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对战匈奴就是个败家的故事(后人眼中的汉武帝)

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唯一可以与秦始皇比肩的帝王,就是缔造西汉盛世的汉武帝。仅一个“武”字就足以彰显出,他戎马一生的丰功伟绩。虽然这位伟大的千古一帝,已经被没入了历史的洪流之中,但是有关他的传说却一直在后世流传。

时至四五百年之后的中唐时期,依然有人为汉武帝歌功颂德。王昌龄在《出塞二首·其一》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的主旨就是对汉武帝时期,能够远攻匈奴的赞叹。

汉武帝对战匈奴就是个败家的故事(后人眼中的汉武帝)(1)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汉武帝统治时期,完全称得上是两汉的巅峰时刻。因为在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内,汉武帝从先后完成了多项历史大事。这不仅为西汉王朝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也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不同的贡献。

汉武帝在位55年几乎没有一刻清闲,西汉王朝在他的英明统治下,终于完成了几代帝王的强国梦。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对外局势,都尽在汉武帝的掌握之中。在汉武帝的统治下西汉实现了多个历史第一,并在古代历史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汉武帝对战匈奴就是个败家的故事(后人眼中的汉武帝)(2)

汉武帝的传奇人生

悠悠岁月、花落花开、斗转星移,当历史的重任交付于汉武帝刘彻时。他不仅扛起了西汉王朝发展的重任,而且也以独到的治国才能,让时人认识到了东方古国的魅力。无论史书还是民间关于汉武帝的传说,时至今日依然长盛不衰。

一、王氏梦“太阳入怀”的预示

相传汉武帝未出生之前他的母亲王氏,曾经做过一个非常奇怪的梦。她梦见天上的太阳投入怀中,王氏这个梦告诉了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刘启闻听此言不禁大喜:“此贵征也”,在刘彻出生之前几个月汉文帝驾崩,其父刘启顺利登基为帝。

汉武帝对战匈奴就是个败家的故事(后人眼中的汉武帝)(3)

笔者认为但封建思想特别浓郁的古代社会,每一个帝王几乎都会有一段传奇经历。汉高祖刘邦在未称帝之前,就曾有过斩白蛇起义的传说,而他也曾被时人视为赤帝之子。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刘彻是太阳神的说法,不仅合乎情理而且也极富传奇色彩。

二、金屋藏娇

在刘彻四岁时便被汉景帝封为胶东王,这说明刘启儿子刘彻十分宠爱。公元150年刘彻被立为太子,而关于刘彻立太子之事还有一个典故。志怪小说《汉武故事》曾记录过,幼年刘彻与其表姐阿娇的故事。

阿娇是馆陶公主的女儿,而馆陶公主则是刘彻的姑母。在栗太子刘荣尚未被废黜之时,馆陶公主曾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在馆陶公主的设想中将来阿娇必为皇后,但刘荣的母亲栗姬皇后并未应允,因为这件事两个人出现了间隙。

汉武帝对战匈奴就是个败家的故事(后人眼中的汉武帝)(4)

而刘彻的母亲王氏则在此时趁虚而入,她经常领着刘彻去探望姑母。实际上主要目的就是让馆陶公主,对年幼的刘彻留下一个好印象。终于有一天母子二人的机会来了,馆陶公主抱着四岁的刘彻问道:“你想讨媳妇吗?”,并随手指了指身边的侍女。

馆陶公主见刘彻并没有言语,于是便指向陈阿娇说:“阿娇好吗?”,刘彻笑着答道:“如果可以娶阿娇姐姐做媳妇,我就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

虽然大家都知道童言无忌,而且很多人都以为只是玩笑话,但这却为刘彻成为太子奠定了重要契机。馆陶公主在汉景帝面前非常有面子,于是她就三番五次的求见汉景帝,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促成这两个孩子的婚事。

汉武帝对战匈奴就是个败家的故事(后人眼中的汉武帝)(5)

三、英明睿智的汉武帝

公元前141年十六岁的刘彻登基为帝,这其实也是西汉走向强盛的开端。虽然在汉武帝的从政之路上,也曾出现过窦太后与王太后专权。但是聪明睿智、行事果敢的汉武帝,都以过人的智慧一一化解。

在他真正君临天下之后西汉,就开启了发愤图强的奋斗之路。为了能够有效巩固大汉江山,并且改变各地藩王权利过大的局面。汉武帝不断通过各种改革措施,逐渐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的威信。

汉武帝对战匈奴就是个败家的故事(后人眼中的汉武帝)(6)

并在西汉社会财富达到一定基础之后,任用卫青、霍去病等人,不断与匈奴人周旋并最终取得胜利。同时,在政治上汉武帝听从董仲舒建议,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此儒家学派与封建统治正式融为一体。

笔者认为汉武帝之所以会受到后人尊崇,主要是因为他在国家建设,以及开疆拓土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毫无夸张的说汉武帝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都曾一度达到令世人仰慕的程度。

汉武帝对战匈奴就是个败家的故事(后人眼中的汉武帝)(7)

一代雄主汉武缔造的多项历史第一

汉武帝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绝对是一个具有雄才伟略的君主。他不仅亲手缔造了强盛的西汉王朝,而且也为古代社会发展创造了重要价值。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他用自己的方式过完了灿烂辉煌的一生。

一、尊儒家学说为正统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曾经出现过“百家争鸣”学术高潮。虽然这个时间推移儒家学派,逐渐占据了主导位置。但是其他学派虽然已经落幕,但却没有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这种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学术乱象,一直持续到汉武帝统治时期。

汉武帝对战匈奴就是个败家的故事(后人眼中的汉武帝)(8)

但是西汉鸿学大儒董仲舒问世之后,为汉武帝进献了一部《举贤良对策》。在这部“对策”中董仲舒将儒家思想,经过不断优化之后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尤其是“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更是深得汉武帝的赞赏与青睐。

至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开始在西汉统治中发挥作用。笔者认为这其实也是儒学思想,能够成为古代社会正统思想的关键契机。董仲舒在“对策”中还曾提出过,“君权神授”的重要思想。

汉武帝对战匈奴就是个败家的故事(后人眼中的汉武帝)(9)

可以说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与汉武帝的统治思想不谋而合。从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的儒家学派,终于在西汉武力统治时期,成为当时社会重要的统治思想。至此之后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儒家思想与封建统治再也无法分离。

二、第一个对外开疆拓土的帝王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老百姓,脚下的这片热土就是老祖宗打下的江山。事实上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英明神武的汉武帝就曾意识到了,土地对国家发展以及人口繁衍的重要性。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拓展国土行动,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蓬勃发展。

汉武帝对战匈奴就是个败家的故事(后人眼中的汉武帝)(10)

据史料记载经过汉武帝的不断拓展,当时西汉国土面积已经达到了,足以震撼世界的198万平方公里。由于当时军事实力相对较强,所以西汉北部疆土可直抵阴山。这也不得不让匈奴人高唱悲歌:“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在张骞出使西域的大前提下,西汉掌握了西域地区的地形地貌。并且曾派重兵攻打西域各国,所以西置河西四郡及湟水流域;西汉疆土东北部可达乐浪等朝鲜四郡;而西南部则设立了西南夷七郡。你的认为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西汉时期的国家实力有多么强大。

汉武帝对战匈奴就是个败家的故事(后人眼中的汉武帝)(11)

三、第一个兴太学的皇帝

“太学”是西汉时期的最高学府,而“太学”中主要教授儒家典籍。之所以会大力兴办“太学” ,主要的目的就是“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这说明汉武帝已经意识到了,国家建设与发展需要人才的重要性。

西周时期曾经出现过“大学”,据《大戴记》中记载:“帝入太学,承师问道”。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西周时期的“大学”, 其实与汉武帝设立的太学十分相似。只不过西汉时期才正式将其,当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四、第一个发布“罪己诏”的帝王

相信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古代社会中的最高统治者,即使在治理国家时出现了错误,也很少有人敢为其指正。汉武帝在晚年时期曾经做出过一些荒唐事,其中被最著名的就是大家熟知的“巫蛊”事件,当时的太子刘据也因此殒命。

公元前89年已经垂垂老矣的汉武帝,在回想往事之时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他年轻的时候虽然击退了匈奴,并且有无人可比的拓土之功。但也因此而出现了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的现象。于是他写下了一份流传千古的《轮台罪己诏》。

汉武帝对战匈奴就是个败家的故事(后人眼中的汉武帝)(12)

结 语

相信很多人在阅读史料的时候,都曾经发现过一个特别令人悲伤的规律,那就是每一位被后世歌功颂德的皇帝,都曾经出现过一些过错。这实际上也说明了,封建社会中高高在上的帝王,当脱去龙袍之时也是一个平凡人。

只要是人就难免会说错话做错事,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汉武帝是一位功大于过的千古一帝,如果从历史功绩角度来讲。可以发现他对中国历史发展,绝对做出了后世人无法相提并论的贡献。

【参考文献】

于天放《用人当学汉武帝》

秦红霞《浅谈汉武帝的人才选拔智慧》

《开疆扩土:汉武帝征服西域的汉匈大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