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元素版画(工业版画的前世今生)
原标题:工业版画的当代转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大批专业版画工作者深入工业生活,奔赴建设一线,自此,以工业为题材的版画创作开始得到普及,工人版画创作群体在全国各大建设工地涌现。1989年,由中国版画家协会发起的“首届中国工业版画展”成功举办,“工业版画”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中国工业版画伴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历程发展起来,记录着中国工业的成长足迹。时代在变迁,生产方式的改变带动了艺术创作方式的改变,传统意义上“工业现场”的缺失,新型工业对日常生活的全方位介入,由德国提出的工业4.0,被认为是继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的人类三次工业革命之后,工业与信息通信技术深度融合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它们使得今天工业题材的版画创作环境及创作群体发生了巨大变化。
近日,“工业4.0:转型的力量——2018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在湖北美术馆举行。作为湖北美术馆三个常驻三年展之一,自2012年湖北美术馆首创工业版画三年展以来,从“工业叙事”到“工业在场”再到“工业4.0:转型的力量”,每一届新的三年展,都与时代发展、工业文明同步。当下,如何在新的语境下解读与发展固有的艺术样式,如何实现传统文化价值与现代生活的有效对接,是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持续关注与推进的课题,本期刊载专家们对工业版画发展轨迹中的相关话题进行的深层次的思考。
边宏强 溪 木刻 60×100cm 2018年社会结构转换背景下的新工业版画 ■肖丰(湖北省美术院院长)
我从小生在武钢、长在武钢,对工业很了解。当时的工业版画就是工人们的业余爱好,更是他们美好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一种体现。由于后来有专业人士进行辅导创作,而且版画便于复制和宣传,就有了“工业版画”这么一说,这和专业人画工业题材的画有很大的区别。当时的工人是社会的主体,所以他们的任何一个行为都充满着内在的精神满足和自豪感,产业工人创作工业版画本来是体现自己存在的一种价值,包括农村以及解放军的绘画都是这样的。但现在社会变了,很多工业题材已经不是产业工人操作,大量专业人员进入以后,作品表现了丰富的语言、技巧和国际化特点,工业版画的属性也因此在一点点退去。比如说农民画,专业辅导时不能过分辅导,否则会变得没有其该有的气质和特色。工业版画表达钢铁结构有工人独特的一套办法和语言,生活的小情趣和钢铁结构之间构成了微妙的程式和钢铁的情意。现在不是这样,有很多当代艺术家的工业题材是在追问人们存在的价值和问题。
还有一点,不光是社会在转型,工业版画也在转型。社会转型包括高科技,高科技和工业之间的关系是否跟我们产生一样的一脉相承的关联?这是越来越宏大或者越来越精微的,两者在艺术语言中体现现代的表达手法,这就是现代工业或者现代产业的变化。这种社会结构的转换形成了新的工业版画。
工业题材艺术样式未来会怎样
从展览本身来谈,这些作品有一个转换:手后退了,机器走到了前台,才形成我们如今的艺术的样式。这种转换的原因就是生产方式的转变。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是我们的艺术创作方式。我们过去做版画的时候,它是跟我们的手有联系的,是所谓“手上之物”,而且是我们的自然表达,和我们的生活方式有更多的联系。过去的工业,我们看到的是传统工业版画所表现的公路、大桥、工地和工厂这些图像或者图景,但今天的工业是什么形态的我们就不清楚了。因此这就给我们提出了问题,今天的工业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是工业?这个工业是何种工业?这种工业未来将向何处去?工业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业产品也在吞噬我们的生活,与此对应的这种工业发展,表达这种工业的艺术样式,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我提出这些问题,以表达我的担忧和好奇。
“工业版画”的概念依然可以提
工业版画是一个很重要的、有深厚历史渊源和情感,有深刻社会积淀的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发展的强烈印记的艺术形式。工业版画的概念今天依然可以提,对此不必悲观、不必焦灼,艺术的形式和方式,版画技艺的限制和发展,或者作为版画画种的限制来说,这两个问题都是在发展中的。
工业题材重在探索对现代人精神世界的意义
中国画是农业社会的产物,而版画是一个机械工业时代的产物。其实人类社会一直在进行产业升级换代,从手工业到机械化、自动化再到信息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不仅是最时髦的题材,而且是中心题材,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许多艺术家,包括油画家和国画家都盯着工厂、工地、劳动场面不放。1957年最知名的是武汉长江大桥,很多艺术家以此为主题创作了一大批绘画景象,反映了大型工业建设对艺术的明显支配。
对中国的美术界来说,画工业题材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就是自我改造。中国艺术家通过写生达到绘画的转变,转变到新时代和人民的方向来。写生一般是到工厂、矿山、水库等建设工地去,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完成了从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转型。今天我们对工业题材的重新认识不是像20世纪50年代的思想改造和现实再现,而是探索它对于现代人的精神和心灵世界意味着什么。
对“工业版画”概念的困惑
据我所知,“工业版画”的概念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提出来的,以歌颂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当时的山水画创作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比如关山月等一批老画家画山水时都要画铁路、高压线等等。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工业版画的概念、内涵、媒材与手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就这个展览中的传统版画而言,比如说很多木板、铜板、丝网版创作,不仅有新观念、新题材的开拓,也有新手法的开拓,很多作品对中国传统水墨画有所借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还有艺术家将科技元素纳入到版画创作之中,使版画的表现领域有所扩大。比如北屿在作品中就把网络艺术的元素拿进来做照相的视网板,很有意思。不过有些作品虽然效果很好,但是并不具备复数性,好像与版画没什么关系!我认为如果一个概念无所不包,那么这个概念就失去它的意义了。
“工业版画”这个概念是由“工业”与“版画”构成的,而且都有自己的内含与制约性。如果超越了工业,又超越了复数性,那还能不能叫“工业版画”?另外,因为影像艺术也有复数性,所以如果将一些影像作品纳入“版画”的范畴,是否会有点勉强呢?影像的复数性和版画的复数性有什么区别?其实这正是我的困惑。
王觅 城市 平版 70×110cm 2017年以宽泛的态度和观念来看“工业版画” ■张新英(关山月美术馆学术部主任)
当艺术发展到当代艺术的阶段,媒介本身已经不应该成为一个束缚创作的局限,而应该成为艺术家的工具和手段,艺术家其实完全可以自由地表达。我们不应该从概念出发,对“工业版画”进行非常严格的界定,从艺术、策展和批评的角度来说应该有更宽泛的态度和观念,只有这样的思维才能更广阔地去拓展艺术的媒介领域。
然后谈一下工业引发的社会转型,和人们对其认知方式的改变,以及我们运用艺术手段传达的价值观念。现在的作品里面有很多是从批判和省思的角度对工业发展进程的社会性诘问,怎样去看待这些作品、怎样从社会学的角度,从文献的角度去认识这样的作品,也是引起大家思考的问题。
再是“工业4.0”所引发的哲学上的思考。每一次艺术的重大变革都是来源于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的生产关系的变化,那么“工业4.0”所引发的社会的转变是什么?我想用一个词可以比较准确地概括,那就是unmanned(无人)。从字面上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是无人操控,比如现在的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和全自动控制生产线和取代人力的机器人,这些从表面上看和人没有直接关系,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使人从劳作中解放出来,也使社会生活慢慢和人脱离了直接的联系,但恰恰是这样一个现实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假设某一天“无人”成为了常态,那么人的位置又在哪里?今天,面对“无人”这个问题,哲学、文学和艺术又将会作出怎样的反映?我非常期待。
工业题材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在传统意义上,工业版画意味着工业题材,它跟社会主义建设是密切相关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又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工业美学”,在现在的艺术史研究当中特别重视现实主义的那一方面。《美术》杂志在上世纪50年代发表过梁永泰的《从前没有人到过的地方》,这件作品引发了很大的争论。画面描绘了一个山里面从来没有人到过的地方,建了一个铁路桥架在两座山中间。有些从现实主义的角度认为这座桥不符合工程学,或者说这个桥不是现在通用的桥,但还有另外一方面被我们忽略的,是在早期工业版画“未来主义”的倾向中,早期表现工业题材的版画里,不少作品有强烈的强调更高更快更强的未来主义的特征。这些东西是一笔遗产,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它代表了一种社会主义的现代性与艺术的现代性同步的特征,这在当时是非常具有特点的,而且跟前苏联20世纪20年代的前卫艺术也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非常薄弱,很少有专门的深入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机器、工厂、大工业生产衰落,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工业、社会和艺术三者之间新的连接点在什么地方?在当代艺术领域出现了后工业美学,现在艺术区的改造绝大部分都是建立在后工业的基础上,它们多是改造原来的工业区,这本身就是一种后工业现象。创意产业一开始在英国出现,最初的纺织厂厂房在后工业时代被废弃,一些年轻人占领了这些废弃的工厂,组成几个人的小团队在工厂里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一般有电脑、小型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这些设备,没有大规模生产,而是跟互联网接驳,进行订制生产。这不仅仅是具体制作方式的变化,而且也是社会生活、社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构成我们讨论艺术的重要话题。
此外,今天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进入到一个新兴科技所引导的新型工业时代,以人工智能为例,很多艺术展览都会讨论这种问题。最后,我还要追问一个理论的问题,工业的演化如何和艺术演化同步,尤其是和媒介的同步的问题。
周绿江 仰望之一 丝网 140×80cm 2018年寻找贴合时代的表达方式 ■胡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
首先,在讲工业版画的时候,更多是将工业作为一个题材,20世纪50至70年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工人作为创作主体,武钢工人的创作就曾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性现象。当然很多艺术家会说,现在的语境已经变化了,不可能回到以前的工人作为创作主体的时代,但是工人作为表达主体的诉求在当下仍然是非常需要、非常迫切的,而且是被严重忽视的。因为现在的艺术更多局限在专业创作群体,工人、农民对于审美与艺术的诉求得不到彰显。但是当代仍然可以做到版画的社会化或者社会切入。可能工业版画本身就带有跟社会劳动阶层和工人阶层结合的关系,能不能在一个新的语境下跟他们的诉求结合起来?这可能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二,这一次主题也提到了智能化时代工业的一些变化。智能化在创作中不太好表现,大部分作品更多是对机械化时代的表达。当然我们可以延伸版画的概念,比如说从复数性概念去拓展。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深入了解以后,怎么找到符合当代表达的形式,而不仅仅是媒介的转换。广东有一位艺术家叫刘其敏,用素描和版画很好地表达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公路的感觉。前不久有一个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劳家辉的展览,用素描和喷绘的方式表达了一种电子虚拟图像的感觉。一个是概念的拓展,一个是如何用既有的工具体现出当下最鲜明的时代感,这都需要艺术家走出书斋,走进其它阶层,对于工业群体和形态有真切的认识,才能找到一个贴合当今时代的表达方式。
余曼 新天工开物 综合材料版画 70×90cm 2018年
工业题材版画与工业的关系
我过去曾想,一个工业题材的版画,虽说有很多工人参与,也有很多工业题材运用,但是与工业的名义又有多大的关系?我是版画的原教旨主义者。版画有农业版画、工业版画、军队版画,所谓的农业版画,它是抒情的、乡村的,也是人对抒情风格和传统文化温暖的感受。工业的产生实际上就是现代化的焦虑的出现。这个现代化的焦虑出现以后,工业的出现实际上也体现人的焦虑。工业这个词,不管是前工业也好还是后工业也罢,实际上它是指某个时代的到来,这个时代在中国存在的时间实际上不长,在艺术里存在的时间也并不长。原来在西安看的工业版画,仍然可以归为抒情风格的工业版画,它没有人的焦虑感和人对现实的觉醒。现在看到的版画有一大部分是属于这样的作品,它们可能有这种意识存在。这样说来,我们学院很多版画应该归为工业版画。这实际上是我们对现代的理解,至于它是不是4.0或者5.0,这些问题都是虚设的、是对未来的设想与考虑,可能跟我们现代化进程中急于向前迈进,担心落后的观念有关系,但是有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对现代性的焦虑。我作为一个版画家、实践者,深知这个过程中经常产生这么一个东西,不是我自己使用了某种手段促使其发生,也不是这个画种本身出现了什么问题,而是我对自身的看法和对这个社会的看法的表达。而这个看法、这个点恰恰出现在今天的工业版画上。至于今后它将怎么继续做下去,我想后面还有很多路子可走。
版画的基础性问题
版画在中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版画作为一种向往先进工业文明的艺术形式被迅速推广,按照现在的说法是一种“时尚”的艺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版画迎来了创作高峰,优秀作品层出不穷,版画的直接性和传播性在当时是最有效的。当然版画画种本来就具有门槛不高的特点,无论什么阶层、什么身份对版画都能有很好的吸收和接纳,这也是它当时区别于其他画种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因素,亦是形成工业版画的深厚基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各个厂矿企业、大量民间的或者是单位机关里都有各式各样的版画创作组织,而且那时候为国家建设宣传作出了很大贡献,也创作了很多好的作品。这个基础是非常坚实的。在改革开放以后,一个新身份开始发挥主要作用——专业团体发展和强势介入,包括艺术院校、专业的创作团体。所谓专业的、强势的介入,是指各大院校占了较大规模,在规模、能力、资源、平台等各方面有别于原来群众基础、社团组织的创作,条件和专业能力具有强大“专业”优势,在版画创作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版画创作也因此有了更新的面貌。相反原来所看到的庞大的民间版画创作的机关团体和组织强大的基础慢慢在萎缩,跟专业力量强势介入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肖习石 横直交响之五 黑白木刻 47×70cm 2016年
艺术应和时代发展同步
第一,关于工业转型。实际上没有工业可能就没有版画,版画一直伴随着工业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版画的转型伴随着版画的材料方式的转型。随着材料多元、方式多元、题材多元、面貌多元、诉求多元等等变化,近30多年来,版画在我们眼中,由原来非常清晰的面貌逐渐变得模糊,版画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与其他艺术材料方式互相渗透和影响的。我比较赞同国外艺术家的做法,他们的名片上不愿意用我们习惯使用的材料媒介来定义自己的身份,只写名字和艺术家称谓。而中国艺术家正好相反,会写上油画家、版画家、水彩画家等,把艺术家的可能性界定得很死,不利于艺术的发展。版画的转型,从抗战时期延安木刻这一条线发展而来,为什么那个时候不选油画和水墨等方式?由于版画便于制作和携带,且直接用黑色油墨就可以大量复制,便于传播,效果也很好。
第三,展览的主题。今天这个展览与前两届比较,面貌已经不一样了,它的坚持的难度、守成的价值和延伸的力量不可估量。艺术当代性就在于不断出现的不确定性、变化性和不可预知性,版画也好,版画艺术也罢,都不是问题,重在最后呈现的结果应该和时代、和社会发展同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