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13号是如何发射与返回的(神舟13号即将返回)
神舟十三号作为我国目前在轨执行任务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船,在太空中驻留六个月后,明天就将正式返回地球家园。
降落点则选在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地“东风着陆场”,目前神舟十三号撤离前的各种准备已经做好,东风着陆场也正在开展迎接航天员的相关活动,并进行了多次地面搜寻演练工作,确保航天员能够万无一失的返回地球。
此次返回可谓是看点重重
因为这次神舟十三号首次采用了快速返回技术,而以往飞船脱离空间站后,需要在近地轨道围绕地球转11圈左右才能选择合适的窗口期进入大气层,这次神舟十三号减少了绕飞圈数,只需要绕地球五圈就能快速进入大气层。
比如之前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脱离空间站到降落地球总历时28个小时,而这次神舟十三号只需要8个小时就能回到大地,直接缩短了近三倍的时间,但在变轨和飞行动作不减少的前提下,这种快速返回技术对飞船和地面测控人员来说都是种挑战。
但这种挑战其实早晚都要来,因为从前我们只要能够成功发射,安全把航天员带回地面就可以了,但近几年我国的航天技术不断提升,更加精细化的操作和更加舒适性的技术也到了派上用处的时候了,此次的快速返回和变轨技术不仅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进步,更为未来更多航天员进入太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按照规划
2022年我国还将实施载人空间站的六次重大发射任务,包括天舟四号和天舟五号两次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两次载人飞船,以及问天和梦天实验舱的发射,旨在全面建成中国空间站,并使其在2023年正式投入运营。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现在的火箭发射并不是造一艘发射一艘,而是早已制造好了后续的火箭充当载人飞船,如果正在使用中的火箭出现问题,后续火箭就会马上升空救援,反之则继续成为下一批任务的乘员火箭。
比如下次发射的神舟十四号,早在神舟十三号发射之初就已经整装待发,目前都已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待命六个月了,未来它还将与神舟十五号进行在轨交接班,所以届时将会有多达六名航天员在我国空间站共处一周左右。
有趣的是早年前国际空间站中的俄罗斯和美国的宇航员进行交接时,共有10名宇航员在空间站生活了十几天。
但尴尬的是空间站只有七个永久性隔间,这就必然需要有人打地铺,所以当时日本的一名宇航员睡在体育舱,而美国宇航员睡在了哥伦布舱和气闸舱。这种情况下如果睡眠时无意识触碰到仪器甚至开关,是非常危险的。
好在我国的航天员则不用面对这种尴尬的问题,因为核心舱有三个睡眠间和一个卫生间,实验舱也有三个睡眠间和一个卫生间,所以即便需要在交接时有六个宇航员同处空间站,也能确保每名宇航员都能有足够舒适的环境休息好。
不同于16国一起建造的国际空间站,作为完全由我国独立自主研发建造的空间站,国产天宫空间站自2018年开放申请以来,已经收到了27个国家共42个项目的建议书,评估后有17个国家的九个项目入选,涉及领域十分广泛,包括了空间天文学、地球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等多个学科。
可以说在国际空间站退役之后,我国的天宫空间站就会是近地轨道上唯一的载人空间站,届时各个国家都得有求于我们。
而这一切成果,其实还要谢谢美国的封锁
因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火箭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在国际商业范围内也有一些市场和竞争力,但美国为了封锁我国科技,子虚乌有捏造了一篇《考克斯报告》,自此以后美国的卫星就禁止使用我国的火箭发射了。
并且后来的国际空间站项目,连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都能参与,却以技术泄露为理由禁止我国参与,并且还封锁了相关技术。
甚至在2011年时,美国又再度通过沃尔夫条款,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严格限制了中美的航天合作,即便是正常的学术交流都会受到极大阻碍。
好在我国在航天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国际空间站也预计将在2035年左右正式退役,在目前还没有其他国家明确提出在近几年建设空间站的情况下,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取得近地轨道的主动权。
在欧洲宇航员已经被批准进入天宫空间站,此刻还在中国苦学中文以适应空间站操作系统的情况下,不知道美国未来究竟会重新废除自己立下的法规来找中国求合作,还是会硬撑到底拒绝合作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