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美女甄宓被赐死后(甄宓号称三国第一美女)
文|尼尔
编辑|尼尔
前言《三国》开篇有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而笔者要说:写尽天下英雄事,不见女儿尺寸名。
三国割据,群雄并起的年代,是属于男人们的战场与舞台。
而生于那个时代的女子,翻遍史册,看到的尽是:以沉鱼落雁之容姿博取英雄垂幸。
其中典例,当数有“三国第一美女”之称的甄宓。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后,为他育有一双儿女的多年发妻甄宓,便是“曹魏第一皇后”的最佳人选。
然而,甄宓却没能等到册封的这一天,反在一年后落得个“被发覆面,以糠塞口”的悲惨死状。
她短短38年人生经历了什么,才让她在死后遭到丈夫如此羞辱?
本该属于她的皇后之位旁落何人?
二度出嫁/一见倾心
甄宓的一生两度嫁人。
美貌使她的命运与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们连结,她却也因美貌被后世诸多编排。
例如“一女乱三曹”之说,便是因此广为流传。
而实际上,不同于人们“美人都是红颜祸水”的刻板观念,甄宓既有闭月羞花之貌,也有与之相配的贤良淑顺之德。
甄宓,史称甄夫人,后人传其名为宓。
她出身官宦之家,祖上是东汉宰相甄邯,父亲甄逸曾任上蔡令,相当于现在的一县之长。
虽然甄宓三岁时丧父,但家境殷实,没有吃过苦。在母亲和兄长庇护之下长成了一个知书达理、贤德孝顺的大家闺秀。
在她十几岁时,就表现出极宽宏的心怀。
汉末天下大乱,连年灾荒,许多人家纷纷卖掉自家值钱的宝贝换粮换钱。
甄家储备富足,不需要典当屯粮,就趁着这个机会低价收购流入市场的金银财宝。
甄宓听闻此事后,立刻站出来阻止:“乱世求宝,并非善策,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更何况如今灾民遍地,我们又岂能独善其身,应该开仓放粮,赈济乡邻。”
一个年幼的女娃都能有这番胸怀和远见,让甄家许多人感到惭愧,于是便听了甄宓的意见,将粮食分发给乡邻,共度灾年。
甄宓曾在八岁时,被一个名为刘良的算命先生断言:“此女将来会贵不可言。”
不知道是这预言促使了甄宓被贵人留意,还是这算命先生道破了天机。
总之,在甄宓到了适婚的年纪,曾经雄踞北方四世三公的袁绍为自己的二儿子袁熙聘娶了她。
彼时袁公风头无两,连甄家人都以为是预言成真,甄宓即将飞上枝头变凤凰。
袁熙虽然不是袁绍最喜欢的儿子,但却是袁绍最宠爱的后妻刘夫人所生,将来袁绍若是称帝,袁熙也有一争继承人的资历。
街头巷尾都津津乐道地猜测着甄宓的未来,但总归都是光明璀璨。
婚后几年,袁熙与甄宓夫妻二人算得上琴瑟和鸣,尽管甄宓不是正室,但她孝顺识大体,深受婆婆刘夫人与丈夫的宠爱。
可惜,乱世之中,风云突变只在顷刻之间。
无人能够守着小家苟安一隅,何况是在袁家这样的风暴中心。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冀州邺城被曹操攻破。
袁府被士兵团团围住,被困府中的刘夫人与甄宓听着外面的兵戈之声,战战兢兢。
甄宓唯一能做的,只是用黑灰将脸涂脏,扯散头发,无助地等待着命运降临。
最终,在一片惶然中,她没有等来死亡,却等来了她生命里第二个极为重要的男人。
带兵最早占领袁府的人是曹操的儿子,时年十七岁的曹丕。
搜到刘夫人与甄宓所藏身的房间,曹丕进门就看见一个脸上脏兮兮还披头散发的年轻女人。
他喝止了手下兵士,朝同样吓得瑟瑟发抖的刘夫人询问二人身份。
刘夫人说:“我是袁绍的夫人,她是袁熙的妻子。”
甄宓貌美的传闻,早已在嫁与袁熙后闻名天下,世人皆知袁熙的妻子美艳无双,怎么会是眼前这个一脸黑灰还乱发披肩的女人?
曹丕心中好奇心顿起,拿出手巾为她擦拭,想亲自一睹这美人的风采。
洁面挽发后的甄宓抬起头,盈盈秋眸闪烁,不敢回视曹丕惊艳的目光。
曹丕对甄宓一见倾心。
《世说新语》:太祖下邺,文帝先入袁尚府,有妇人被发垢面,垂涕立绍妻刘后,文帝问之,刘答“是熙妻”,顾閴发髻,以巾拭面,姿貌绝伦。既过,刘谓后“不忧死矣”!遂见纳,有宠。
保住了性命,甄宓的心情却不见高兴,因为曹丕上报了曹操,请求曹操准许他娶甄宓为妻。
曹丕少年英雄,文武双全,前途无量。
那日初见,对待刘夫人与甄宓都端庄有礼,不曾为难她们两个弱女子。
在甄宓心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但甄宓的丈夫袁熙尚且活着,没人知道曹丕娶她是否只是出于对袁家的羞辱,或者一时兴起。
甄宓忧愁地思索着她身不由己的命运将带她走向何方。
夫妻离心/女王得宠
成为曹丕的夫人之后,甄宓一如既往地扮演着一个贤良淑德的好妻子。
幸运的是,曹丕也对她宠爱有加。
不久,甄宓为曹丕生下儿子曹叡与女儿东乡公主。
对曹丕的母亲卞夫人,甄宓尽心侍奉、孝顺恭谨。
一次听闻卞夫人抱恙,甄宓没能在身边服侍,担忧得寝食难安,甚至偷偷哭泣。
直到收到信中说卞夫人痊愈,才放下心来。
而对于曹丕的姬妾,甄宓也从没有表现出善妒专横的一面,甚至多次劝谏曹丕:“黄帝子孙繁多,是因为他广纳妻妾,夫君也应当多纳贤淑的女子,才能子嗣旺盛。”
以古代评判一位妻子是否合格的眼光来看,甄宓毫无疑问做到了极致。
曹丕既有战功又有才华,妻子甄宓贤良淑德,甚至他们的儿子曹叡也深受曹操喜爱。
曹操曾对曹叡说:“我的家族基业有了你就可以继承三代了。”
听起来简直可以给他们颁发一个“模范家庭”奖。
可就是这样一对夫妻,是如何走上离心离德之路的呢?
有人说是曹丕的弟弟曹植觊觎嫂子,引得曹丕心生不满,与甄宓有了隔阂。
但实际上,甄宓嫁给曹丕时,曹植年仅十三岁。
人们津津乐道的《洛神赋》中的“洛神”指的并不是甄宓,乃是曹植的原配正妻崔氏女。
至于《感鄄赋》,更是和甄宓毫无关系,“鄄”是个封地名,这首赋,只是曹植为了抒发怀才不遇的心境,无关爱情。
真正与他们夫妻二人疏远有关的人,乃是郭女王。
郭女王是谁?
郭氏女,后人传其名为照。
郭照出身据说也是大户人家,其父曾夸其有“女中王者”之风,于是得名郭女王。
令人唏嘘的是,郭女王的人生的前半段和这个名字是南辕北辙。
她年幼时在战乱中失去双亲,家道中落,流离漂泊之中,寄身于铜鞮侯家做侍女。
曹操去铜鞮侯家赴宴时见她容貌清丽,便将她选入宫中做婢女。
她与曹丕就是在此时结缘。
郭女王少时寥落,寄人篱下为奴做婢,对于曹丕的垂幸万分珍惜。
她抓住机会,成功取代当时年老色衰的甄宓成为曹丕的宠姬。
哪怕事实上,她只比甄宓小一岁而已。
被曹丕看中时,郭女王已经29岁,是一个在古代相当大的年龄。
而能以如此年龄得到曹丕的宠爱,郭女王的过人之处,在于智谋,而非情爱。
曹丕未必是个多情人,但绝对是个野心家。
情爱再深,也敌不过权力的诱惑。
郭女王此时仍在曹操身旁侍奉,在曹丕与曹植的储位之争中,她对曹丕鼎力相助,献计献策。
《三国志郭后传》: 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原本在曹丕与曹植之间摇摆不定的曹操,在身遭宫人的鼓动中,立曹丕为世子。
郭女王也许正在这宫人之列。
《三国志曹植传》: 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而此时的甄宓,早已失去了丈夫的关怀与宠爱。
在后世女子中广为流传的灵蛇髻,乃是甄宓在曾经夫妻琴瑟和鸣的悠闲日子中所创,如今也无心再挽。
红妆添色,只能付与深宫高墙而已,罢罢罢。
恩断义绝/杀母立子
尽管恩爱不再,但甄宓的骄傲仍在。
在身份等级森严的时代,哪怕曹丕与她没有一丝感情,正妻之位也足以让甄宓挺直腰杆。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
同年,一场自导自演的“禅位”闹剧之后,曹丕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
在所有人、包括甄宓的认知中,曹丕称帝,甄宓便是魏国的皇后。
然而,称帝的消息传回邺城时,甄宓才后知后觉的发现:早在曹丕带着郭女王入主洛阳之时,她已然成为了一个笑话。
一个一生贤良淑德谨遵妇德的女人,最在意的无非是蜚语流言、世人评说。
而如今,她颜面尽失,最后勉力维持的骄傲也被打碎。
再贤良淑德的女人,到了这一步,也难免会心生怨怼。
甄宓在伤心之下,平生第一次,不再全然的顺从。
她作了一首《塘上行》寄给远在洛阳醉卧美人怀的曹丕。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倚偷。
从君独致乐,延年寿千秋。”
满纸凄切,字字悲凉。
可曹丕却从字里行间看出了甄宓的怨愤,看出甄宓对他辜负发妻的指责。
《魏略》中说:甄宓的死,源于郭女王的受宠。
但史料中并未明确指出郭女王做了什么导致了甄宓的死亡。
笔者以为,无论是甄宓还是郭女王,对曹丕的感情都是依附之心大于痴心情爱。
生在乱世,女子皆为浮萍,成为同一个男人的女人,就注定她们会去争夺同一根救命稻草。
然而甄宓有名门出身的自持,郭女王只有摆脱过去低微身份的执着,于是,二人的结局已注定。
对于女人而言,丈夫靠不住的时候,心思自然而然就会倾注在儿子身上。
曹叡已经十七岁了,正在甄宓的教导之下一天天长大。
曹丕的十个孩子里,有的早夭,有的无才,唯有长子曹叡既有才学,又行事稳重。
在曹丕心中,曹叡早已是他选定的继承人。
那么,早已不能再引起他内心波澜的甄宓,就成了一个让曹丕觉得碍眼的存在。
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不好,他日若立曹叡为太子,一旦自己早逝,甄宓对尚且年少的曹叡有如此大的影响,岂不是又要弄出个吕后来?
前有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杀母立子,如今自己也可效仿之。
心意已定,再没有什么能阻挡曹丕的杀意。
借着那首怨诗的由头,曹丕给了甄宓一个“怨妒”的名目,一杯毒酒从洛阳送至邺城,终结了一代美人的生命。
甚至死后,曹丕还下令将她“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帝子无情,他早已不是那个与甄宓初见时的少年。
赐死甄宓后,曹丕将曹叡交由没有子嗣的郭女王抚养。
黄初三年(222年),曹丕力排众议,立郭女王为皇后,“曹魏第一皇后”自此立。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重,立曹叡为太子。
此时,曾经冠绝天下的美人早已香消玉殒,在地下孤独长眠。
结语
初见时甄宓以黑灰抹面,被曹丕拭去,得见真容,成就姻缘。
临终时恩断义绝,又是曹丕亲自下令将她用头发遮脸下葬,黄泉路上也再不相见。
何等绝情,何等悲哀。
曹丕或许爱过甄宓,但这爱终随时间消逝。
在曹丕生命的后半段,陪在他身边、辅佐他实现野心抱负的人是郭女王,郭女王也因此被立为皇后,得以善终。
直至曹丕死后,曹叡登基,追封母亲为文昭皇后。
由此可见,最后还惦念甄宓的,还是只有她的孩子而已。
依笔者之见,这些命运不由自己掌控,只能依靠男人而活的古代女子,或寄托丈夫,或寄托孩子,都如浮萍一般。
她们在太平盛世时是装点的繁花,人人竞相追逐;在乱世危难时就是垫路的枯草,随时会被弃若敝屣。
一如杨玉环身死马嵬坡,再如甄宓一杯鸠酒死邺城。
后人闻之,只能惜叹:
红颜薄命郎薄幸,芳魂无处诉悲声。
参考文献:
【1】鱼豢《魏略》
【2】陈寿《三国志·魏书传》
【3】刘义庆《世说新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