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与智慧传播)
2018年11月5日,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人工智能与智慧传播”论坛暨第九届密苏里教学周隆重举行。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杨溟院长、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章于炎博士、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赵加坤教授、西安报业传媒集团信息技术部段世刚主任、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品牌创始人陈积银教授等专家学者同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师生一起分享这一领域的“饕餮盛宴”。
参会专家学者合影
西安欧亚学院校长助理、校教务处处长张乐芳教授在致辞中提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传媒生态系统也随之发生了质的变化。智能化媒体、智慧传播时代的到来将媒介融合的进程推向了新的发展快车道。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对行业发展的前瞻思考,在2、3年前就在此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本次论坛,来自智慧媒体、人工智能和媒介融合等多个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希望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论坛从多个角度和领域开展探讨,以共同推进西安欧亚学院在智慧传播这一专业领域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西安欧亚学院校长助理张乐芳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杨溟院长在发言中指出: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初始阶段的搜索智能化、数据量增大后衍生出的机器智能化、个人智能终端的大量普及化。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传媒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这其中包括采集力、洞察力、决策力、生产力和执行力,这就要求跨专业人才培养和联合传媒实验室尽快落地;未来的融合新闻产品会包括数据来源、数据规模、数据类型和数据解读分析几大模块,传媒将会真正进入到跨界模式。通过多行业连接,媒体将会通过创造价值重新赢得社会尊重。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杨溟院长
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始,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媒体报道抢占报道时机、精准渠道投放、丰富内容形式的重要手段。面对这样的变局,高校专业教育应如何面对?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章于炎博士在分享中首先回顾了媒体融合在美国业界和学界的发展历程,传媒技术的发展让新闻产品处于不断的迭代中,这就促使高校专业建设必须洞察行业发展规律,并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倒推人才培养模式。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章于炎博士
专业建设的基础无疑是课程,而课程的打造与知识体系的构建密不可分。西安交通大学赵加坤教授在分享中指出: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机器人和自然语言处理是人工智能的六大关键技术。传媒领域需要在内容采集与收录、内容生产与加工、内容分发与交换、全流程基础支撑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而学界自然也需要围绕上述要点进行人才培养。
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赵加坤教授
西安报业传媒集团段世刚老师详细介绍了西安报业传媒集团在媒体融合方面的成效:架构重建、流程再造、指挥高效、资源共享和全媒体覆盖成为集团转型核心,中央厨房的“4321”新采编模型已经成型。媒介技术变革的最终落地依旧是人。
西安报业传媒集团信息技术部段世刚主任
陈积银教授在分享中强调:全民网络信息素养工程的建设迫在眉睫,传统媒体人的转型也同样势在必行。这些机遇会成为专业院校进行产学研探索的新契机,也可能会为专业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职业通道。
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品牌创始人陈积银教授
最后,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团队也在论坛上带来实践教学后续发展和智慧传播方面的构想规划,产教深度融合、项目制和工作室运作、跨领域平台建设成为重要关键因素。
从机器写作到机器编辑,从海量数据分析到智能数据库搭建,从简单的人机互动到人工智能技术普遍应用,国外主流媒体在“人工智能 新闻传播”方面的探索已经进入全新阶段。通过此次论坛活动,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旨在提高学院师生对于行业前沿信息的关注,对“人工智能”和“智慧传播”等新概念有更多的掌握和理解,迎接技术迭代对行业带来的新挑战,利用学院搭建的实践工坊等新平台,把握未来行业发展的新机遇,不断提升、不断进步。
活动现场
本次教学周随后将进入到工作坊模式,章于炎博士将会带领学生团队围绕“新闻传播理论”、“传播研究方法”、“创新新闻学案例”和“形象修复综合理论案例”等主题进行深度研讨和演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