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富士苹果下果前能不能浇水(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后果)

又快到了红富士苹果大量上市的日子。

以前不少网友一直问我:“为什么如今的红富士苹果越来越难吃了,是品种退化了吗?”

这个问题很难说。

红富士苹果下果前能不能浇水(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后果)(1)

这里面可能是品种的因素 ,也可能是你个人没吃到好吃的红富士苹果,也可能是你口味变“挑剔”了。

众多原因都有可能。

但是有一个原因是大家公认的,那就是红富士苹果的“采青卖青”问题。

什么是采青卖青呢?

采青卖青就是在红富士尚未达到成熟标准时,就进行了采摘,这是一种严重的提前早采行为。

在日常众多水果中,几乎都有“采青卖青”的情况发生。

比较典型的几个水果有黑布林李子、猕猴桃、柚子、大樱桃等。

果农选择采青卖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但终归离不开一个“利”字。

大多数采青卖青都是有利可图的。

红富士苹果下果前能不能浇水(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后果)(2)

有早采几天,收购价格一斤有可能会高上一块多;有的是跟收购商提前签了采购合约,收购商说要采,那就采了;有的是为了更好贮藏和运输,早采能降低贮藏时果实的损耗.....

像今年的红富士苹果也已经有少量的采青果上市了,当下70#采青果的收购价格大约在3-3.2元/斤。

红富士苹果大多数是指晚熟的红富士系苹果品种。(这些年也有不少商家把早熟的红将军苹果当成红富士苹果卖的。这里说的红富士早采问题,都是指晚熟红富士品种,早熟红将军不在这个讨论范围)

按今年的时间来说,像西部产区至少也得到了9月底才能采摘,东部产区至少也得在10月以后才能采摘。

如今有些红富士苹果采摘的时间越来越早,比最早的采摘时间还要早个7-8天,不少是采青果。

红富士苹果采青为哪般?

猕猴桃、黑布林李子等水果早采可能很多人还能理解,因为这些水果的采收成熟度不容易控制,在硬邦邦的时候采摘,容易运输,也容易贮藏,还容易延长货架期。

一个猕猴桃要是等软了再采摘,到了超市里再放几天,那么在这个环节上的损耗成本会非常大。

这也导致了一般很难有“树上熟”的猕猴桃能在超市里卖。

红富士苹果下果前能不能浇水(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后果)(3)

但红富士苹果不一样,它原本就是一个耐贮藏的晚熟品种,采摘下来卖一些,然后还有大量的红富士苹果都是要囤入冷库,慢慢囤着卖的。

在冷库里的红富士苹果,一般从11月入库后,基本上能囤到次年的9-10月份,囤一年的时间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而红富士苹果果肉又硬,久放也不会变软、发绵,在运输过程中损耗非常小,在超市中也有非常长的货架期。

这么一个“高商品化”的水果,为什么还要提前采摘呢?

有人说,红富士苹果提前采摘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上色”。

有些红富士产区9月中上旬温度高,到了10月下旬就要大幅度降温了。

赶在温度高的时候,给红富士苹果摘袋,这样能让红富士苹果更好的上色。红富士的外观漂亮了,肯定更容易卖上高价。

红富士苹果下果前能不能浇水(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后果)(4)

也有人说,红富士苹果早采不赖果农,都怪收购商“炒作”。

很多收购商都会提前去产地收购苹果,刚开始会炒作出一个比较高的开秤价格,诱导果农早采早卖。一些果农看到有人在收了,价格还不错,自然会考虑卖一点试试,其它果农看到别人卖,也会跟着一窝蜂采摘。

这2个说法,在个人看来,都仅仅是表层的原因。

个人认为,红富士苹果早采早摘的深层原因是“节日效应”。

红富士苹果曾经是一个主要的“礼品水果”,它的成熟期又恰恰卡在了中秋节和国庆节前后。

在节日效应加持下的红富士苹果,走货快,销量高,价格高,大家自然都想要趁着过节多卖苹果了。

收购商是这么想的,果农也是这么想的,包括很多炒作苹果价格的人也都是盯着节日期间的苹果价格看。

在这样的节日效应下,红富士苹果才逐渐形成了早采早卖的情况,一时之间难以改变。

不过,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节日效应在未来很有可能不再会对红富士苹果的价格产生多大的作用了。

以前是水果种类较少,大家逢年过节都送点红富士苹果。

但如今市场上可选择的节日水果太多了,红富士苹果则反而成了很多消费者眼中的“大众水果”。

不少消费者都是平时逛个超市买几个吃,消费情景正在逐渐改变。

未来,当节日效应对红富士苹果的价格影响不大了,红富士苹果的早采现象可能会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早采毁了红富士苹果吗?

如果说早采果彻底毁了红富士苹果,那么肯定是过于危言耸听了。

红富士苹果有早采现象不假,可与其它水果对比起来,“症状”还是非常轻的。

不过,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后果地去进行早采,一年可能没事,两年可能没事,时间长了,红富士苹果的口碑就肯定会毁掉了。

被早采毁掉的水果已经不少了,红富士苹果也应该引以为戒。

别的水果是“亡羊补牢”,红富士苹果应该趁着“羊圈”刚刚开了口子,就要警惕起来,把这个“口子”给堵上。

红富士苹果下果前能不能浇水(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后果)(5)

不管什么原因早采,红富士苹果早采对果实品质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早采果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非常严重,这会导致红富士苹果的风味变淡,吃起来跟喝白开水一样没有什么味道。

在消费市场上,已经有消费者在吐槽这样“外表光鲜,内在风味一塌糊涂”的红富士苹果了。

对果农来说,获得长久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利益。

价格第一年高高在上,第二年跌到谷底,第三年被迫砍树,这样“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行情,不仅仅不会让大多数果农多挣钱,反而会让不少果农承担严重的损失。

坚守风味品质,才能保住红富士苹果的金字招牌。

尤其是对一些老牌的红富士知名产区来说,为什么你种出来的红富士苹果要比其它地方的红富士苹果价格要高呢?

一定是你种得好吗?

不一定,主要是有产区品牌的溢价。

红富士苹果下果前能不能浇水(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后果)(6)

一个好的产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好的品牌,一个好的品牌会带来长久的价值。

例如,烟台红富士苹果。

这么多年里,不少产区的水果发生过滞销,核心产区的烟台红富士苹果价格可能有时高,有时低,但几乎没有滞销过。

原因何在?

关键在于市场认可这个产区苹果的质量,消费者认可这个产区苹果的风味。

换句话说,这就是“品牌效应”。

如果因为个别人的早采,如果因为只追求“眼前的利益,不顾后果”的早采,毁了这张“名牌”,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这会对苹果价格会造成无形的损失,这个无形的损失一旦产生很难再弥补回来了。

你认为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