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辩护思维和技巧(庭审的逻辑是什么)

庭审的逻辑是什么,高水平的庭审标准是什么,如何准备?

答:庭审的逻辑在这里应做广义解释,即庭审的客观规律,或者说庭审本来的样子、应该的样子和理想的样子。

1.关于庭审的逻辑

整个民事诉讼都围绕着原告的请求是否成立展开,法官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确定正确的大前提和小前提,然后完成从小前提到大前提的涵摄。庭审的逻辑也是沿着这个方向进行。民事诉讼以法庭辩论终结为分界线分为两个阶段,之前收集决策要素,之后进行案件决策。

庭审的功能就是,法官亲自面对当事人,听取当事人对案件材料和事实的陈述,以在事实认定上形成确信,为回应原告的请求制造条件。人只有经过自己的经验判断后才会形成确信,没有感官的认可,再理性的分析也难以做出决策,得出有效判断。所以真正的说服,就是使受众的内在规则和外在规则实现统一。

通过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对争议焦点涉及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问题发表综合性意见,以论证原告的请求是否应当得到支持。休庭后,承办法官依据庭审情况结合各方当事人提交的诉讼材料,可以提出处理意见并提交合议庭评议。

2.关于高水平庭审的标准

如果给“高水平”下个定义,那些能够更有效率的实现目标的庭审就是高水平的庭审。如果能实现目标就是正确的,那么能够比别人更能有效率的实现目标就是好的。

庭审分为两个阶段,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在法庭调查阶段法庭通过固定诉讼请求、听取当事人陈述、组织举证质证,归纳出争议焦点;法庭辩论阶段则是就争议焦点问题组织各方当事人充分发表诉辩意见,以使法庭充分了解各方主张。

法庭通过庭审,收集齐全决策要素,为裁判创造条件。因此,最糟糕的庭审就是休庭后,承办法官提不出处理意见、写不出审理报告或裁判文书。

对一方当事人来说,也有独自的庭审目标。向法庭出示完毕全部支持自己主张的决策素材后,要使法庭形成有利于己方的第一判断或最终判断。承办法官在休庭后可以提出支持我们的处理意见,该意见可以被合议庭接受,能够得到专业法官会议和审判委员会的认可,经得起上诉法院、再审法院的审查。

总之,高水平的庭审一定是能够最有效率的与法庭实现共赢的庭审。

3.关于庭审的准备

明白了理想庭审的标准,进行庭审准备就容易了。庭审准备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固定诉讼请求:确定全面要件来源

既然原告诉讼请求是民事诉讼的核心,在庭审准备时首先要确定原告的诉讼请求,确定每个请求事项是否明确。

以每项诉讼请求为单位,分别从主体、管辖、权利来源、救济来源、成就来源、内容来源等六个方面进行审查,确保每项诉讼请求成立所需要件全部具备没有漏项。

(2)定向法律检索:构建要件树确定全面有效的说服标准

诉讼请求固定后,然后确定支持该请求涉及的主体、管辖、权利来源、救济来源、成就来源、内容来源等六个方面的法律条文。然后以该等法律条文,受理法院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确定相关司法解释、司法政策对该法律条文的理解。然后检索最高人民法院的权威出版物或权威文献,了解权威部门对司法解释、司法政策的理解。然后依据不同层次的法律解释和适用,构成以法律条文为中心的要件树,以明确原告请求获得支持所需的全部具体标准,即要件事实。

(3)构建信息库:确定证明力最强的事实证明体系

依据构建的要件树确定的要件事实,确定需要证实的案件事实,并根据案件事实收集证据,并据此构建信息库。

在构建信息库的时候,首先按主体、管辖、权利来源、救济来源、成就来源、内容来源对证据进行分类,然后再依据检索要件或争议焦点进行细化,以使案件信息库能够满足案件审理的需要。

(4)类案检索:确定最有说服力的推理论证

通过类案检索,确认就争议焦点问题在司法实践中类似案件中的理解和适用情况,从而了解案件事实到要件事实的推理论证,以供待决案件的借鉴。从而实现从立法者和司法者两个维度确定法律适用规则。

(5)受众分析:确定人性化的表达沟通策略

通过庭审直播视频了解法庭和对手及代理律师的出庭风格,通过类案检索了解法庭撰写裁判文书的习惯,观点表达及论证的模式,然后设计法庭更容易接受的表达沟通策略,以提升说服的效率。

总之,要追求理想的庭审就必须知道理想庭审的标准,然后带着这些标准进行庭前准备,就会真的拥有理想的庭审。

仅用于普法参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庭审辩护思维和技巧(庭审的逻辑是什么)(1)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