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满意之处(线上教学如何交出满意)

今年秋季学期,全国一些地区疫情反复,线上教学成为常态经过近3年的探索与实践,各地都积累了线上教学的经验,无论课堂教学、教师培训、线上教研等都取得了长远进步,但相比线下教学师生的高频互动、课堂的及时点评、作业的丰富多元,线上教学依然对教师、学校、区域带来诸多挑战,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线上教学满意之处?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线上教学满意之处(线上教学如何交出满意)

线上教学满意之处

今年秋季学期,全国一些地区疫情反复,线上教学成为常态。经过近3年的探索与实践,各地都积累了线上教学的经验,无论课堂教学、教师培训、线上教研等都取得了长远进步,但相比线下教学师生的高频互动、课堂的及时点评、作业的丰富多元,线上教学依然对教师、学校、区域带来诸多挑战。

这种挑战,对每个区域又会产生不同的阵痛。乡村学校比重大的地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待提升、城区就要从“有课上”向“上好课”转变、有的地方要思考如何更好落实新课标……问题不一而足,但在线上教学这一大考面前,各地方都结合实际想方设法解决线上教学难题,化被动为主动,用实际行动交上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

本期,我们邀请3位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岗位的区域教育相关部门负责人,让他们谈谈线上教学面临的挑战以及作出了哪些探索。

——————————————————————

特邀嘉宾:

王晨霞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教育局副局长

陈济贤福建省连江县教师进修校党组书记、校长

刘小毛江西省广昌县教体局教研室主任

——————————————————————

挑战中蕴藏机遇

中国教师报:疫情的反复打乱了正常的教学节奏,但不至于像疫情初期那样手忙脚乱,这种非常态的教学给区域、学校和教师带来诸多困难。请问疫情的反复、线上线下教学的交叉,给您所在区域教育发展带来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王晨霞: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保障线上教学质量。2020年疫情刚开始时,居家学习重点关注“有课上”,从教师应用培训、学生设备摸底、搭建线上平台、建立常态机制等方面着力,确保线上教学不落一人。而现在我们把重点放在如何“上好课”,更加重视提高线上教学效能,加强巡课指导、集体教研、作业设计和批阅等管理末端、管理细节的落地落实和成效监测,确保上好每一节线上课。

陈济贤:疫情反复的确给教学带来很大影响,城区学校相对从容,但乡村学校会遇到一些困难:线上学习家长的陪伴和监督很重要,但乡村学生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导致部分学生挂机玩耍、偷懒等现象发生;还有课程开不齐问题,个别科目诸如小学科学、综合实践、音体美等学科不安排或少安排。即便安排了,也存在个别教师以简单播放视频代替教学的情况,课堂效果大打折扣。这样就导致城乡教育“好更好,差愈差”。

刘小毛: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是以学生听讲理解、记忆背诵、纸笔作业、纸笔考试为主,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初期,这种“坐而论道”的教学方式很普遍。学生被束缚在认真听讲、强化识记、反复做题上,虽然可以收获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解题技能,但在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方面增加了大量学科实践性活动,比如实验操作、调研策划、实地观赏、阅读创作等,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切身感受,核心素养才能“自然生长”出来。但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如何进行实践性教学,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中国教师报: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您所在区域做了怎样的尝试?

王晨霞:何为上好线上课?既没有上级文件规定要求,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必须加大对线上教学的“本土化”研究,引领教师研究线上教学与学习特点,不断总结提炼来自一线的经验,形成本土化的线上教学管理系统和资源库建设。

信都区主要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建立“四巡三研”线上研修模式。“四巡”,即四级巡课,包括教研员巡分包学校,重督查指导;校领导班子巡骨干教师“种子课”,重理念引领;中层主任巡分包年级教师课,重解决问题;年级主任巡本年级所有科目所有教师课,重日常规范。“三研”,即通过每天学科组微教研、周三年级组综合教研、周五学科带头人集中教研,分时段、有侧重进行线上教研,实现教研主题从教学中来、教研成果落实到教学中,多层次的教研衔接统筹兼顾了教学进度、线上授课策略等,巡课—评课—研讨—反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管理闭环,贯穿教师线上教学全过程。

二是坚持“用一线智慧解决一线问题”策略。自实行线上教学以来,信都区教育局特别重视发现基层学校和教师的典型经验、有效做法,编辑汇总在线教学经验案例100多期,及时在全区推广应用,确保线上教学管理与质量始终“在线”。

三是创新“1 N”优化作业设计。“1”,即书面作业,采取精选基础作业、设计分层作业、设立“作业超市”等方式,力求让所有学生都能找到适切的作业方案;“N”,即花样作业,小学突出趣味性、多样性、创新性,中学突出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各学科作业设计突破纸笔局限,凸显寓教于乐,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刘小毛:线上教学期间,江西省广昌县以实践性作业为抓手,充分发挥名师教研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作用,积极推行实践性教学,让枯燥的学科教学变成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一个个有趣的实践性作业的过程,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我们遴选了400余名学科骨干教师,通过小组网上研磨,县名师审核把关,完成了涵盖义务教育12个学科的76套《实践性作业参考》,赣教云平台供全县教师下载使用,为实践性教学奠定了资源基础。为了让实践性作业与本校、本班的教学实际相匹配,我们在全县教研工作群展示并督促学校开展电子备课暨实践性作业资源应用的研讨活动。丰富的资源、深入的研讨,为在线教学做足了准备。

陈济贤:针对乡村学校线上教学的实际困难,我们提出“扬峰填谷”的工作思路,一方面继续引导支持城区学校、优质学校,保证其“峰”度不减,另一方面把更多人力、资源、时间下沉乡村,把乡村学校线上教学暴露出来的“谷”垫高加厚。

乡村教师特别是边远地区教师老龄化严重,我们通过线上组织开展“钉钉授课(教师版)”基础班实操培训,要求“人人必学,个个会用”,引导基层学校组织骨干力量对有困难的教师再指导、再培训,“扶上马再送一程”,保证每一个教师都熟练运用。针对个别学校课程缩水问题,我们通过在线统一安排每日一读(经典)、每日一练(体育)、每日一趣(艺术)、每日一做(家务)等保证开齐开足相关课程,确保乡村不成为线上教学的薄弱地带。

倒逼课堂教学转型

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区域如何抓住线上教学的机会,化被动为主动,以此开启课堂教学的转型?

陈济贤:党的二十大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建设以数字化为支撑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应对新时代人才培养挑战的必然选择。而这个新赛道应该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无缝对接,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我们抓住机遇,3年时间投资近千万元建成了“连江教育云平台”“连江县教师研训远程直播中心”“连江县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室”等,借助平台组织学校开展模拟实验、仿真实训、远程教学、空中教研等,把线下课堂搬到“云”上,学生参与面更广、参与度更深,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让学生成长在“云端”。

刘小毛:线上教学倒逼我们有两点反思:一是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主动、常态化地融合信息技术,二是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回归实践性教学的本质。我们在推行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转换成一个个有趣的实践性作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解决一个个具体难题,“攻克”一个个学习堡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我们指导教师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抓住学生的课堂生成,将学生在实践性活动中的“卡壳点”定格成一张张照片,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开展教学活动,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王晨霞:现在的教师已普遍适应了线上教学的基本要求,随着在线教学的不断深入,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线上教学弊端越来越明显:形式单一,教学有局限性;课堂效率低,答疑解惑找不到侧重点;学生差距拉大,屏幕前的教师不能随时观察学生在线学习状态。

这些问题势必成为教学转型的动力和契机,教育行政部门要因势利导,从变革学生培养方式入手推动线上教学转型。一方面要变传授讲解为任务驱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学校管理者往往比较重视学生打卡签到、听课状态、作业提交等容易管理的环节,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策略、观念等深层问题缺乏研究、缺少对策。我们不能一味地抱怨线上学习难管控、难监督,而应聚焦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进行自我约束。另一方面要变单向灌输为多向互动,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为打破“一人讲,众人听”的单向学习模式,教师与学生可通过连麦互动、文字互动等,增加师生互动频次,及时反馈学习成效。

同时,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开放的个人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对学习内容、方式的选择权,使因材施教、因需设学的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当前,数字技术正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赛道,我们要改变一直以来重教师讲授、轻网络学习的观念,为学生搭建更为多样、更能满足需求的个性化学习平台,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注入新动能。

中国教师报:提升线上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和保障。您所在区域如何提升教师线上教学能力,实现教学质量与育人质量的“双增长”?

王晨霞:居家线上学习暴露出的问题大部分是在校学习问题的延续,只不过线上学习放大了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直面问题,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寻求解决办法,才能真正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就如何提高线上教学效能问题,单纯压缩学习时间、减少教学内容还不够,我们要从学科核心素养立意,要求教师具有大单元统整意识,跳出一门学科一节课的局部视野,从单元整合、学科整合到主题整合、跨学科整合,重视课程统整与学科融合,这样线上教学就可以集中时间突破重点难点,从根本上解决部分教师“一言堂”、学生学习效果差等问题。

其次,对如何提升学生学习效率问题,我们遵循学习认知逻辑和注意力规律,把思维可视化、学习任务单、项目式学习等项目引入教学中,给教师提供一个个“支架”,增强课堂容量和吸引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状态。

再次,对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个别问题等都通过校本教研给予解决。我们增加了教研密度,利用微信、钉钉即时进行教研,教师有问题就探讨、有困惑就交流、有想法就沟通,把教师遇到的问题及时、快速解决。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线上教学正是教师聚焦解决问题开展教学转型的好时机,仅凭经验型思维是不够的,教师要提高解决高层次问题的能力。

刘小毛:广昌县开展了“五步循环”模式的县域名师教研活动,采取“信息技术 名师教研”的做法,着力提升教师线上教学能力和学科教学能力。

“五步循环”具体包括:第一步,名师(个人)从教学问题出发,提出解决难题的策略,并做好主题讲座准备;第二步,在名师指导下,工作室成员(约十人)进行电子备课,将名师的教学理念融合到具体课例中;第三步,全县学科骨干教师(上百名)参加“名师带学科”集中教研活动,实现全县学科教师的线上研讨;第四步,集中教研后,通过全县教研工作群传播名师的具体做法,各中小学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将名师理念传播给学科教师(上千名);第五步,在日常教学中,学科教师践行名师理念,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提升学生(上万名)学科素养。

在“五步循环”中,一位名师指导十位成员,十位成员带动百位骨干,百位骨干辐射千位教师,千位教师引领万名学生,万名师生又激发名师,如此循环推进,受益人数逐步递增呈现“个十百千万”的裂变效应。

陈济贤:2008年,连江县有了第一间多媒体教室,那时教师都排队预约到这间教室上课。到2013年底,连江县在全市范围率先实现班班多媒体。现在想起来,从彻底摆脱一块黑板一根粉笔的传统教学到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教师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很高,都能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实践。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要走在前头。连江县提出“以质定研”“由需施训”的思路,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开展老教师“及格班”基础培训和优秀教师“风格班”的高端研修。在传统培训方式基础上,大力创新培训模式,依托“连江县教师研训远程直播中心”,通过全县10个教研片区设备终端链接全县137所学校进行音频、视频的双向互动,实现县、乡、村学校的“三级联动”,实现优质课堂“远程交互”“空中教研”,让教师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形成线上教育合力

中国教师报:线上教学作为数字化时代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疫情期间展现了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优势。但一些家长对线上教学还存有顾虑和排斥情绪,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如何引导学校、家长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成长共同体?

王晨霞:信都区教育局要求学校每周进行复盘,及时向家长发布线上学习成效与问题,通过召开线上家长会、云上家访、家长开放日、制定网课公约等方式,向家长普及疫情防控、线上教学纪律、学生居家健康及安全教育等内容要求,并适时邀请优秀学生家长“现身说法”,推广具体经验做法,形成行政引领、学校主导、学生与家长主体的家校协同工作机制。

“教育即生活”,居家学习期间最大的收获是随时可以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融合,如科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利用废旧纸箱、矿泉水瓶等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我们还把劳动课安排到家庭,引导学生动手体验居家日常,如房间整理、烹饪、洗衣刷鞋……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时,强化了责任担当。

刘小毛:有些家长对线上教学用到电脑或手机会感到紧张,在家长印象里那是影响学习的罪魁祸首。所以,我们在推行实践性作业过程中将实践性作业延伸到课外。课前的准备、课后的拓展等都会用手机拍摄实践性作业成果。当家长明白学生是应用信息设备辅助学习后还会主动帮忙,化解了家长的抵触情绪。同时,学校通过家长会的形式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加强监管,支持孩子健康使用信息设备。

陈济贤:线上教学课堂在家中、监护是家长、设施需自备、学习靠自律。显然,家庭的氛围、家长的理解和配合至关重要。

如何让疫情时期的线上教学展现出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优势,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拿出最科学、最合理的线上教学方案。在这方面,连江县提出了工具选择、课程实施、课时安排、监督管理、资源利用、授课内容、师生互动、作业批改、心理健康、家校合力“线上教学十条建议”,提倡课堂上师生连麦活跃课堂、作业精练精评、即做即评、线上资源播点析评四结合,得到家长的充分认可。同时,教师对学生细心指导、耐心沟通和暖心服务的“三心”教学,让家长看到学校的管理智慧,感受到教师的用心用情。

《中国教师报》2022年12月21日第15版

作者:本报记者 孙和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