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时代有多少个玉玺(三国第六回都是玉玺惹的祸)

●读书笔记之《三国演义》第6回

【回目】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

三国大时代有多少个玉玺(三国第六回都是玉玺惹的祸)(1)

【故事梗概】董卓与联军交战失利,用李儒之计,将汉献帝劫往长安。李傕(jué)、郭汜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迁往长安,死者不可胜数。卓临行,教人放火烧居民房屋,发掘陵墓坟冢。联军先锋孙坚率先冲入洛阳,设军帐于建章殿上。其军士在殿南一井中捞起一具女尸,项下带一锦囊。内装一枚玉玺,上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孙坚心动,认为是当皇上的征兆,乃托疾归江东。不想军中有人告密袁绍,二人就此翻脸,孙坚拔寨离洛阳而去。袁绍写信派人赶往荆州,要刘表截住孙坚,夺取玉玺,联军从此分裂。曹操领兵讨董卓,被吕布打败后埋怨袁绍,投扬州去。公孙瓒与刘关张亦离袁而去,袁自投关东。荆州刺史刘表截孙坚讨玉玺。

【看点一】玉玺的传说,传国玉玺说起来是源自大禹的九鼎。据传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金铸成九鼎,象征九州。大禹所铸造的九鼎,其实谁也没看见过,所以春秋时楚王才好奇问鼎。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时,九鼎早已不知所终。于是秦始皇用和氏璧雕琢了一枚玉玺,上有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用以取代九鼎。《三国演义》中孙坚获得玉玺,帐下程普对他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实传说比程普描述的更是神乎其神。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湖北南彰县的荆山看见有凤凰(估计凤凰就是如今的红腹锦鸡)栖落青石之上,凤凰是百鸟之王,非宝地不落。卞和于是得到一块璞玉,捧着进献给楚厉王。楚厉王让玉匠鉴定,玉匠说:“这是块石头。”楚厉王认为卞和欺骗自己,于是砍掉他的左脚。等到楚厉王去世,其弟楚武王继位后,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进献给楚武王。楚武王让玉匠鉴定,玉匠又说:“这是块石头。”楚武王也认为卞和欺骗自己,于是砍掉他的右脚。等到楚武王去世,其子楚文王继位后,卞和就抱着那块璞玉在荆山下哭泣,卞和整整哭泣三天三夜,眼泪哭干直到流出血来。楚文王听说后,便派人去询问卞和哭泣的原因,说:“天下受断足刑的人好多,为何独独你哭得这么悲伤呢?”卞和说:“我不是悲伤脚被砍掉,而是悲伤把宝玉称作石头,把忠贞的人称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楚文王就让玉匠加工这块玉璞,发现真是一块宝玉。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璧”。

秦灭赵后,掠尽其财,和氏璧自然落入囊中。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特以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形呈龙凤鸟虫之状,丞相李斯亲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于其上。

秦末,刘邦率兵入咸阳。秦王子婴献上玉玺。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小皇帝刘婴年幼,国玺由王莽姑母汉孝元太后代管。王莽令其弟北阳侯王舜进长乐宫索要。太后气愤异常,痛斥王舜后将玉玺摔下台阶,于是这方天下至宝被摔缺一角。后来王莽命人以黄金镶补。

光武中兴后,国玺几经辗转,落入刘秀之手。东汉末年,董卓率兵进京,汉少帝夜间仓皇出逃,慌乱中将传国玺丢失。不久,十八路诸侯讨董卓,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在城南甄宫井中捞出一宫妃尸体,发现其颈下锦囊中藏有金锁朱匣,打开后发现正是那方传国之玺。孙坚顿生异想,立即撤回鲁阳,图谋称帝,但不久阵亡岘山,死前将玉玺交予夫人吴氏收藏。袁术知道后,乘吴氏扶孙坚灵柩归故里之机,夺了玉玺,然后在南阳称帝。袁术死后,广陵太守徐璆又效袁术之法,趁袁术之妻扶棺奔庐江途中半路又夺了玉玺,后献于曹操。

此后,三国归于晋,玉玺落入司马炎之手。西晋末年,历史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政权更迭,战乱频仍,国玺也频频易手。隋朝建立后,隋文帝灭陈,从陈后主处得到传国玺。隋朝末年,隋炀帝携带传国玺南下扬州,在江都被缢杀,玉玺落入宇文化及之手。宇文化及兵败后,萧后携皇孙杨政道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唐朝建立后,由于没有玉玺,唐太宗只好刻了几方玉玺聊以自慰。贞观四年,大将军李靖率军讨伐突厥,萧后与皇孙杨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玺终于回归唐朝,李世民龙颜大悦。唐朝末年,朱全忠废了唐哀帝,夺了传国玺,建后梁。十六年后,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又十三年后,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后唐废帝李从珂,与曹太后、刘皇后携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自焚,传国玉玺自此失踪。传国玺从发现和氏璧始,到传至唐末,共计一千六百余年。

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咸阳县民段义在河南乡掘地得一宝印,色绿如蓝,温润而泽。次年正月送至京师,经蔡京等辨识,确认为秦制传国玺。三十年后,金俘徽宗、钦宗二帝,宝玺也被金人掳去。元世祖至元年间,通政院使硕得死后,妻子病重,儿子只有九岁,家境艰难,遂以家藏的一块宝玉托御史台通事阔阔术拿到市上出售,因非寻常物制,无人敢买,后为权相伯颜命人购得。经监察御史杨桓辨认,确认是秦玺。但伯颜曾将元朝收缴的各国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传国玉玺恐怕也在其中。明代朱元璋登基之后,不惜以十万之师远征沙漠,寻求传国玉玺。后来李文忠二次远征,俘虏了元后妃和诸王,得到了一些宋元玉玺,但却未见传国玺的踪影。此后传说此消彼长,但始终无人见真颜。(以上内容摘自名为谢青霄的作者)”

三国大时代有多少个玉玺(三国第六回都是玉玺惹的祸)(2)

【看点二】东汉为何定都洛阳

董卓因避险挟持百官迁都长安,可见长安有着得天独厚的战略意义,为何东汉会选择在洛阳定都?首先,河南省是中国自古的"天下之中".也是历史上所谓"中原"的所在地.交通很发达.也是当时出了名的富庶之地.即使是在西汉也是中国的"经济"首都。其次,定都西安,除了与汉中平原"形胜"以图霸天下的用意外.也因为靠近西域,有天子守边,方便指挥与匈奴等游牧民族对抗的意思.在东汉国力较弱的情况下,已经无法完全压制西域,所以迁都还是有一定安全上意义的。再者,王莽和历年的战争的关系.长安的建筑损毁严重.基于财政节约的原则,选择原本就有大量宫廷建筑的洛阳进行建都,也是一个当然之举了。最后,就中国整个历史进程来看.因为对海洋的了解的加深和如江浙,闽越等沿海省份的从"蛮荒"状态的逐渐开发,国家的重心逐步从内陆转移到沿海.所以首都的选址也相应的一步步从东向西转移。

三国大时代有多少个玉玺(三国第六回都是玉玺惹的祸)(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