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女人吃什么最补(坐月子哪些食物最补身体)

2015-01-09 05:09:00 作者:李晓宇

女性产后身体需要食物的滋补帮助恢复体力,饮食应首选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食,但不要吃太油腻的高油脂食物。老人常说,女人月子做得好,以前的病也会慢慢好起来。月子里什么食物最能补充身体热量?8种食物最靠谱。

坐月子女人吃什么最补(坐月子哪些食物最补身体)(1)

产后饮食注重均衡搭配

在国内一些地方,思想观念是比较保守的,对于刚分娩的产妇,不允许吃鸡肉、猪肉以及鱼之类的食物,只能喝红糖水和小米粥,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产妇最终缺乏矿物质。我们提倡均衡、科学的饮食搭配,只吃肉类或者只吃素食,对产妇身体的恢复都是大不利的。

冬天坐月子适宜吃什么

1、补气补血为主

对于冬季分娩坐月子的女性来说,饮食关键在于补气补血。补气补血的食物可以温暖妈妈的身体,对于子宫的收缩也是大有帮助的,还能促进身体血液循环,达到气血都能补到的目的,从而让筋骨不容易扭伤,腰部也不会出现酸痛感。

2、多补充维生素

不论什么时候,多吃维生素是没有错儿的,维生素存在于瓜果蔬菜中,对提高身体抵抗力和身体的恢复都大有好处。产妇宜多吃含烟酸的食物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B2是平衡人体耗氧量的重要物质。维生素A,它可起到促进人体代谢循环、补中益气、增强耐寒能力的作用。维生素E还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以加强肢体末梢儿的血液循环。花生、芝麻富含维生素E和多种营养,可以帮助维生素B的吸收,加强神经对抗寒冷的能力。

3、多吃坚果、胡萝卜等温热性食物

胡萝卜含有大量的粗纤维,避免产妇便秘的同时还能帮助提高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坚果类食物磷脂含量比较高,能促进产妇的造血功能,增强食欲。这些都对提高身体健康,抵御寒冷大有益处。板栗,有养胃健脾、强筋活血等功效。

4、多吃富含铁的食物

新妈产后因为恶露很容易出现缺铁的情况,补铁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关。菠菜、豆腐、大枣、瘦肉这类食物含铁量高,适当增加该食物的摄入对身体恢复大有好处。新要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促进机体对铁的吸收。所谓产前一盆火,产后一块冰,新妈妈分娩后身体阳气不足,产热量少,所以加大保暖是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而又健康的过好冬天的月子期。

5、多吃适合冬天的健脾暖胃的食物

可以把这些健脾暖胃的食物做成各种各样的美味菜,也可以熬成粥或者煲汤。鲢鱼适用于胃寒疼痛。胖头鱼暖胃的同时还能起到治疗耳鸣、头晕目眩的作用。羊肉具有暖中补肾虚、开胃健脾、御寒去湿之功效。含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钙、磷、铁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月子期补充正能量的8种食物

鲫鱼

鲫鱼炖豆鱼是大补,想必大家都听说了最适合哺乳期、坐月子的女性。这是最传统不过的月子菜了,鲫鱼汤一直被视为催奶圣品。传统认为,鲫鱼汤要熬得白。其实,鲫鱼本身的营养价值很高,应该少炖些时候,让鱼肉保持鲜美。

黄雌鸡

黄雌鸡和枸杞、桂圆一起炖煮1小时,能起到消渴、小便频数、泄泻痢疾、补水气。治五脏虚损、肢体乏力,且能真精补髓。治疗产后体虚效果非常好。

红糖

红糖对女性来说,即便是不坐月子都可以饮用,活血化瘀,而且富含铁质,而且利尿,适当饮用红糖水对月子妈妈很有帮助,可以促进恶露排出、防治尿失禁。红糖属于温补的食品,吃得过多,会加速出汗,使妈妈身体更虚弱。饮糖水后不漱口,还会损害妈妈的牙齿。

猪手

猪手具有美容功效的同时,对坐月子女性身体的恢复也大有好处。猪手 通草 花生是催奶的好汤,花生能保持乳腺畅通、养血止血,可治疗贫血出血症,具有滋味养的作用。猪手富含胶原蛋白,可以帮助新妈妈保持胸部曲线,很适合产后妈妈食用哦。

鸽子

鸽子汤对剖腹产妈妈非常有益,可以收敛伤口。墨鱼汤虽然也有同样的作用,但是会让乳汁分泌减少,喝鸽子汤就没有这种后顾之忧,鸽子汤还有提升免疫力的功效哦。

小米粥

富含维生素B、膳食纤维和铁。可单煮小米或将其与大米合煮,有很好的补养效果。但不要完全依赖小米粥,因小米所含的营养毕竟不是很全面。

青菜:

不要小看青菜的力量,青菜清淡且维生素多多,新妈恢复体力,除了需要高汤之外,青菜也是必不可少的食物。

牛奶:

月子期间,我们建议喝热牛奶,早晚各一杯,补充营养的同时还能让新妈补钙,一举两得,对身体恢复比较不错哦,而且热量比较低。

月子期间切忌吃冰冷食物,寒性食物也不能食用,比如说螃蟹、鸭梨、海带等等。高油腻高热量食物不见得能补身体,反而让身体脂肪量增加,可别做个月子身体没补好,反倒让体重增加许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