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杨家将去哪啦(解密北宋朝赫赫有名的)

我国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数千年的历史轨迹,留下了无数惊心动魄的故事,尤其是被人们传颂的英雄史话。其中“杨家将五代忠烈”更是作为一段悲情佳话流传至今,奈何英雄气短,为保大宋河山,杨门子弟尽数凋零,让人叹息。今天我们聊聊杨继业!

北宋灭亡杨家将去哪啦(解密北宋朝赫赫有名的)(1)

杨家最早为大宋征战沙场抗击辽军入侵的是杨继业,也叫杨业,太原人,曾是前朝北汉的将军,后归降大宋,在大宋鞠躬尽瘁奋勇杀敌,成为北宋著名的将军。在宋太宗期间,辽国十万大军进犯雁门关。当时情况万分紧急,杨继业区区几千人马,便毫不犹豫地奋勇拼杀。杨继业知晓敌众我寡,便利用迂回包抄辽军后路的对策,天降奇兵,杀得敌军措手不及。随后辽军被逼南下,途中杨继业又以数百人的奇袭,大败辽军,并俘虏敌军将领。此一役使得杨继业名声大噪,一举成为朝中显赫大将。辽军对其也是闻风丧胆,曾送一个“杨无敌”的称号。

数年后,辽国君主驾崩,宋太宗要趁机收复失地,分派三路大军北伐,杨继业委任其中一路大军潘美的副将。不过在北伐过程中,并不顺利,辽军生性彪悍,军力不可轻视,很快北伐中的两路大军不敌辽军,败阵下来。朝廷见势下令退兵,在撤退中,潘美统帅的军队负责掩护百姓撤退。不料,撤退过程中,又遭遇辽国骑兵,杨继业没有救援的情况下只能苦战迎敌,结果惨烈殉国。

北宋灭亡杨家将去哪啦(解密北宋朝赫赫有名的)(2)

杨继业的死,民间传说是潘仁美借刀杀人,从历史上看这种可能性不大。《宋史》记载,他的死,缺乏作战经验却大权在握的监军王侁要负主要责任。当时西路军的任务是掩护各州人民撤退内地,为此王侁强迫杨业出击(杨业主张用声东击西的打法,遭到王的耻笑)。杨业自知敌众我寡,此战难以取胜,遂要求王,潘二人在陈家谷口(即演义中两狼山)预设强弩步兵接应。杨业的作战经验丰富,北宋军以步兵为主,对抗契丹骑兵在野战中难有胜算,但用劲弩装备的军阵确实是抵抗骑兵的最佳选择。实战中王侁和另一个监军刘文娱率领的接应人马先是为了争功私离防地,发现战况不妙又狂奔而逃。杨业突破辽军重围,浴血转战到陈家谷口,已经矢尽弓折,却发现接应人马早已逃走,“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兵力战”,以疲兵反身迎战。杨继业部下有老将王贵箭法如神,连射契丹勇士十余人落马,无奈箭尽,只得步战,持空弩犹打杀辽军数人,最后战死,杨业之子杨延玉,部将贺怀浦等皆死于乱军之中。杨继业负数十创被俘,绝食而死。

北宋灭亡杨家将去哪啦(解密北宋朝赫赫有名的)(3)

按照宋史说法,潘美当时与杨业的立场相近,只是没有力争,王侁军离开防地时还曾予以制止,似乎潘在其中责任不大。从战后的处分来看也是如此,潘美仅受降职处分,而两个监军皆被撤职发配。

还有,从各种小说、评书的艺术作品上看,中国历史上皇帝都是“正确的”“圣明的”,所有皇帝做的事都是必胜的,这是中央集权的一种最普遍的现象。如果皇帝不圣明、不正确、作战失利的话就会影响皇帝的帝位,历史将会重演。正所谓死人的嘴巴最老实,皇帝为了自己的面子,就要找个替罪羊,潘仁美便是最好的羊羔,“一帅无谋累死千军”之罪就刚刚好,所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而后人百姓不知原委,加上有人杜撰《杨家将》一书,《杨家将》的评书形式出现于市井,潘仁美就从红脸变成白脸了,这种事情历史上有很多,曹孟德便是宋朝时期染成的白脸。当你仔细的读完《杨家将》后,就会发现里面的硬伤,潘仁美的儿子潘豹被杀后,皇帝竟然判决杨家无罪。古人讲“刑不上大夫‘而寇准却对潘仁美动大刑,在当时这是越制,属谋反的罪名,其它的不必多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