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当皇帝的时间(读通鉴记86董卓之死)

暴卓尸于市天时始热,卓素充肥,脂流于地,守尸吏为大炷,置卓脐中然之,光明达曙,如是积日——《资治通鉴·卷六十· 汉纪五十二》,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董卓当皇帝的时间?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董卓当皇帝的时间(读通鉴记86董卓之死)

董卓当皇帝的时间

暴卓尸于市。天时始热,卓素充肥,脂流于地,守尸吏为大炷,置卓脐中然之,光明达曙,如是积日。——《资治通鉴·卷六十· 汉纪五十二》

董卓死的时候,真得是天怒人怨。

汉献帝病愈后,开了个大Party进行庆祝。董卓作为朝官之首,自然要盛装出席。当然,董太师也知道自己人品太差,不招喜欢,所以不管走到哪都带着大量的军队,以防被人偷袭。

可没想到进了皇宫以后,迎面就碰到两个刺客。董卓赶紧大喊,吕布何在

只见吕布从怀里掏出早就准备好了的诏书,说,有诏讨贼!然后冲上去就把给董卓给刺死在地。

董卓带着的兵士呢?站在原地,大呼万岁。

祸乱大汉朝的奸贼董卓,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死了。

而且,不止刺杀的过程很简单,这么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前期的整个谋划过程也非常简单。

吕布和董卓的一个侍女私通——要注意,此处与《三国演义》不同。历史上并没有貂蝉这个内应的存在。与吕布暗通款曲的这个侍女,既跟王允没有什么瓜葛,也没有挑拨董卓和吕布的关系。

只是吕布觉得,睡老板的女秘书这个事如果被董卓发现了,后果会很严重,便忧心忡忡的跑去求教王允该怎么破。

王允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这么着就把吕布给拉拢了过来,然后就发生了上面的一幕。


今天,我们不妨来做个复盘,看看董卓究竟为何身死,他的被刺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有益启示

距史料记载,当时的长安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董卓之死。这会让我们形成一种错觉,认为董卓如此不得人心,所以败亡是在所难免的。但事实上,这个逻辑并不成立。

其时,曹操也是篡党亡国之徒,如果他在许昌被人刺杀了,只怕许昌也会陷入歌舞的海洋,毕竟他“名托汉相,实为汉贼”。同样,在曹操夺取汉中后,刘备如果在成都被刺死,成都人民也会欢歌笑语,庆祝这个外来的侵略者终于授首。

历来史书对董卓残暴的描述处处可见,对此,我们并不打算翻案。我们想分析的是,董卓的败亡,到底是不是因为其残暴所导致?

很显然,并不是。因为在那个时代,残暴的人并不少见。曹操所屠之城就不止一处,行为举止和董卓相比也没见得有多大差距,但曹操所建立的基业,远不是董卓所能比的。

所以,对百姓残暴,可能是董卓败亡的原因之一,但绝不会是主要原因。

那么,董卓究竟为何失败?

原因在于他自己

梳理史料,我们能从董卓残暴的表象之下,发现他更多的问题,不光是经验、眼界的不足,更有能力上的欠缺。

  • 首 先,董太师居然有一个安享晚年的美好愿景。

历史上常说“董卓乱政”,但从来没有说“董卓篡位”的,原因固然是因为董卓还没有走到篡位那一步就已经身亡。但这种表达方式上的差别,还是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董卓不思进取的个人心态。

到了长安以后,都已经搅乱了时局,董卓却依然还抱着他拥兵自重的陈旧思维。他筑了一个大堡(郿坞),里面囤满了粮食,号称可用三十年。对此,他得意洋洋的说:“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已经劫持了皇帝,赶跑了大臣,把天下搞到一团糟了,董卓竟然还幻想着有一天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别人会和他相安无事,让他在郿坞内安度晚年。

他难道不知道,他干得是不成功便成仁的勾当吗?

  • 其 次,团队成员严重缺乏认同感。

到了长安以后,董卓手下有三种人:

自己的原班人马,如李傕郭汜辈

控制汉廷以后,表示会向他效忠的,以吕布为代表;

还有就是其他中央官吏,以太尉马日磾、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为首。

这三种人对董卓的团队认同度,是完全不相同的:第一种,绝对忠诚;第二种,相对忠诚;第三种,貌合神离。

这种时候,董卓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抓班子建设。只有团队人心齐了,业务才好往下开展。但翻开史料你会发现,董卓压根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他自以为手中有兵权在握,有恃无恐,毫无远虑。

时间一长,自然是人心涣散,各安鬼胎。

  • 第 三,一个没有目标的团队注定要失败。

进京以前,董卓久怀异志,蛰伏伺机。大约是因为前期工作做得足够好,董卓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取了中央权力。但是,此后呢?未来时局会如何发展?对此,董卓没有丝毫看法。

如果说之前没有预想到可能会发生讨董联军这种事尚情有可原的话,那迁都长安以后,打什么旗、走什么路,未来究竟要何去何从,都该有一个初步的规划了。

但董太师没有,他幻想的是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

老同志多的地方,永远是暮气沉沉的,更何况这里还有一个等着退休的领导。上面如此安于现状,下面的人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招兵买马、开拓业务的进取精神。

董卓手下,其实是有很多能人的,诸如贾诩吕布张辽高顺等,当时都在董卓阵营里。但是正如上文的分析,董卓既没有把这些人绑在自己的战车上,甚至于都没有把这些人的才能发掘出来。

原因何在?不是因为董卓识人能力不高,而是因为整个团队并没有具体的业务可以开展

不打仗,如高顺、张辽般的勇将,就无法展现自己的军事能力。而董卓对未来又没有什么规划,每天无非就是应付些日常行政,自然也就不需要像贾诩一样的策士来出谋划策。天下猛将吕布,被董卓用来当警卫员,吕布实在闲着无聊,只好找董卓身边的小姐姐来玩玩了。

所谓工作能力,没有工作,哪来能力?能力都是靠工作锻炼出来的,有能力也是要靠工作才能体现的。董太师以养老为人生目标,导致了整个团队丧失进取心,员工每天只能是应付一下日常的杂务。

董卓之死,表面上看,是因为吕布被王允引诱而反水;但实际上,是因为这个团队根本就没有适应“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这种能力。董卓在争天下的过程中最终落败,他的能力不足,是全方位的。

董卓乱政,就好像一把巨大的推手,让大汉朝这艘四百年的巨轮在风雨飘摇之中终于触礁沉没。

此后,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番外| 我们的说书时间

正文在分析董卓的不足时,第二点讲的是董卓在面对一个认同度不尽相同的团队时,首要任务应该是抓班子建设。

那么在这里我们不妨发散一下,董太师要怎么做,才能让团队人心齐律呢?

答案之一,应当是:投名状

以王允指使吕布刺杀董卓为例。吕布对于杀死自己的老板,没有表现出丝毫的负罪感,反倒是身先士卒,亲自动手。

但是,如果王允找的是李傕呢?

那么他绝对无法成功。为什么?因为李傕知道,自己的身家性命荣华富贵,全都是因董卓而来的。董卓一死,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但吕布就没有这层顾忌。他于董卓,是半路出家,两人并没有结成统一的利益体。杀了董卓对于吕布而言,意味着可以得到更大的富贵和权力。

面对像吕布这样能力出众又节操全无的人,董卓该如何收服?

方法就是投名状。

比如,董卓可以让吕布与文官集团敌对,诸如杀人父母,淫人妻女等,一旦吕布干了这些事,他就和文官集团再无联手可能。

哪怕是董卓想让文官集团的王允加入自己,也有办法——他可以指使王允凌辱汉献帝。这样,王允就自绝于文官集团,自绝于党和人民了。

这种事,当时就真的有人干过。

汉献帝的老丈人付完谋诛曹操,事泄被杀。曹操假传圣旨废伏皇后,派了当时的御史大夫郗虑和尚书令华歆执行。

华歆直接拽着伏皇后的头发就出去了。伏皇后哭向汉献帝:快救救我啊!汉献帝说,我都不知道哪天自己就没命了,怎么能救得了你!转身又问郗虑:天下还有这等无礼之事?郗虑无言以对,但是,人还是要抓的。

当郗虑和华歆干完这种事以后,他们就再也不可能转投汉献帝了。

这就是投名状的目的所在,增加成员对于组织的认同感和捆绑度。往大了说,这一类脏活,都可以算做投名状;往小了讲,什么入职仪式上的半裸奔、新员工培训时的相互体罚等,也都可以归入此类。

当然,像董卓这样的文盲,是想破头也想不出曹操这种文化人能发明的脏活儿的。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王允。此人在历史中虽然露面机会较少,但表现却相当出彩。

董卓强迫汉献帝迁都,这么大的事从筹划提出到付诸行动,前后不过几个月时间,诸事杂乱无章,甚至于前后方的接应、人员的安置等,都根本没有预案。而且,董卓自己并没有跟随大部队出行,只是派亲信武将半护送半胁迫成行。

但是,王允于其中却统筹有力,兼顾内外,深受各方信赖(“允外相弥缝,内谋王室,甚有大臣之度,自天子及朝中皆倚允”)。

这样的才能,是标准的宰相之才。只可惜,董卓一来不会用,二来甚至都无法拉拢,这不能不说是董卓自己的问题。(这里再插一句:曹操后来的主要谋士之一——荀攸,当时也在长安。只不过那时候他还没有显现出运筹帷幄的能力。)

这也是我们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说过的,所谓人才,其实是环境选择出来的

举阿里巴巴为例,你能说马云是运气好,所以才正好找到了那么多的人才和他一起创业吗?并不是。其实是马云一方面拥有卓越的领导才能,能够选拔有潜力的人;另一方面,是阿里巴巴良好的环境以及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巨大发展,共同造就了这么多人才的出现。

所以下次,贵公司如果再有领导感慨没有人才,你就可以轻易识破他的丑恶嘴脸了:

没有人才,从来都是领导问题和体制问题。

- Review -

跟着司马光混职场∣我本将心向明月——从起翦颇牧说开去

跟着司马光混职场|前浪都死在了沙滩上

跟着司马光混职场∣什么样的领导什么样的兵

- More -

文字内容原创

转载请移步公号获取授权

谢绝未经授权转载

三国之前内容已归档入

微信公号“喻以流年”

不再搬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

如有不妥请告知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