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便宜的海信激光电视(一万多美元售价)

最便宜的海信激光电视(一万多美元售价)(1)

激光电视成为迪拜王室客厅的新时尚

商业史记 | 长篇特写

记录动荡变化的商业事件

2007年6月底,iPhone正式上市销售,售价500美元。苹果的竞争对手和手机厂商们嘲笑说,这是最贵的手机,很难成功。

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对媒体甚至公开表示,这对商务人士没有吸引力,因为没有键盘。

关于iPhone对立面的大部分言论都被无情地证实错误,但也说明了一个现象,哪怕是一款伟大产品的诞生,一开始也并非毫无争论,甚至被严重质疑。

洞察消费者心智,引领消费时尚,这是伟大企业家的必修课,而且经常九死一生。

1

2018年,美国佛罗里达,一位心理学家花了12999美元购买了一台100英寸的激光电视。

这一年,这款被称为历史上售价最贵的电视产品,在欧洲和中东也大受欢迎。

西班牙足协一次性购入了8台,引发侧目。迪拜的中东王室成员,在铺满厚重地毯、装饰华丽的客厅里,将更换100英寸激光电视视为新的时尚。

电视是黑电,但人们戏称,所有的电视,关机之后,屏幕一片黑色,可不就是黑电嘛!

迪拜的王室成员发现,这款100英寸的激光电视,在关机后,屏幕可以定制为一副艺术作品。奢华的客厅不再因偌大电视黑屏造成视觉上的冲击而无可奈何。

2

这款史上最贵,在欧美和中东大受欢迎的电视,来自中国,是青岛海信的自主品牌产品。

这也是中国品牌面向全球市场,卖出的最贵电子消费产品。

一台100英寸激光电视,售价相当于20部iPhone手机。

任何做出这样高价产品决策的企业领导人,大概会被认为疯子。

昂贵的品牌电子产品,本身是一种冒险。更何况,青岛海信,还是一家中国企业。

但奇迹出现了。

在全球液晶电视产品市场激烈竞争多年后,市场增长乏力,有些市场开始萎缩。OLED技术被认为颠覆液晶的新一代显示技术,但OLED大屏电视,并没有让市场惊艳,没有比液晶超出更多体验。

而真正颠覆液晶电视的却是激光电视。自2014年激光电视产品首次面市以来,可谓逆势增长,是所有类型电视产品里,唯一保持高速增长的。

3

就电视简史而言,每一次核心技术进步总是带来产品革命。

第一代是CRT电视,第二代是液晶电视;第三代是激光电视。

每一代核心技术和产品的迭代,都会重构产业链和市场格局。

在CRT时代,中国企业只能做整机生产,不掌握核心技术,于是连年价格战成为常态。绝大部分利润为外资品牌所占有。

缺乏核心技术,让国内电视厂家走向了残酷竞争之路。

北京电子管厂与日本松下合作,从1978年到2009年,合作22年,显像管时代都结束了,企业都破产了,都没能掌握彩色显像管核心技术。

显示产业核心技术封锁,核心部件垄断,逼迫国内厂家进行残酷的价格战厮杀,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了悲壮的一幕。

在液晶平板时代,中国电视品牌开始有了一些话语权。

一是以京东方为首的中国液晶平板公司的崛起,打破了日韩平板垄断。一台电视成本70%是平板。

二是海信公司在国内厂家中,率先攻克了液晶电视模组的核心技术,逼迫进口液晶模组产品大幅度降价。

尽管如此,在65英寸以上的大屏电视市场,仍然是日本和韩国电视品牌的天下。大屏电视,意味着高端和高价。中国品牌在这两方面敢于下注的不多。

直到海信激光电视的横空出世。

4

激光电视技术的突破和领先,是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第一次全面在显示技术上领先,并首次引领了一个产业技术和产品的潮流方向。

人们很容易把激光电视和激光投影混为一谈,都是激光成像嘛。

但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举个简单例子,人们在看投影时需要拉窗帘关灯,才能看清楚屏幕,但看激光电视时不需要。简单的差别意味着技术积淀的天壤之别。

激光电视是一种数字电影的放映技术。相比CRT和液晶显示技术,它将显示输出和显示平板进行分离。

就像乔布斯在iPod界面上引入了多点触屏技术,引发了一场持续迄今的智能手机革命,激光电视将显示输出与显示平板的分离,也引发了一场显示产业革命。

从产品层面而言,液晶电视及OLED电视,将电视做得越来越薄,薄到可以像画一样挂在墙上。但是由此带来的产品缺陷是,音响被压制到没有空间,产生不了震撼的效果——没有震撼效果的画面,无法产生爱。

从技术层面而言,激光电视推动了激光光源、超短焦镜头和抗光屏幕技术的革新和产业链的新增长点,这是与液晶电视产业完全不同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

激光电视的显示体验效果——大屏震撼,色彩真实,健康护眼,节能省电,临场感强,抗光屏可卷曲收缩。

这些独特的优点,很容易被欧美中东的高端用户一眼相中——电视是客厅时尚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摆件。

5

售价超过一万美元的中国品牌电子产品,畅销到欧美和中东高端市场,这是过去中国企业想做但从没有机会也没有胆略做的事情。

就像乔布斯之于智能手机,高端和高价,只能来自于拥有核心技术的厂家,来自于新兴行业的领导者企业。

如果说,液晶显示技术产业化始于日本,OLED显示技术产业化始于韩国,那么激光电视的产业化始于中国,中国企业第一次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全球产业链的领导者。

问题是,为什么激光电视的领导者是青岛海信?

海信总裁贾少谦在回答商业史记这一提问时说,海信早在2007年就开始想一个问题,无论CRT、液晶还是OLED,都是外国的技术,中国企业缺少话语权。如果中国企业应该有自己的显示技术突破,应该从哪里入手?

产业话语权争夺的初心,让海信很快专注到了激光显示上,这是日韩大厂还没有重点投入的领域。当时,只有一个朴素的认知,激光对色彩的处理比液晶好,本身还具有护眼功能,所以这应该是未来消费者的需求。

还有一个市场预判,液晶面板的价格遵循半导体摩尔定律的,是不断降价的过程。

65英寸以下的电视产品,液晶具有明显优势,成本低,价格便宜。但是在75英寸以上的大屏,100英寸,120英寸,甚至更大,激光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然而此时,激光电视不是一片蓝海,而是一片漆黑。

6

2007年,海信一头扎进了还处于漆黑一片的激光电视研发当中。没想到,这一扎就是孤独的7年,煎熬的7年。

新技术产业领导者都要经历的无法预知的三个阶段:

一是从技术储备到确定技术路线,没有人预知需要花费多少时间;

二是从实验室技术模型到样机,没有人预知产品是否具有可信前景;

三是从可量产的产品到真正实现产业化,没有人预知市场是否普遍接受;

与其预测未来,跟随别人,不如创造未来,让别人跟随。

激光显示,对海信来说,是技术基因的信条,也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1969年海信成立时,是生产收音机半导体的青岛无线电半导体二厂,员工十余人。仅一年之后,就研制出了中国山东省第一台14英寸的电视机。

1984年,引进了世界一流彩电生产线后,海信在中国电视市场赢得了先机。

真正让海信脱胎换骨的重要事件是,1995年,海信技术研究中心(法人)成立,这是海信的技术、人才、薪酬特区——为技术孵化产业的技工贸发展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0年,海信提出了“技术是根,人才是本,创新是魂”的企业哲学。

自此,追求技术变革机会成为海信的企业基因。很快,海信尝到了技术突破带来的产业红利。

2005年6月,中国第一款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在海信诞生,这是中国音视频领域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可以正式产业化的芯片,中国年产7300万台彩电全部使用外国芯片的历史行将结束。

2007年9月,海信电视液晶模组生产线投产,这是中国彩电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打破了外资垄断的历史。

7

信芯和液晶模组的成功,让海信人倍感荣耀,更加自信走技术创新的道路。

而此时,海信另一个秘密武器,激光电视的研发,开始了黑暗中探索。

相比信芯和液晶膜组有成熟产品和技术可参照,激光电视从原理和机理开始,都需要从头摸索。

首先是要确定技术路线。

人眼能分别自然界的100万种颜色,而液晶屏只能覆盖人眼色域范围的60%,唯有激光显示,色域覆盖率可以达到90%。

激光显示这一超强的色彩表现力,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诱惑自不待言。液晶电视和OLED显示技术,让日韩大厂投入了巨大的资源,而且产业链配置完整,成功率更高。而此时,激光电视从技术到产业配套到消费者培育完全空白。

大厂不想分心,海信不想放过。

一个关键性人物,他的决心和定力,一锤定音。他是周厚健,自1992年接任海信掌门人,他提出的海信企业哲学,让技术基因置入了海信的大脑和肌体。

没有技术路线的突破,激光电视就如历史上那些华丽的概念走入死亡的黑洞。

从项目确立一开始,周厚健每周都要跟研发团队碰面,推动解决关键问题。

这是一个漫长的等待,其中充满了各种误判、弯路,还有各种坑。很多人撑不住走了。

在长达4年的试错之后,终于确定了激光光源 超短焦镜头 抗光屏幕的原创激光电视路线。

四年的黑暗摸索只是初步证明了一件事——激光电视有机会,但最终还是要产品说话。

8

技术路线确定后,从实验室技术模型到样机,从样机到可量产产品,又是没有人知道多少时间的折磨。

第一款样机出来了,却是一个庞然大物,功耗高,完全不适合家庭消费场景。

国际上的大厂干脆将激光电视研发部门裁撤了,等于放弃了激光电视。

以至于,当海信想引进光学引擎镜头的专家,经过调研后发现,全世界能够独立设计达到要求的人不超过10个人。

仅仅为了解决产品某一项可靠性问题,前后试验了11种解决方案,都失败了。

许多人撑不住了,走了。

这时,周厚健的定力变得至关重要。有人提出可否降低产品标准。周厚健毫不客气否决。

作为海信的首席产品官,周厚健有敏锐的技术产品嗅觉。当年,在背投和PDP概念风行时,他是最早抛弃的,避免了海信踩坑。

产业化不仅仅以来自身的技术,更依赖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的跟进。就如,没有多点触屏技术、没有3G通信的进步,乔布斯也造不出美轮美奂的iPhone。

激光电视一开始也遭遇了产业链的困局。上游关键器件的供应和价格,决定了一个产业可以走多远,走多深。

激光电视技术成熟了,但是产业配套成熟度还太低。海信决定大力支持供应链企业。

上游配套供应商,研发缺资金,海信掏钱支持,器件做出来后也不要求独家供应。

日本一家光抗屏领军企业,因为产品长期市场需求小,量产一直上不去,打算裁撤了,技术人员都分流到其它部门。因为海信激光电视的崛起,顺便也挽救了日本这家企业。

与上游配套厂商,海信奉行不是简单的买卖商务关系。与激光电视同行之间,海信也不视为竞争关系。

周厚健和海信颠覆了过往供应链的商务关系和行业竞争的关系。

不再有产业阴谋,只有产业的星辰大海。这是一种新商业文明。

2014年,经历了三年的折磨,海信推出了全球第一款100英寸的激光电视,开始了激光电视产业的新纪元。

9

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说,激光电视走向了人眼视觉分辨的极限。

2020年,在海信推出激光电视五年之后,索尼、三星、LG、惠普等国际品牌开始加入,全球激光电视产业阵营越来越强大,全产业链初步形成。

从2007年到2020年,14年的征程,激光电视从技术模糊到技术成熟,从一个产品到一个产业,从一个企业到一个行业,开始兴盛起来。

中国企业在光源设计、光机模组和整机设计等关键技术方面,做到了全球领先。

自1925年英国电子工程师约翰·贝尔德发明第一台电视机的近100年来,中国企业第一次在显示行业走在了最前沿。作为激光电视的领导者,海信拥有行业最多的专利、标准和核心技术。

海信激光电视也经历了5次迭代,在尺寸、画质、形态上持续突破创新,相继推出了第一台双色激光电视,第一台三色激光电视,第一台卷曲屏激光电视,还将推出8K激光电视。

2021年,海信激光电视的海外销售,同比增长了10倍。

10

1976年,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开发的Apple I 售价666.66美元,开启了苹果公司改变全球电脑行业的序幕。

2010年在佳士一场拍卖会上,一台原版的Apple I 拍出了213000美元。这大概是人们对改变者的最高致敬方式。

一万美元的激光电视,已经成为高端人士的玩具。

然而,激光电视的终极价值,不是成为少数人的高级玩具,而是能否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这意味着激光电视产业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还有更艰巨的市场等待开垦。

人们在未来某个时点,为下一代电视英雄加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