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质量管理的有效性(浅谈质量管理诊断)
《前言》
质量管理诊断就是对质量控制过程或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诊察,以判定其产品或服务质量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或其质量管理工作是否适当、有效、查明发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并进而指出改进和提高方向、途径和措施的全部活动。
一、质量诊断与流程
(一) 监督
监督就是预先设定标准,并将所设标准与实际运作状况相对比,从而得出符合或不符合的评价。预先设定的标准包括“成品质量管理作业办法”、“不合格品管理控制流程”等企业预先设定的流程、规定、制度、办法等。
监督的目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保证所生产产品的质量;
2、确保能按时交货;
3、进行成本控制。
(二)诊断
诊断是实现有效监督的重要工具,诊断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监督的质量。
按照诊断主体的不同可以将诊断分为两类:
1、内部诊断
由当事人自己或企业内部指定专人进行。
2、外部诊断
由与企业没有直接关系的外部人员或机构进行。
(三)质量检验诊断
1、质量检验诊断方法
质量检验是对检验对象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与否的技术性检验活动。
对质量检验的诊断主要是对质量检验工作合格度的判断。质量检验诊断工作可以根据不同特征划分为不同的诊断方式。
(1)按生产过程的次序划分(如下图所示)
(2)按检验责任人划分(如下图所示)
(3)按检验的数量特性划分(如下图所示)
(四)质量统计诊断
质量统计诊断主要是对质量数据统计效果的诊断,具体诊断思路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
(1)质量统计对象选择的符合性;
(2)质量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3)质量统计指标选择的适用性;
(4)质量统计方法应用的正确性;
(5)质量统计计算过程的正确性;
(6)质量统计数据分析的客观性;
(7)质量统计数据应用的合理性。
(五)质量改进诊断
质量改进诊断包括四个方面的诊断,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六)工序质量诊断
1、两种工序质量
在第n道工序存在两种质量∶工序总质量和工序固有质量(分质量),具体内容如表下图所示。
2、两种工序质量的诊断理论
(1)两种控制图的诊断(如下图所示)
(2) 工序能力指数的诊断
工序能力指数表示工序能力满足产品技术标准(即产品规格、公差)的程度,用Cp表示。
双侧规格情况下Cp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T—技术规格的公差幅度,反映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Tu—规格上限;
Tl—规格下限;
S—质量指标值分布的样本标准差;
σ—质量指标值分布的总体标准差,反映的是工序加工质量。
(七)质量成本诊断
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付出的一切费用以及产品质量未达到标准而造成损失的总和。诊断质量成本时,需要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如下图所示)
(八)质量可靠性诊断
质量可靠性诊断的主要步骤和具体方法如下图所示图。
(九)采购质量诊断
实施采购质量诊断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
1、进料质量(批次抽检总合格率);
2、进料到货时间(交货的准时性);
3、售后服务(售后服务满意度);
4、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以及用于采购的其它费用)。
(十) 设备质量诊断
对设备质量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十项指标进行(如下图所示)
(十一)质量体系诊断
质量体系诊断的程序及内容如下图所示。
(十二) 5S管理活动诊断
5S管理活动准备阶段部分诊断内容(如下表):
(十三)作业现场诊断模型
五十项作业现场诊断核心内容如下列表所示:
(全文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