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正确方式(春捂秋冻你真的)

常言道“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冬降温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过早或过快地添加衣物,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极易受凉;而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春捂秋冻正确方式?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春捂秋冻正确方式(春捂秋冻你真的)

春捂秋冻正确方式

常言道“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冬降温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过早或过快地添加衣物,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极易受凉;而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

不过,秋冻也需适度,要谨记有四个部位不能“冻”。

头颈部

头为诸阳之会,如果保护不好,阳气会丧失,而且颈部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毛细血管。

秋风侵袭,容易导致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要注意防护,尤其不宜晨起洗头,否则易受风寒。

老年人、心脑血管病患者、偏头痛人群,更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外出时最好戴上帽子。

腹部

腹部有很多重要经脉,如脾胃经、肝肾经穿过,任冲督三脉也起于腹腔内。

受凉会引起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对脏器功能有影响。寒凉之气侵袭腹部,会刺激肠部引发腹泻。

有胃病史的人群更要注意上腹部保暖;女性下腹受凉,则易诱发痛经、月经不调等。

脚部

“寒从脚生”,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

脚部若受寒,则血液流动瘀滞,全身血液供应出现不足,脏器功能继而受损。

关节

肩关节、膝关节等周围组织相对脆弱,若在阴冷、潮湿的天气不注重保暖,关节会因风寒的袭击而出现发凉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久而久之会引起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秋冻并非人人适宜,老年人、儿童,以及心脑血管病、慢性肾脏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患者不宜“冻”;健康人群也要注意“冻”得适度。

秋冬季节,应多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些自我调理的小妙方。

冬季胃寒:红枣葱白汤

秋冬季节也是老胃病们难熬的季节,尤以胃寒证更为多见。日常调理可取红枣10克、生姜20克、红糖30克、葱白10克,熬汤,一天一次,连续喝一周。如果胃疼得厉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吴茱萸5-6克,能起到止痛的作用。

冬季眼干:喝枸杞菊花茶

冬季干燥,泪液蒸发较多,很容易出现眼睛发干、发涩等症状,除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滴眼剂,还可以喝点枸杞菊花茶,枸杞10克、菊花5克,开水冲泡饮用。

冬季脱发:来碗生发汤

每逢冬季,很多人感觉自己的头发也像树叶一样明显脱落。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范瑛2016年在健康时报表示,冬季养发需先养肝肾,如黑芝麻、桑葚、核桃、黑豆等都是冬季养发的佳品。推荐两款简单的食疗方。

黑豆生发汤:黑豆100克,枸杞20克,白糖少许,黑豆提前浸泡1小时,水煮约40分钟,连汤带渣一同食用。

核桃芝麻糊:核桃仁、黑芝麻各250克,炒熟后捣成细末,混合拌匀。每天早、晚各取2匙细细嚼服,或用温开水加蜂蜜冲食。

冬季肚子冷痛:干姜粉冲服

冬天肚子受了凉,往往会引起肚子痛,这时家里如果有干姜粉,可以冲服一点,能起到暖中的作用。这种干姜粉一般超市就有售卖,在作料柜台,一般冲服一次即可。同时用热水泡泡脚,会很快缓解。

冬季咽干:生榨白萝卜汁

冬季嗓子不适,总感觉干痒、多痰,生榨白萝卜汁对缓解咽喉不适非常有效,可用新鲜的白萝卜榨汁100毫升饮用。

体质好的可分两次喝;体质差的可少喝或饭后喝;胃口不好的可加一点温水;口味不适的可以加入一些蜂蜜调味。

白萝卜具有清热生津、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的功效,对急慢性咽炎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冬季干咳:蒸梨里加橘皮

一到冬天,干咳的人就特别多。吃蒸梨能润肺止咳,将梨去皮挖核后切成滚刀块,放在蒸碗中,再加入少量百合与适量冰糖,加些生水,入锅蒸煮即可。以梨块用筷子一戳就透为度。一般早晚一次,连料带汤一起吃,效果很好。

冬季哮喘:白萝卜橄榄汤

过敏体质在冬天容易哮喘变重、发作频繁,日常可以常吃一道汤——白萝卜橄榄汤。这道汤有清肺作用,汤水经过喉咙,还能抑制咽喉部位的炎症,减少因感冒发作而诱发哮喘的可能。

在秋冬天感冒高发的时候,每天用白萝卜炖橄榄,每次放5颗橄榄,和白萝卜一起炖煮,让患儿喝汤即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