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孩子的常规培养都有哪些(宜收藏的幼儿园幼儿常规培养计划和方法来了)

幼儿常规不仅是幼儿一日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因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幼儿园老师要对幼儿常规培养有足够的认识,老师们可以以下培养计划为基础,结合园本特色,制定出更适用于自己班级的常规培养计划。

认识到常规建立对于幼儿和老师的重要性后,首先我们说一下幼儿园常规训练的三大内容:

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顺序的规定;

2、遵守一日生活各环节具体制度的规定;

3、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

以上三大内容其实就是常规的范围。老师在对孩子进行常规教育时,如果能够牢牢围绕以上内容进行就不会出错。我们以幼儿园小班的基本常规计划为例,围绕以上三大内容,老师可以对孩子进行的常规培养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早晨来园常规

1、能高高兴兴来上幼儿园。

2、与老师、小朋友主动问早,能眼睛看着打招呼的人。

3、自己插好晨检牌,与家长礼貌道别。

4、然后将自己的随身衣物自己折叠好放在指定的地方。

二、晨间活动常规

1、室内教具柜、桌面常规:不把教玩具倒出来,需要多少拿多少,不争抢玩具,能互相合作、谦让;收教具、玩具能进行正确的归类;玩具收好能放回相应的地方。看到地面有玩具掉落能及时主动的捡起来放好。玩玩具的时候不大声的讲话,听到音乐能把教具放回规定的地方。

幼儿园孩子的常规培养都有哪些(宜收藏的幼儿园幼儿常规培养计划和方法来了)(1)

2、室外活动常规:在老师指定的范围内玩耍;小朋友之间不推不挤,友好游戏。

三、户外活动常规

1、解好小便,整理好衣物并把小椅子放进桌下后在桌子边上排好队。

2、走路会一个跟着一个走,上下楼梯一律靠右边走,不推不挤,不讲 话。

3、愿意和老师一起做集体游戏,能遵守游戏规则,注意安全。

4、玩大型玩具能遵守纪律,会排队等候,不推挤,不做危险动作。

幼儿园孩子的常规培养都有哪些(宜收藏的幼儿园幼儿常规培养计划和方法来了)(2)

进餐常规

1、饭前做一些安静活动,不动桌上的餐具,等待老师分饭菜,愿意帮助老师分调羹。把椅子移进桌下,肚子贴牢桌边,防止饭粒掉落。

2、分到饭菜后开始用餐,不一边讲话一边用餐,会一口饭一口菜的吃,不挑食,能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3、吃完饭后会收拾自己的桌面,把桌上、地上的掉落物捡干净并倒在垃圾桶里,饭碗、菜碗放在相应的锅里,学习自己擦桌子。

幼儿园孩子的常规培养都有哪些(宜收藏的幼儿园幼儿常规培养计划和方法来了)(3)

4、吃完饭后洗净手,擦净嘴巴。

午睡及加点常规

1、到床上先脱裤子再脱衣服,能尽量自己完成,需要老师帮助举手示意。

2、衣服、裤子折叠整齐后放在床尾。

3、安静的入睡,睡醒后能做到不打搅别人。

4、起床时先穿衣服再穿裤子和穿鞋子,注意前后、正反。

5、解小便后自己先塞裤子再到老师处检查,拿好杯子在座位上安静等待。

6、吃点心能不挑食,吃完自己的点心,有皮、核的点心自己收拾干净,洗净杯子,手擦干净。 

幼儿园孩子的常规培养都有哪些(宜收藏的幼儿园幼儿常规培养计划和方法来了)(4)

六、集体活动常规

老师放在桌上的教具不随便乱动,能眼睛看到老师,安静的倾听,要发言会先举手。

明确幼儿园常规培养的内容后,接下来就是老师的训练方法了。那老师在进行幼儿常规培养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呢?

1.要求和规则应切合孩子实际

各班的常规要求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分阶段提出。9月份孩子刚入园,可要求孩子在教师的示范提示下 初步学习按老师的指令(如铃声)进出活动室,收放玩具。(如某一段琴声)告诉幼儿活动要开始了,赶快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去。另外,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10月份,要求幼儿习惯于听铃声做事情;把掉在地上玩具捡起来;离开活动室时会把自己的小椅子轻轻摆放到自己的位子上,会用小勺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乐意在班上午睡,不依赖某种物品入睡等等。

到了第二学期,要求幼儿理解并执行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转换指令,养成好习惯,如进出活动室慢慢走、不奔跑、不互相追逐;与教师一起收拾玩具,与同伴愉快地游戏等等。每一项规则,一点一滴,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边教边帮到逐步学会独立完成。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常规建立时,首先教师应从长期自居的“领导者”、“指挥者”的宝座上走下来,从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的束缚中走出来,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给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教师可把对孩子的要求在一个平等融洽的环境中提出与孩子们共同讨论。

幼儿园孩子的常规培养都有哪些(宜收藏的幼儿园幼儿常规培养计划和方法来了)(5)

3让孩子参与常规的制定

要让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让幼儿主动思考。让幼儿参与常规制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例如:午睡前要叠衣服,椅子小,叠起来很困难。有的孩子在床上、地上叠衣服,很不卫生。抓住矛盾,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里叠?怎样叠?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并要求到前面示范。

所以说,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4 给孩子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

充分的、不断反复的实践是建立良好班级常规的关键。生活在集体中的孩子,他的一天由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所组成。其中包括饮食、睡眠、盥洗、游戏、学习和交往等内容,从而获得“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的认知、体验和经验,逐步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

幼儿园孩子的常规培养都有哪些(宜收藏的幼儿园幼儿常规培养计划和方法来了)(6)

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无论在态度上还是方式方法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抱有“教你做,等你做太烦、太慢,不如自己做来得快、省事”的想法,不自觉地剥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机会。

5榜样的示范作用

孩子的模仿性强,思维具体形象,教师、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孩子感受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他们不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一板一眼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检点自己的举止,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作到,努力做孩子的表率。

同伴间的影响力对孩子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时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时机,让孩子想孩子学习、孩子教孩子,这也是常规培养中的有效方法。

最后,我要对大家说,常规培养是要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进行。不怕烦,有耐心,多与孩子交流,你会从孩子身上看到许多闪光的东西。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幼儿从他律到自律,使常规成为一种自觉的、需要的、自愿的行为,从而建立孩子的健全人格,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与家长一同长期的共同努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