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讲座的心得(听讲座有感)

听讲座的心得(听讲座有感)(1)

本周三有幸聆听了陈默老师的讲座,陈默老师讲座的核心是提升教师心理素养,关注学生心理成长,当时就很有感触,经过两天的实践,更觉得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关注学生心理成长。提升自己的心理素养,增加自身力量,让学生能心神安宁的好好学习。

陈默老师具体通过三个方给我们讲解并举了许多实例对比剖析了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的情绪状态与学生学校效果相关系。上讲台不能带有负面情绪,不讲负面话语。建立健康人格,不讲学生隐私。处理好师生关系,提高思想水平: 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知觉能力,做一个高情商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会洞察学生情绪,及早给与安慰处理,正确帮助学生成长。

在与家长、学生沟通时要有沟通技巧,沟通是一门艺术,尤其是与学生的沟通。因为他们是未成年人,心理远未成熟,处于寻求保护的时期。只有在他们认可的安全范围内,他们才能敞开心扉,达到沟通的效果,而不是掉“沟”里。倾听比诉说更重要,“蹲下来跟儿童说话”,这是与儿童沟通的姿势。只有与孩子处于平等的位置,才能聆听到孩子内心的声音;鼓励孩子说出来,孩子才会勇敢地掏心掏肺;听完后,对倾诉者的话做个小结是最重要的一环,让对方觉得老师很用心,从而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询问不是探听对方的隐私,而是了解事情的真相,便于给孩子正确的指导。同时也是解除孩子防御心理的技巧。不然,老师逾越不了学生筑起的那道心墙,如何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呢?

询问时,要讲究说话艺术。当我们发现孩子有异常行为时,从对方的情绪入手:“今天碰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吗?平时你可不是乱扔垃圾的孩子!”而不是指责造成与孩子对立。同时表达共情,让对方处处感受到理解,从而跟随老师的引导,不断地修正不良习气,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陈默老师的讲座很接地气,也很实用。小学老师塑造人的心灵,我们要多学习心理知识,掌握儿童心理,提升心理素养,更多地关注学生心理成长,处理好学生情绪,加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