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授受不亲的说法(俗语男女授受不亲)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除了享誉海外的中国瓷器、中国古建筑这些物质文化遗产,影响最深远的还要数儒家思想、孔孟之道。自古以来我们就是礼仪之邦,鼎盛时日本曾前来中国学习文化,并带走了中国的文字和礼仪。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一直为世代中国人民继承并沿袭,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涵,传统文化变得更加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博爱、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文明、和谐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不断总结和升华。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个“礼”字,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世代代人们的思想,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等级制度森严,不可逾越。在这种思想下诞生了这样一句俗语:“男女授受不亲”,就是对封建时期礼教的一种表现,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这句话到底表达了什么意思呢?
-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孟轲的《孟子·离娄上》,“授”是给予;“授”是接受;而“亲”则是亲自接触的意思。那么这句话的含义就是,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是授受物件,言外之意就是限制男女的交往,这便是当时的礼教。
古代时女子养在深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句俗语其实也是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对女性的一种保护。尤其是未出嫁的女子,名节是第一位的,有传闻说:如果一个女子被陌生男子看到手臂后,就只能嫁给他了,当然有些夸张,但也从侧面证明了当时社会对女子的限制。
其实在宋以前,唐朝时还是很开放的,慢慢到了宋朝女子就被束缚起来了。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女人们早已没有了这些烦恼。他们出入职场,巾帼不让须眉,真正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
所以“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又有了不一样的见解:男女之间在表达爱慕之心时,不要那么直接,要懂得含蓄和委婉,无论是赠送礼物还是接受信物都应该保持一定的礼节,并且尊重对方,因为万一对方对你没有那个意思,也不至于让对方难做,让自己下不来台,甚至难堪,这样才是懂得礼貌。
其实这句俗语还有个看似自相矛盾的下半句:“嫂溺援之以手”,又当何讲呢?
- 嫂溺援之以手,权也!
《礼记·曲礼》中说“男女不杂坐,不同施枷,不同巾栉,不亲授。嫂叔不通向……”既然男女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那么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怎么处理呢?战国时期的著名辩士淳于髡(kūn)曾经问过孟子一个问题:“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淳于髡博学多才、善于辩论,当他看到孟子的“男女授受不亲”这个观点后,就带着他这挑战性的问题来找孟子辩论。
虽然提问者火药味十足,但是孟子显然从容有度,他回答的既不失原则,又非常智慧。孟子说:“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这是变通的办法,如果嫂子掉进了水里,而不去伸手拉他,那与豺狼无异。
孟子既承认了男女之间的礼教,同时又告诉淳于髡做事要懂得变通,不能墨守成规。毕竟是紧急情况,人命关天,如果放任不管,岂不是要害了性命。
就像一则寓言故事中说的,家里失火,父亲成阳让儿子去借梯子上房扑火。哪知儿子不慌不忙穿戴整齐来到邻居家,先是作了三个揖,后被请进堂屋上坐。邻居以为是来串门的,所以就准备了好酒好菜来招待他,酒过三巡,邻居问他是不是有啥事啊?这才不慌不忙说家里失火了,能不能借梯子用用。把邻居气的直骂他迂腐,等二人赶到时,房子早已烧成了灰烬。
所以凡事要讲究轻重缓急,孟子的辩论就是这个意思,讲礼节要合时宜,不能一味的迂腐执着于“礼”字,这里更讲的是一个“理”。其实这句话也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当我们身处逆境、遇到困难时,也要学会变通,灵活运用。
- 结语
虽然现在社会早已没有了什么男尊女卑,但是“男女授受不亲”依然充满现实意义,尤其是对于已婚人士,更是要把握好这个尺度。就像“朋友妻不可欺”一样,保持一定的距离,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