天下。在君臣关系上,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雌。”他认为杀死商纣王这样的国君,等于杀死一个独夫,不算什么“弑君”。谈到国君用人时,他认为必须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孟子从理论和实践上开辟了“谏君”的先河,指出国君也会有错误。历史上凡有作为的君主,大都注意纳谏。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忧国忧民的名臣,大多敢于“谏君”。孟子认为统一才能安定。他认为春秋无义战,那些不惜杀人的所谓善战者,应该处以最重的刑罚,搞合纵、连横的人也应该问罪。有一次为襄王问他,天下怎样才能安定?孟子说“定于一”,即统一才能安定,他不主张用战争来实现统一,提出了“以德服人”“仁者无敌于天下”的理论。但他并不反对一切统一战争,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心的向背,他说如果施仁政于民,百姓就会为国君拼命,即使让他们拿着木棒也可以抵的住坚兵利甲。孟子强调义重于利,有伤于义的赐予,虽死不受。后来,“舍身取义”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工具!

主张王道的雄辩家有哪些?主张王道的雄辩家(2)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他说,孩提之童,知哎其亲。他认为好人坏人之分,是由于社会的影响,他把人比做山木,他说山上的树木本来是貌美的,但因为它接近城市,人们砍伐不休,牛羊践踏不已,于是长的不成样子,你能说这些树木本来是不美的吗?人也是这样,本有善心,但不断被摧残,得不到发扬,最后变得同禽兽差不多。这能说人的本性原来就是这样的吗?在中国历史上,性善论对人们的思想,文化,教育及心理影响深远。从文学角度讲,《孟子》行文磅礴,饱含情感的特点,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汉代的贾谊就学孟子,尤其是他的《过秦论》,其气势,其感情,都酷似孟子。唐宋古文家也很推崇孟子,在其代表人物韩愈的文章里,随时都可以看到孟子的影子。可以说,孟子的散文为中国政论文开创了一个良好的传统!

主张王道的雄辩家有哪些?主张王道的雄辩家(3)

孟子能够成为一代大儒,与他母亲的教诲分不开。关于孟子的母叫《韩诗外传》和《烈女传》有不少记载,最著名的是三迁、断杼、杀猪三则故事。孟子小的时候,他们家住在墓地附近,小孟子常常在墓地里玩耍,做造坟地的游戏,孟母看见了说:这不是我的孩子应该待的地方。于是搬到市场旁居住,有一天,听到小孟子在学商人叫卖,非常担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她决定第二次搬迁,这次到了学校的旁边,过了一段时间,孟母发现小孟子在学习礼法,这才松了一口气,欣慰的说,这才是我的孩子该做的地方,于是决定在这里长住。孟母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先后带着孟子在三个地方居住。这个故事一直被传为佳话,为历代人所推崇!

主张王道的雄辩家有哪些?主张王道的雄辩家(4)

孟子认为理想的人格是面对君主绝不卑躬屈膝,低人一等。在现实生活中,孟子努力实践自己的人格理论,为后人树立了典范。孟子准备去见齐宣王,齐宣王派人传话,说他原本应该来看孟子的,但不巧生病了不能来,如果孟子肯来朝见,再临朝办公的时候可以见孟子。孟子不高兴了,说他也生病了不能上朝,可是第二天又到别人家吊丧去了。齐宣王派人来问孟子的病情,却不见孟子,弟子只好借口说孟子的病刚好一点,已经上朝去了,但不知赶到没有,一边又派人到孟子回家的路上,拦住他让他不要回家,无论如何先去上朝。可是孟子很是不愿意,最后躲到别人家借宿,弟子不理解孟子的做法,孟子说齐宣王有富、有爵,我有仁、有义,并不比他低到哪儿去,他还说齐宣王只有爵,而我有齿有德,齐宣王不能凭借其爵位而轻视我的年龄和道德,如果齐宣王真的要有所作为,应该像汤对伊尹、桓公对管仲那样对我,怎么能随便摆架子呢!

主张王道的雄辩家有哪些?主张王道的雄辩家(5)

有一次,一位名叫夷子的墨家信徒想见孟子,孟子不愿见他,而通过别人传话,讽刺说墨家治丧“以薄为其道”,然而夷子厚葬他的双亲,这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用自己所反对的东西来对待父母。夷子闻听此言,只好为自己辩解说,爱无等差的施行可以从对待自己的双亲开始。夷子的话恰好授孟子以柄,孟子抓住这点进一步说明就是墨家也是爱无等差的。孟子强调应该用仁义礼智,亲亲、敬长等观念去教育人。应该积极地去建立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朋友有信的社会秩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