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驱动服务介绍(我所理解的技术驱动)

技术驱动服务介绍(我所理解的技术驱动)(1)

想谈技术驱动这个话题,缘起于某次受邀参加一个高校合作的会议,席间与对接的C9高校导师有一番关于课题的争论,她做了一个我认为很中肯的总结:工业界关注的是业务的产出,学术界在乎的是理论的创新

然而,我见过的许多出色的工程师,并未能完全想明白这一点。大家容易陷入的一种误区是,盲目认定数学公式多的技术框架就是更有含金量的;盲目认定学术会议引发热烈反响的论文就是酷炫而且普适的;盲目认定新的技术就一定是更好的。这就是许多工程师眼中的技术驱动:有许多闲适的时间去阅读论文,慢悠悠琢磨透最新的那几个技术框架,再把学术界最新的成果落地于业务,指标窜窜如火箭飙升,画面简直不能再美。

谁让互联网是个日新月异沧海桑田的领域呢。

尤其对那些教育背景优秀的新人工程师,不够技术驱动总是普遍被抱怨的一个点,在他们眼里,自己是天之骄子,是被选来做开天辟地大平台的,不是来改一个参数、跑一个数据、写一个脚本的。

每当听到这种论调,我心里总是暗自发笑:你们真的理解了技术驱动的含义了么?

技术驱动是个伪命题

事实上没有公司是技术驱动的,所有公司都应该并且只能是利润驱动的。

如果技术无法创造利润,那么技术的价值就是零。

技术怎么创造利润?通过解决问题。以我熟悉的领域举例,Redis解决了从缓存读取多种数据结构的问题,Hadoop解决了海量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计算的问题,Tensorflow解决机器学习标准化以及效率的问题。正因为有这些技术为基石,我们才能享受到今日头条、抖音这类基于海量数据和个性化推荐系统的优秀产品(好吧,至少是成功的产品?)。

如果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存在,那么技术的价值就是零。

如果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价值不大,或者技术虽然解决了问题但是成本非常高,那么技术的价值就是接近零。

再举一个例子:

回到20世纪50年代,康宁玻璃厂化学家Don Stookey在一次实验中,误将温度设定在900摄氏度(应该是600摄氏度),意外创造出了一块具有弹性的奶白色玻璃,拥有惊人的高强度和高扭曲度。后来,康宁将其命名为“Chemcor”,并在市场中推出。遗憾的是,Chemcor玻璃最开始的应用范围太窄,导致产品无法满足企业的利润需求。于是1971年康宁关闭了这个项目。没有人想到,Chemcor 玻璃重见天日用了34年的时间。2007年2月,康宁的CEO突然接到了乔布斯的电话,乔布斯希望维克斯能为即将推出的新设备提供一种玻璃保护屏,要求这块保护屏能拥有超出所有同类产品的耐刮性能。这就是后来声名大噪的大猩猩玻璃

所以康宁的大猩猩玻璃,所经历的技术价值曲线演变就是这样的:

技术驱动服务介绍(我所理解的技术驱动)(2)

一切技术的创新都是面向应用端的,必须是对接商业世界当中一个具体问题的。想明白这一点,就明白了技术本身并无高贱之分,她能解决的问题越大、能解决的问题越多、能创造的利润越大,也就越高贵、越越不可或缺。

简洁与繁复

曾经的思科CTO、现任的普渡大学计算机教授曾经说过:

计算机学者可分为两类:theorists和experimentalists,前者崇尚复杂,如深度学习或者凸包等,后者追求简洁,如网络协议、compiler等。有趣的是,前者喜欢声称他们的数学理论和计算机问题相关,后者常常爱宣称他们的工作不仅局限于计算机领域。

然而令我困惑的是,来来往往所遇到的年轻人,大多数像前一种计算机学者 - 以繁复为美。

我却不这么认为。

好的技术必然是简洁的,无论是结果还是过程。

像前面提到的Redis、Hadoop和Tensorflow,它们所要解决的问题,都可以用一句话说完。反过来,如果一项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不能用一句话说完,我会很怀疑这个问题是否真实存在。

业务问题所应追求的简洁是:凡能用脚本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要起服务;凡能用文件解决的问题,坚决不用数据库,凡能用数据库解决的问题,坚决不用缓存;凡能用本地解决的问题,坚决不用分布式;凡能用if-else解决的问题,坚决不用复杂算法;凡能用传统机器学习算法解决的问题,坚决不上深度学习。

简洁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旦工程实现的链条越长、依赖越多、耗时越久,出现问题的概率都会呈现指数型上升,同时排查问题的难度也会成倍增长

以上也许有所偏激,但是矫枉不妨过正,毕竟见过了这么多高射炮打蚊子的场景。

写到这里问题来了:难道你就鼓励工程师们只委身于业务,一直做琐碎的底层的没有技术含金量的工作么?

这真是大大误解了我。

另一种简洁

我认为无论一个技术部门、一个技术小组乃至一个普通工程师,摆在面前的问题无非两种:业务型与平台型。

业务型的问题千变万化,要做到顶尖,必然要对产品、用户、技术、商业都有深刻的理解,要害在哪里一清二楚,直取敌人首级。

平台型的问题以不变应万变,它的简洁,在于高效、在于通用、在于模块化。前面提到if-else比算法简洁,但是业务膨胀之后,几万行的if-else(我真见过……)简洁还是一个卷积神经网络简洁?如果它们效果一致的话。

所以平台型的问题解决得越好,业务型的问题自然就越轻松,对一个技术部门是、对一个技术小组是、对一个普通工程师也是。

十分认同腾讯海量服务之道的其中一点:边生活边重构

业务不断,优化不息。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技术驱动,全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