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河北平原(建国初存在仅三年的)

平原省的建立

平原省于1949年8月建立,当时解放战争刚结束,这个地区的土地改革还没有完成。

民国时期的河北平原(建国初存在仅三年的)(1)

中央决定成立平原省,主要基于几个原因:一是这一区域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当地的敌特、土匪和反动会道门等反革命残余势力亟待肃清(反动会道门是由封建社会的秘密团体演变而成的,大半被特务利用,成为当时企图对人民政府搞破坏的最大反动组织);二是黄河横贯该地区,堤防极不巩固,治理黄河成为当务之急。同时,该地区的工农业生产遭受战争严重破坏,需尽快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生活。

民国时期的河北平原(建国初存在仅三年的)(2)

历史旧照

民国时期的河北平原(建国初存在仅三年的)(3)

1949年8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发出通令,称“华北已全部解放,为适应大规模生产建设的需要,本府第三次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调整行政区划,撤销各行政公署,于鲁西南、豫北、冀南衔接地区成立平原省”。平原省省会之所以定在新乡,主要是考虑这个城市交通便利,市内有卫河可通达天津,又紧挨京广铁路。另外,当时的新乡工业经济有一定发展,相当一部分解放区的群众基础比较好。

平原省的撤销

平原省是日军划出来的区域,它的出生非常特殊,加上它面积不大,并不适合做一个省,于是经过多种权衡,平原省就被撤销了。

民国时期的河北平原(建国初存在仅三年的)(4)

平原省非常特殊,新中国成立之后并没有马上改编它。1945年,中日的抗日战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日军战败已经是不可改变的趋势。可是在华北的日军还不死心,他们为了日后继续作战,就在河南以及山东占领的地区划出了一块区域,成立“平原省”。最后,由于中国军队的勇敢作战,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尚留在中国的敌人们隐藏起来,还想等待时机搞破坏,中原省就成为了他们的藏身之处。面对平原省复杂的情况,当时的领导人就决定先不改编平原省,以免里面的敌人改编到其他省份,加大查出敌人的难度。

敌对分子解决了之后,平原省就被撤销了。建立平原省是日军的意思,并没有得到老百姓的同意,在平原省的老百姓对平原省并没有认同感,他们在心里还是认为自己是原来省份的人。而且平原省面积过小,不具备一个省应该有的面积和人口。在解决了敌人问题后,领导们经过综合考虑,还是把平原省撤销。

民国时期的河北平原(建国初存在仅三年的)(5)

随着平原省的撤销,人们对它的印象也慢慢模糊起来,其他省份的人几乎都不知道平原省的存在。只是在平原省的省会新乡还保留着平原省的记忆,街上的店铺还有用平原命名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