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1)

2021年7月,冯小刚执导描写当代都市女性情感生活的电视剧《北辙南辕》播出。

剧中不但有蓝盈莹、金晨、韩庚、王凯、郑业成等大热流量明星,就连没几场戏的三十几位客串演员也都是刘晓庆、徐帆、宋丹丹、黄渤这个级别的大明星。

然而即使演员阵容如此豪华,也依然没有拯救作品 “扑街”的的命运。豆瓣评分低至4.9分,绝大多数观众都给了1-3星的低评价。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2)

作为国内一流的电影导演,冯小刚执导电视剧堪称“杀鸡用了斩牛刀”,可是落差巨大的降维打击却“扑”得这么难看,实在让人很意外。

有资深观众一语道破天机:

“其实从冯导转型拍苦难三部曲,他的鼎盛时代就过去了”

对于做导演25年、执导18部、累计票房超60亿的贺岁片之父冯小刚,《集结号》、《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三部电影究竟意味着什么?他又为什么铁了心要拍它们呢?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3)

2007年,阔别影坛两年的冯小刚携转型之作《集结号》回归大陆贺岁档。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4)

为什么放弃早已熟稔的喜剧贺岁片转拍战争片?冯小刚说:“每一个男性导演都有拍战争片的愿望和情结,我也不例外。”

原因当然不是说得这么简单,真实原因在于冯小刚不甘心只做一名一流的喜剧导演,他想成为被中国电影青史永记的顶级大导演。

有社会现实意义的正剧是顶级大导演的必备作品,而大制作的国产战争片此时尚是空白。

电影根据杨金远的小说《官司》改编,讲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为保证大部队安全转移,九连47名战士阻击敌人壮烈牺牲。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5)

后来唯一幸存的连长谷子地历经多年艰辛寻找战友尸体,最终恢复战友的烈士荣誉。

《集结号》剧本和以前很多战争题材电影不同,严格讲并不像主旋律电影,为此八一电影制片厂没有和冯导合作,并婉拒了对方的投资请求。

最后,老东家华谊兄弟接了这个盘,华谊老总王中军公开表示哪怕认赔2000万也要支持冯导拍《集结号》。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6)

总计8000万人民币的投资里,演员片酬只有100万,其余的钱都花在制作上。

剧组邀请了韩国电影《太极旗飘扬》的特技团队做班底,制作出来的战争场面逼真、惨烈,伤亡景观令人震撼,视觉效果可以类比顶级战争片《拯救大兵瑞恩》。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7)

在东北的拍摄过程中,剧组成员吃足了苦头。一场戏下来演员被冻到手脚麻木都是小事。

拍雪景需要用10吨化肥造雪,结果引发全体演职员呕吐、腹泻,集体歇工。

除了这些,剧组的拍摄过程还非常不顺利。破坏耕地风波、欠薪风波、张涵予坠马受伤、花费3个月制作价值10万元的道具被烧毁……

《集结号》可谓命运多舛,一波三折,却也应了“好事多磨”的老话。

影片上映后横扫金鸡、百花、金马、金像、华表等国内几大最高规格奖项,拿奖拿到手软。

《新闻联播》占时一分钟为《集结号》做官方宣传,这是中国电影前所未有的待遇。

影片还被英国官媒《泰晤士报》纳为2008年的100部优秀影片名单,被评价为“继《拯救大兵瑞恩》以来最优秀、最感人的战争史诗。”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8)

当然,观众评论中也不乏异议,认为《集结号》仍然没有规避国产战争片的通病:

影片中团长对九连“听不到号声不能撤退”的坚守命令有欺骗、蒙蔽嫌疑,不符合解放军一贯的光荣形象;

电影前半部分的惨烈牺牲在后半部分并没有得到价值和意义上的探讨,影片根本上是“英雄受委屈”的故事,主题缺少“伟光正和高大全”;

影片中有九连枪杀俘虏、私分战利品的情节,战场上不听上级指挥,导致无价值牺牲;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9)

指导员王金存上战场被吓尿裤子,抹黑了部队政工干部的集体形象。

……

总而言之,是用现代人的思想去臆想了那个年代的战士,缺少了主旋律电影的核心价值。

在柴叔看来,也许电影里的某些细节并不符合历史真实,不过《集结号》总归是艺术创作而非纪录片。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10)

影片聚焦于真实鲜活的个体,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叙事讲述一个英雄背负痛苦、执着信念的动人故事。

能达成这样创作目的的,应该是部好电影。

《集结号》作为冯导的心血之作,最终收获票房2.6亿,豆瓣评分8.2。

从数据上看《集结号》是成功的,加上它开启国产战争片大制作时代的历史意义,可以说冯导转型的第一步迈得很稳。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11)

2010年7月12日,《唐山大地震》在河北唐山进行全球首映。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12)

在距离唐山大地震34年的前夕,冯小刚提交了他执导的第一部灾难片,首映的时间、地点安排得都颇有深意。

影片改编自作家张翎的小说《余震》,以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为故事背景,讲述母亲元妮和女儿方登因地震中的生死取舍而错失32年的悲情故事。

冯小刚曾说:“灾难题材的影片拍不好就很容易拍成纪录片”。

很显然,商业片出身的冯导并不想拍纪录片,灾难可以是背景,却不可以是主题。

正如原著名字“余震”,冯小刚和主创团队将《唐山大地震》的核心主题放在了亲情上面,放在地震之后幸存者的心理创伤和相互救赎上。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13)

影片中用7分钟展现大地震的震撼和悲怆,剩余100多分钟全部在拍贯穿32年之久的亲情和救赎。

剧中徐帆饰演的母亲元妮经常说“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她背负当年放弃女儿的心理罪,拒绝搬家,拒绝其他男人的追求,拒绝从大地震的阴影里走出来,开始新生活。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14)

张静初饰演的女儿方登因为当初听到母亲选择弟弟而放弃自己,多年沉浸在“被弃”的心理阴影中。

虽然养父母对她疼爱有加,可是依然医不好方登的心病。她自己更是在大学期间怀孕后,为了不放弃自己的孩子而中断学业,远走他乡。

母女俩带着大地震留下的创伤,各自在不同的时空里扪心自问,究竟什么是亲情?当灾难临头时,亲情又能够抵御和保护什么?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15)

这种折磨始于一场大地震,也终于一场大地震。

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远在国外的方登和已经事业有成的弟弟方达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救援。

在救灾现场,方登亲眼目睹一位母亲对女儿做出截肢的无奈选择。

左右为难、心如刀绞的母亲,就像当年元妮的场景复原一样。这时候自己也是母亲的方登体谅到32年前元妮的不得已。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16)

和弟弟方达的意外相遇让方登终于放下了心里的怨恨。相同血缘的亲情,即使因为天灾被人为切断32年,也还是会重新融合在一起。

影片最后,“流浪”多年的方登“回家”了,无论是对养父还是对母亲,方登都彻底打开了自己,再次拥抱亲人。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17)

电影到此,通过故事转折、具体细节、人物情绪的细致刻画,把“亲情”这个核心主题全面呈现在观众眼前。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灾难片,是中国人民族情感的伟大回归,是对唐山大地震24万死难同胞的纪念

电影播映期间,据上海《东方早报》调查有76%的观众落泪,表示影片很真实、情感很打动人。

影片中的地震片段虽然只有几分钟,但是冯导为了真实还原,花费巨资搭建10多栋实景楼房。

剧组同时向全国观众征集那个时代的日常用品,小到桌椅门帘,大到电器卡车,仅自行车就有上百辆。救灾部队的军装找不到,就画出样子找八一制片厂给批量制作。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18)

为了真实还原当年的23秒地震场面,冯导砸下八千万资金用于后期的特效制作。

近百名特效工作人员耗时8个月,运用多项国际先进特效技术,把影片中7分钟地震片段的恐怖和惨烈完整呈现,令人目不忍睹。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19)

冯导在拍摄过程中极其注意控制创作情绪,不煽情,不刻意,以一种平淡、琐碎甚至略显枯燥的叙事, “白描”出灾难过后人们心灵创伤慢慢愈合的平静。

但从这点上看,冯小刚已经全然跳出喜剧导演外放、浓烈的创作习惯,进入到大导演深刻、内敛的创作境界

《唐山大地震》总票房6.65亿,位居2010年度内地电影票房亚军。豆瓣评分7.8分,整体来看是一部叫好也叫座的上佳作品。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20)

《唐山大地震》的成功令冯小刚自信倍增,他要从更大的时代视角去寻找创作主题。

打个比方说,在电影圈这个江湖里,现在是门派掌门的冯导已经把目光定在“大宗师”的高度上了。

他需要一部能让自己跃升为宗师的“大电影”,这就是《一九四二》。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21)

上个世纪90年代,当冯导还被叫“冯裤子”的时候,他偶然读到河南籍作家刘震云的纪实文学《温故1942》。

故事讲述的是1942年河南全境遭遇旱灾和蝗灾,土地荒败,颗粒无收。

偏又赶上日军入侵,国名党军队败走后政府为了甩锅,对河南灾情不但视而不见,而且颠倒黑白、粉饰太平,致使河南1000万人流离失所,300万人被饿死。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22)

土财主老范家境殷实,因为饥饿流民闹事,不得不跟随逃荒队伍离开家乡。

没有食物,又遭遇国军和日军的残酷压榨、蹂躏。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灾难中,老范和其他所有灾民一样,眼看着亲人和乡亲或死或卖,最后钱粮散尽、家破人亡。

老范的绝望遭遇是三百万灾民的缩影,故事中如人间炼狱一般的河南也正是那时苦难中国的缩影。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23)

读完那段很少为人所知的历史后,冯小刚说:“希望在我还活着的时候把这部电影拍出来。”

从2000年到2011年,剧本共送审3次都被打回来,题材太过敏感,冯小刚和刘震云就不断修改,甚至推翻重写。

2011年剧本得到同意拍摄的审批意见后,冯小刚拿着2.1亿资金开始准备拍摄,9个月后《一九四二》正式开拍。

冯导带着主创团队把70年前河南灾民的逃荒路线重新走了一遍,确定了“重现苦难、反思苦难、重点在重生和崛起”的创作定位。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24)

影片采用平行叙事的结构,一条线讲述以地主老范、佃户瞎鹿、长工拴柱为主的灾民活动场景,一条线讲述以委员长蒋介石、省主席李培基、司令官蒋鼎文为主的国民党军政领导的活动场景。

灾民一边使用低饱和度、沉重的暗色来拍,冷色调呈现出饿殍遍野、惨不忍睹的压抑基调。政府一边使用显眼的亮色来拍,服饰明亮整齐,场面也是歌舞升平。

通过视觉上的明显差异,让观众感受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强烈对比。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25)

在拍摄大场面时,冯导多用缓升镜头从高处俯拍,比如灾民在铁路上行走遭遇敌机被射杀的那段,俯拍视角里,灾民四处逃窜、死伤遍地,整个残酷悲惨的感觉呼之欲出。

在演员方面,《一九四二》里可以看到太多冯氏电影的御用演员。

好在像徐帆、张国立、张涵予、冯远征、陈道明这些老戏骨几乎演谁就是谁,封神的演技轻松能支撑起角色。

意外惊喜的是年轻演员张默饰演的长工栓柱,这个角色本来有些憨直、缺心眼,只是为了守着小姐星星就为老范出力卖命。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26)

就是这样一个有些傻有些倔强,最该生如蝼蚁的长工栓柱,最后却因不肯向日军跪伏而惨遭杀害。

在那个万民皆蝼蚁的乱世里,卑微的栓柱却活出了人的骨气。他死得可惜,却死得让人敬佩。

《一九四二》仿佛是一幅现代《流民图》,用呈现苦难的画面无声控诉着政府的腐败,全方位演绎了旧时代天灾人祸下的历史悲剧。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27)

《一九四二》宏大的视角和内容让这部电影具有了史诗的特征,堪称冯小刚的殿堂级代表作。

然而,艺术上的成功和票房并无直接关联。在冯小刚苦难三部曲中,《一九四二》就是叫好不叫座的作品。

电影上映后,豆瓣评分8.1分,在两岸三地的各大电影节都有奖项收获。然而在票房上却只收获3.71亿,按照分账票房来算其实还亏损9000万。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28)

在当年内地电影票房排行榜上,成本只有《一九四二》一半的《泰囧》轻松收获12亿票房,成为2012年票房冠军,而《一九四二》仅仅位列11。

票房的失败很大原因归于电影档期安排。

冯小刚把一部充满饥饿、死亡画面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放到贺岁档里,和其他欢声笑语、阖家团圆的喜剧片争抢观众,这也许是过度自信的错误。

另外,真实、深刻,是《一九四二》的优点,同时也因为影片过于真实和深刻,所以缺少对观众的刻意逢迎。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29)

而如今在院线贡献票房的主力人群以青年人为主,他们观影的主要目的是放松、是开心,并不是让自己去面对沉重历史而痛苦。

必须承认,作为中国人,我们对残酷史实不可忘记,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乐于总记得这些。

深刻,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30)

1997年《甲方乙方》上映,大陆电影自此开启贺岁片先河。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31)

加上1998年的《不见不散》、1999年的《没完没了》,冯小刚以贺岁三部曲确定了自己中国贺岁片导演的身份。

在过去二十几年间,冯小刚的贺岁片娱乐了几代中国观众,在春节里,冯氏贺岁片和央视春晚一起成了国人少不了的安排。

进入2000年,当整个中国电影市场萎靡不振时,只有冯小刚在大把挣钱。

作为喜剧片导演,冯小刚的成功毋庸置疑。

就在《一九四二》票房惨淡时候,冯导一边怒骂观众是”文化纳粹的嘴脸“,一边随手拍了《私人订制》,仅广告植入和预售就收了7个亿。

拍喜剧,冯导绝对是No.1。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32)

但是冯导是更有追求的人,在电影圈里,喜剧导演能成为青史留名大宗师的,实属凤毛麟角。

在冯小刚的心里,20年前的一件事大概永远不会忘记。

那次他被邀请去中影集团内部会议分享商业片成功经验,面对满屋子电影票房加一起都未见得比自己多、却个个一脸不屑的学院派导演,冯小刚自知缺少底气。

底气是什么?就是要有发人深省、深刻社会意义的经典作品。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33)

于是,冯小刚拍了苦难三部曲。

从《集结号》一个人的苦痛,到《唐山大地震》几个人的伤痕,最后到《一九四二》一个时代的灾难,冯小刚的格局和深度肉眼可见地在提升。

冯小刚曾经在采访中说:“如果全中国导演都在向票房看齐,那就让我来当个电影逆行者吧。”

虽然票房是衡量影片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但对于电影这门艺术创作来说,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引发思考显然比票房更有价值。

冯裤子大哭(的苦难三部曲为何叫好不叫座)(34)

每位艺术家都有创作巅峰和低谷,导演也一样,像冯小刚这样能在不同创作领域双双登顶的导演,其实已经很难得了。

结语:

现代社会对经济的追逐充斥着各个行业,很多人也渐渐变成只拿钱做衡量的尺子,成为单一维度的评价者。

但其实世间所有人和事都是立体、多面、复杂的,可以有太多把衡量的尺子,得出不同却都真实的结果。

观众对于影片、对于导演不也应该多几把尺子吗?

-END-

【文 | 晓鲲 】

【责编 | 语非年 】

关注@柴叔带你看电影更多精彩不迷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