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现在身高(此人魅力依然十足)

在我以前的印象中,范仲淹这个名字,还一直停留在初中,主要的印象是那篇古文《岳阳楼记》及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虽然我也姓范,从小到大也听长辈们提起过他,不过我也没有认真的或者特意地去了解他。直到在高中时期,在学校一条过道的墙上我看见了一句名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大概从这一时期开始,我逐渐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范仲淹,最开始是通过网络的途径观看各种百科、文章、视频,去了解他的生平,又阅读他的文学作品,之后上了大学,也去图书馆阅览关于他的书籍。渐渐地,这个人成为了我的偶像,我非常的崇敬他。

范仲淹现在身高(此人魅力依然十足)(1)

明代范仲淹画像

我们先看看历代的一些人对他的评价,宋代欧阳修: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王安石:“一世之师,由初起终,名节无疵。”苏轼:“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经天纬地,阙谥宜然,贤哉斯诣,轶后空前。”黄庭坚:范文正公,当时文武第一人。朱熹:范文正杰出之才。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吕中: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罗大经:国朝人物,当以范文正为第一,富韩皆不及。元好问:文正范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其才其量其忠,一身而备数器。在朝廷,则孔子之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概不一二见,非但为一代宗臣而已。况钟:“仰止范文正,宋朝第一人”历代很多人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

范仲淹现在身高(此人魅力依然十足)(2)

苏轼画像

在这里要讲一下一个故事,范仲淹的生卒年是989-1052年,苏轼的生卒年是1037-1101,范仲淹去世时,苏轼才大约15岁,范仲淹在世时,苏轼是没有见过他的。苏轼也很崇敬他,苏轼还写有一篇散文《苏轼私识范仲淹》,这里面说道庆历三年(1043年)苏轼在读书的时候,有一个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着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老师看。苏轼就在旁边偷看,并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苏轼问先生其中赞颂的那十一个人都是谁,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苏轼说:“(如果)他们是神仙,(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对苏轼说的话感到惊奇,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苏轼,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中了进士,到了京城,范仲淹已经逝世。安葬之后,墓碑立好,苏轼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已经十五年了,却没有见到他一面,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范仲淹现在身高(此人魅力依然十足)(3)

欧阳修画像

这一年苏轼考中选士,被欧阳修赏识,通过欧阳修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苏轼,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这以后第三年,经过许郡才认识了范公的二儿子现在的丞相范纯仁。又过了六年,才在京城见到范公的三儿子范纯礼。又过了十一年,就与他的小儿子范德孺一起在徐州当官,都是一见如故,并且把范公的遗稿(给我),嘱托我作序。又过了十三年,才能够写出它来。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指韩琦、富弼、欧阳修),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没想到苏轼先生,也这样崇敬范公。

范仲淹现在身高(此人魅力依然十足)(4)

范仲淹像

我们来看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会受到历朝历代那么多人的尊崇了?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 ),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思想家。范仲淹的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父亲范墉历仕武德武信武宁三军节度掌书记。989年范仲淹出生,990年,父亲范墉因病卒于任所,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yuè)。

范仲淹读书非常刻苦,简直就是玩命啊!在范仲淹少年时期,曾在醴泉寺(位于今山东邹平境内)读书,为了节省开支,他坚持每天只煮一碗粥,冷却后划为四块,然后撒一点盐和菜末,每天早晚各吃两块,这样的日子他坚持了三年,成语“划粥断齑”说的就是这个。之后范仲淹偶然得知自己姓范不姓朱,便毅然辞别母亲,带上琴剑,外出求学。

范仲淹现在身高(此人魅力依然十足)(5)

范仲淹苦读

范仲淹到应天书院刻苦攻读,冬天读书疲倦发困时,就用冷水洗脸,没有东西吃时,就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经过苦读,范仲淹终于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

范仲淹进士及第后,被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负责审讯、处理一些诉讼、案件的官职,隶上州者从八品,隶中、下州者从九品。)。鉴于已有朝廷俸禄,范仲淹便把母亲接来奉养。 天禧元年(1017年),范仲淹以治狱廉平、刚正不阿,升为文林郎、任集庆军节度推官,便归宗复姓,恢复范仲淹之名 (一说,天圣六年—1028年,范仲淹服母丧后方更名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

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调任泰州西溪盐仓监,负责监督淮盐贮运及转销。 西溪濒临黄海之滨,唐时李承修筑的旧海堤因年久失修,多处溃决,海潮倒灌、卤水充斥,淹没良田、毁坏盐灶,人民苦难深重。于是范仲淹上书江淮漕运张纶,痛陈海堤利害,建议沿海筑堤,重修捍海堰。

范仲淹现在身高(此人魅力依然十足)(6)

范公堤示意图

天圣三年(1024年),张纶奏明朝廷,仁宗调范仲淹为兴化县令,全面负责修堰工程。天圣四年(1026)八月,母亲谢氏病逝,范仲淹辞官守丧,工程由张纶主持完成。

1027年,范仲淹为母守丧,居南京应天府宁陵县,当时的晏殊为南京留守、知应天府,早就听闻范仲淹的才学名声,便邀请他到府学任职,执掌应天书院(宋代最高学府)教席。范仲淹主持教务期间,干的好极了,书院学风焕然一新,范仲淹也声誉日隆。

1028年,范仲淹向朝廷上达万言的《上执政书》,奏请改革吏治,裁汰冗员,安抚将帅。宰相王曾极为赞赏,晏殊便向仁宗推荐范仲淹,范仲淹被任为秘阁校理,负责整理皇家图书典籍。

天圣七年(1029年),仁宗十九岁,章献太后(宋真宗章献皇后)依然主持朝政。冬至,仁宗准备率领百官在会庆殿为太后祝寿。范仲淹认为这一做法不妥,上疏奏报内廷,没有获得答复。 又上书太后,请求还政仁宗。被贬为河中府通判。

晏殊得知范仲淹上疏,大惊失色,批评他过于轻率,不仅有碍自己的仕途,还会连累举荐之人。范仲淹据理力争,并回写一封长信(《上资政晏侍郎书》),详述自己做法的缘由,申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侍奉皇上当危言危行,绝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

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驾崩,仁宗亲政,召范仲淹回朝,拜为右司谏。七月,天下大旱,蝗灾蔓延,江淮和京东一带灾情尤其严重。为了安定民心,范仲淹奏请朝廷派人视察灾情,仁宗不甩他。范仲淹便质问仁宗:如果宫中 半天不干饭,该当如何?仁宗这才醒悟,派范仲淹安抚灾民。范仲淹应诏赈灾,开仓济民,并将灾民充饥的野草带回朝廷,让人们看看,以警示六宫贵戚戒除骄奢之风。

1033年,郭皇后误伤仁宗,可能是来了一巴掌,宰相吕夷简因与皇后有隙,力主废后,范仲淹认为不妥;又离京了,被贬至睦州。

1034年,调任苏州知州,范仲淹兴建郡学,教育事业干的棒棒的,当时苏州发生水灾,范仲淹又带领民众疏通五条河渠,兴修水利,导引太湖水流入大海。因治水有功,范仲淹又回京了,很快转升为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相当于首都市长)。 范仲淹在京城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政,开封府“肃然称治”,时称“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

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认为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培植党羽,任用亲信,认为不妥,向仁宗皇帝进献《百官图》,又被贬至饶州,又离京了。

范仲淹现在身高(此人魅力依然十足)(7)

范仲淹像

因范仲淹多次因直言进谏被贬谪,梅尧臣作文《灵乌赋》力劝范仲淹少说话、少管闲事、自己逍遥就行。范仲淹回作《灵乌赋》,强调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尽显为民请命的凛然大节。(不怕不怕)。

范仲淹现在身高(此人魅力依然十足)(8)

北宋、西夏、辽地图

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人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次年,为逼迫宋朝承认西夏的地位,李元昊率兵进犯北宋边境,于三川口大败宋兵(三川口之战),集兵于延州城下,准备攻城。消息传至京师,朝野震惊。

这时候,宋仁宗和朝廷想起了范仲淹,马上召回京师,这下,又回来了,先是担任天章阁待制、出知永兴军。 不久升为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担任安抚使夏竦的副手。马上赶赴作战前线。范仲淹在担任边防主帅期间,针对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山谷交错、地势险要的特点,范仲淹提出“屯田久守,积极防御”的守边方略,即在要害之地修筑城寨,加强防御工事,训练边塞军队,以达到以守为攻的目的。

军队制度上,取缔按官职带兵旧制(之前为官卑者先出战),改为根据敌情选择战将的应变战术;建立营田制,解决军需问题,使军队面貌一新,应变能力和作战能力大大提高。防御工事方面,构筑城寨、修葺城池、建烽火墩,形成以大顺城为中心、堡寨呼应的坚固战略防御体系。 对沿边少数民族,诚心团结,慷慨优惠,严立赏罚公约,使其安心归宋。 同时,范仲淹精选将帅、大力提拔军队将领,使西北军中涌现出狄青、种世衡、郭逵等名将,范仲淹还教狄青读《左氏春秋》,对他说:“将帅不知古今历史,就只有匹夫之勇。”狄青从此改变志趣,读起书来,终于精通秦汉以来将帅的兵法,因此更加善战。

范仲淹现在身高(此人魅力依然十足)(9)

北宋名将狄青画像

其他如张亢、王信、周美等,都是当时被范仲淹提拔;又训练出一批强悍敢战的士兵,直到北宋末年,这支军队仍是宋朝的一支劲旅。

不久后西北边陲谣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羌人称范仲淹为“龙图老子”;夏人称其为“小范老子”,认为“小范老子胸有十万甲兵!”不好对付。

范仲淹利用筑城修寨进行积极防御的思想,使西北军事防务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边境局势大为改观。庆历四年(1044年),迫使西夏最终缔署合约,西北边疆得以重现和平。

范仲淹现在身高(此人魅力依然十足)(10)

电视剧范仲淹影视形象

范仲淹著名的词《渔家傲·秋思》便写于这个时候,有记载说当时他很多首次,都是以塞下秋来风景异开头,不过流传下来的只有这一首了,非常可惜。全词如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西北边事稍缓,宋仁宗便召范仲淹回京,又回来了,先授枢密副使(枢密院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军委副主席),不久便拜为参知政事(待遇和职权和宰相相当,相当于次相或副宰相)。宋仁宗多次召见范仲淹,征询天下大事,锐意进取,范仲淹说,不要着急,朝廷积弊已久,要慢慢来。仁宗遂亲笔诏书,开天章阁、陈设笔砚、赐坐以待。 范仲淹惶恐不安,退朝后作《答手诏条陈十事》,上疏仁宗“明黜陟、抑侥幸”等十件事。 主张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等,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举等各个方面和领域。仁宗采纳,诏书统一颁布,以示天下,只有府兵法,因辅臣反对而作罢。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新政实施的短短几个月间,政治局面已焕然一新:官僚机构开始精简;科举中,突出了实用议论文的考核,有特殊才干的人员,得到破格提拔;全国也普遍办起了学校。

庆历新政期间,范仲淹对官员的考核与任命极为严格。他亲自取来官员名册,一个个地检查他们的任职情况,凡是不称职的官员,他都在名册上“一笔勾销”了他们的职务。空出的职位,则从下一级能够胜任的官员中委任。同僚富弼见他毫不留情,便说:“你用笔一勾,就撤掉了他们的职务。他们一家人都要伤心得痛哭了!”范仲淹说:“他一家人哭,总比他们祸害千家万户,让那些人家全部悲哭好得多吧!”于是全部将其罢免。这也是成语一笔勾销和一路哭声的故事。

庆历五年(1045年),以夏竦为首的反对派攻击革新派为“朋党”,宋仁宗之心也开始动摇,外放范仲淹、富弼等大臣,改革遂以失败告终。

庆历新政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

范仲淹现在身高(此人魅力依然十足)(11)

岳阳楼

这一次范仲淹又离京了,并且之后再也没回来过。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抵达任所邓州,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营造百花洲,并设立花洲书院,闲暇之余到书院讲学,邓州文运大振。

庆历八年(1048年),有诏调范仲淹知荆南府,邓州人民殷切挽留,范仲淹也喜欢邓州,就奏请朝廷,得以留任。 范仲淹在邓州共计三年,百姓安居乐业,其传世名篇《岳阳楼记》及许多诗文均写于邓州。

范仲淹现在身高(此人魅力依然十足)(12)

我于19年1月在杭州西湖处拍摄的范公亭

范仲淹现在身高(此人魅力依然十足)(13)

我于19年1月在杭州西湖处拍摄的范公亭介绍

皇祐元年(1049年),范仲淹调任知杭州。子弟以范仲淹有隐退之意,商议购置田产以供其安享晚年,范仲淹严词拒绝。 十月,范仲淹出资购买良田千亩,让其弟找贤人经营,收入分文不取,成立范氏义庄,对范氏远祖的后代子孙等人义赠口粮,并资助婚丧嫁娶等用度。这个义庄成立后,在范氏后人的不断资助下,持续了约800年。

范仲淹现在身高(此人魅力依然十足)(14)

范氏义庄图片

皇祐四年(1052年)正月,调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五月二十日(6月19日 )在徐州病逝,享年六十四岁。 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县尹樊里万安山下 , 仁宗亲书“褒贤之碑”,加赠兵部尚书,谥号“文正”。后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追封楚国公。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宋钦宗“褒赠近世名臣”,特别追封范仲淹为魏国公。

范仲淹现在身高(此人魅力依然十足)(15)

苏州范仲淹雕像

范仲淹戍边西北时,邠州、庆州的百姓和众多的羌部族,在其生前就悬挂他的画像以祭拜。范仲淹去世后,闻知消息的人无不扼腕叹息,羌部族的数百首领,像孝子一样放声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之后陆陆续续全国很多地方都修建了范仲淹的祠堂,以此来纪念他。

范仲淹当时的家风极好,他的几个儿子都非常优秀,其中次子范纯仁,中皇祐元年进士及第,后官至宰相。三子范纯礼,官至尚书右丞(副宰相)。

范仲淹部分诗词文章: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的一生做的事并不是这短短的篇幅可以介绍完的,后续我会继续发文章介绍这位偶像的事迹和故事。欢迎你的关注、评论和点赞。我是小范,我们下篇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