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1)

1.《西域之路》

[英]奥里尔•斯坦因 著

巫新华 译

一部西域之路探险的佳作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2)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斯坦因根据他三次中国西部探险考察与考古发掘的成果而写成的通俗纪实作品,也是他在哈佛大学的讲座手稿。书中事实叙述简洁而重点突出,对于历史上西域各种问题的解读与评述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与极高的评价,是我们了解古代西域以及20世纪新疆乃至英国在中国西部的探险活动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简介:

奥里尔•斯坦因(1862—1943),英籍匈牙利人。毕生从事东方学研究与考古探险。

2.《爱因斯坦晚年文集》

[美] 爱因斯坦 著

张卜天 译

《我的世界观》续作

爱因斯坦眼中作为科学家、哲学家和人的自己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3)

内容简介:

《爱因斯坦晚年文集》接续《我的世界观》一书,收录了爱因斯坦从1934年至1950年间的文章共59篇,分为“信念与信仰”“科学”“公共事务”“科学与生活”“名人”“我的民族”等六个主题,展现了作为科学家、哲学家和人道主义者的爱因斯坦对科学研究、宗教、教育、自由、相对论、物理学、战争、犹太民族等诸多问题的思考。文集由迄今为止尚未发表的讲演、论文、书信、呼吁等各类文章组成,原书成书时几乎未做任何编辑上的修改,力图保留爱因斯坦作为一个满怀良知、思想深刻且富有同情心的人的点点滴滴。

作者简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 1879—1955),德裔美籍著名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被公认为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3.《俄汉新词词典(第二版)

孙淑芳 主编

新词词典是反映语言变化的一面镜子

继《俄汉新词词典》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俄语类新词词典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4)

内容简介:

本词典收词4万余条,词目以语文词汇为主,以政治、经济、科普、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新词新义为辅,以内容更新、例句实用为特色,基本满足国内俄语读者查阅、学习之需。

作者简介:

孙淑芳,黑龙江大学人文社科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著作有《俄汉语义学对照研究》《新时代汉俄大词典》(商务版,参加者,待出版)。

4.《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城市》

[美]马克·范·德·米罗普 著

李红燕 译

为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城市,搭建一种模型、建立一种想象,让你从城墙上望过去,看到古老的市镇和村庄在四面八方耸立起来。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5)

内容简介:

城市的历史始于美索不达米亚:我们所知的最早的城市在那里出现,这是一个漫长的自发形成过程的结果,而在几千年中,城市决定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每一个方面。作者考察了美索不达米亚历史时期的城市生活,研究了城市地形、城市作为文化中心的功能及其政治、经 济和社会结构。本书时间跨度从约公元前3000年到前300年,地域上既包括巴比伦尼亚也包括亚述,提出美索不达米亚城市可以被视为启发古代世界其他地区,并与欧洲古代城市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种原型。

作者简介:

马克•范•德•米罗普(Marc Van de Mieroop,1956—),哥伦比亚大学古代近东史教授、古代地中海研究中心主任。著有《伊辛早期的手工艺》、《古巴比伦时期乌尔的社会与企业》等。

5.《西方青年史(上下卷)》

[意] 乔瓦尼•莱维

[法] 让-克劳德•施密特 主编

张强 柳玉刚 申华明 奚瑞森 译

一幅广阔而富有质感的青春图景

对青年的全景式记录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6)

内容简介:

全书主要以时间为序叙述,并选取各历史时段中有代表性的地域或国家中的青年形象进行研究和阐释。上卷涉及希腊、罗马及中世纪青年,下卷则全景式叙述了现代欧洲各国如法、德、意大利等国的青年人生活状态的真实面貌。下卷聚焦于现当代,内容具体包括,全景式叙述了近代欧洲各国如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青年人生活状态的真实面貌,包括城乡劳动对青年成长的帮助、法西斯主义对青年思想的塑造、学校教育对青年行为的影响等。

作者简介:

乔瓦尼•莱维,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欧洲微观历史学派的代表,与卡洛•金茨堡一起创办了《微观历史学》杂志。

让-克劳德•施密特,杰出的法国中世纪学家,师从勒高夫。

6.《中西文明十九讲

侯建新 主编

了解中外历史文化

感悟中西文明

提升人文素养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7)

内容简介:

本书为面向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读本,中西兼顾,按专题分别讨论了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的诸重要问题,并另立中西文明互鉴篇对中西文明进行比较,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宗教、哲学、科技、婚姻、文学等多方面内容,力求反映中西文明的主旨与系统性。

作者简介:

侯建新,天津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英国经济社会史,欧洲文明,中西现代化比较研究等。

7.《先秦汉魏科技思想与美学理论研究》

刘敏 著

还原中国美学的发生现场和发展路径

再现科学与美学水乳交融的奇妙景观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8)

内容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先人们逐渐摆脱了以巫为代表的原始蒙昧,与超越的至上神“天”主宰的宗教世界渐行渐远,生发出了最初的自然理性和对人的发现。科学与美学思想于此滥觞。本书以先秦汉魏时期的代表思想和代表著作如《考工记》《黄帝内经》《淮南子》等为切入,爬梳中国古代科学与美学思想的发端发展,探微这两种思想之间的渗透融合,揭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艺术实践的科学底蕴。

作者简介:

刘敏,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天道与人心:道教文化与中国小说传统》、《中古宗教与自然审美》(合著)等。

8.《司法推理中应用的基本法律概念(修订译本)

[美]韦斯利·霍菲尔德 著

张书友 译

霍菲尔德以名副其实的原创性预示了法律职业的真正方法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9)

内容简介:

正如一切整数都是素数之积、一切物质皆由元素组成,任何纷繁复杂的法律关系同样可化约为八个概念:权利与义务、特权与无权利、权力与责任、豁免与无权力,两两相反而又两两相关,扮演着“法律的最小公分母”。当表达上述概念的术语不再一词多义、一语双关时,传统法律理论中的对人权与对物权便不复泾渭分明,普通法与衡平法也难称井河不犯。

本书作者霍菲尔德精湛的概念分析不仅影响了凯尔森、哈特等理论大家,还为美国的“法律重述”活动打上了浓厚的术语底色。其概念理论具有“元理论”性质,现代经济学、伦理学以及社会哲学也经常将此作为有力的分析工具。

作者简介:

韦斯利•霍菲尔德(1879-1918),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20世纪英美分析法学派代表人物,他提出司法推理中应用的八个基本法律概念体现了法律概念分析的最高成就,为现代权利理论奠定了高度形式化的基石。

9.《学高为师》

潘鲁生 著

一部集当代多位大师艺术学思想精华的文艺学著作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10)

内容简介:

《学高为师》以美术学的线索和视角,对陈之佛、庞薰琹、钟敬文、王朝闻、张仃、饶宗颐、张道一、王树村、常沙娜、冯骥才、邓福星、刘敦愿、朱铭、刘铁梁、刘开渠、韩美林、丁绍光、周韶华、郭志光、杜大恺这二十位美术学、民俗学、文学领域大师的艺术学思想、艺术活动和创作进行了传记式的研究和评述,组成全书第一章和第二章内容。此外,作者在第三章向读者介绍王朝闻、冯其庸、孙长林、冯元蔚、乌丙安等几位已故学者、艺术家的生平事迹和人生经历,借此表达深重的怀念和哀思。

作者简介:

潘鲁生,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10.《柏拉图对话二十讲》

梁中和 编

精选柏拉图对话中的十七篇进行深入解读

国内首部主要由青年学者群体撰写的柏拉图对话导论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11)

内容简介:

本书由国内多位柏拉图哲学研究领域的青年专家学者从不同的学科和视角出发,介绍他们眼中柏拉图对话的独特魅力,展示中文研究者的学术视野。此外,本书还收录了国际柏拉图研究专家吕克•布里松对柏拉图主义的解读文章,有助于读者对柏拉图思想做全景式了解。

作者简介:

梁中和,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在成都创办并主持“望江柏拉图学园”读书班。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希腊哲学和文艺复兴哲学。

11.《烟斗随笔》

[日] 团伊玖磨 著

杨晶 李建华 译

日本著名音乐家感悟生活之点滴

从音乐到社会再到人情,皆为有感而发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12)

内容简介:

《烟斗随笔》是作者生前随笔专栏“烟斗随笔”的精选,共辑100篇文章。该专栏在日本《朝日画报》上连载36年,发表1800余篇文章,谈历史,谈文化,谈民族,谈音乐,谈人情,谈世态,多彩多姿,是团伊玖磨先生学养的记录,也是其深刻的人文关怀的传播。

作者简介:

团伊玖磨(Dan lkuma 1924-2001),日本著名音乐家、散文家。音乐代表作有歌剧《夕鹤》《杨贵妃》《鸣神》、交响曲《万里长城》、管弦乐曲《丝绸之路》等。散文作品有散文系列《烟斗随笔》以及《世界音乐纪行》《蜗牛之歌》等。

12.《中国城市叙事的古典传统及其现代变革研究》

葛永海 著

有关“城市叙事”的古今之思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13)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中国城市叙事的“历史演进论”“传统特征论”与“现代转型论”三大核心论题。首先将发生现代转型前的城市叙事历史划分为宋前、宋元、明清、近代四个阶段,确立为“都城圣咏”“市井俗调”“城镇和声”“都市变奏”四个时期,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中国城市叙事的发展轨迹和演进脉络;其次,通过对演进过程的完整梳理,探求城市叙事发生、发展的各种形态以及演变规律,从叙事形态、心理向度、空间意义等方面对古典城市叙事的特征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探讨……

作者简介:

葛永海,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出版《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研究》《文学地理学原理》(合著)等主要著作。

13.《历史主义五论》

焦佩锋 著

何谓历史主义?

本书突破历史领域的界线

对历史主义的衍生形式和相关思潮进行充分梳理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14)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以历史主义与历史科学的基本关联为基础,以德国历史主义为重点样本,就与历史主义相关的自然主义、相对主义、保守主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纳粹主义等问题进行分别论述,以求全面而准确地呈现近现代西方历史思想史发展的基本格局。本书的结论是:西方近当代的历史主义并未超出唯物史观的问题范围和理论架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依然具有理论的科学性和鲜明的时代性。

作者简介:

焦佩锋,现为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马哲教研室主任。已出版个人专著4部,其中《唯物史观与历史主义》与《唯物史观与当代历史主义》为历史主义问题的代表作。

14.《京剧大家绝艺录·旦行篇贰编》

封杰 主编

抢救式整理中国京剧大家之绝艺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15)

内容简介:

本书稿整理自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剧大家绝艺录》讲座内容,主持人封杰对包括王紫苓、孙毓敏、李莉、尚慧敏、王婉华、李蔷华在内的15位京剧旦行表演艺术家进行了对谈,主要对京剧旦行各流派风格进行的详细地解析和示范,对戏曲专业人员学习京剧和观众欣赏京剧具有指导作用。尤其是有些剧目在现今的京剧舞台上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本书稿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封杰,《中国京剧》杂志编辑部主任、吉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主编出版作品:《京剧名宿访谈》《岳上清晖》《高韵和鸣》等多部图书以及音像制品《京剧大家绝艺录》系列之武生篇•旦行篇(壹)•老生篇•丑行小生篇•净行篇•音乐篇。

15.《日语语用学:现象与分析》

刘小珊 著

既可以作为语用学这门课程的教材

也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还是了解语用学相关问题的简明读物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16)

内容简介:

本书由十个章节构成,每个章节涵盖语用课题相关概念、实例分析、思考问题、语用词汇。考虑到节约篇幅,思考问题、语用词汇及“相关概念”部分的日语版讲义,均以二维码下载形式呈现给读者,方便教师实现语用学理论教学开展翻转课堂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刘小珊,史学博士,日语教授。现任广州商学院日语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汉学及日语语用学。

16.《学科世界与世界学科:艺术学科发展通报》

曹意强 主编

一本书了解全球艺术学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17)

内容简介:

本书从广阔的人文视野出发,分为国外、国内两个部分,按美术、设计、音乐、舞蹈、戏剧、影视、戏曲(仅国内部分)不同学科,邀请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十余所国内重要院校的团队,分别对这些领域近年来重要的理论、创作、教学成果进行梳理、研究和评析,总结国内外艺术学科发展的学术脉络与理论成就,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艺术学院与社会进程、学科交叉与知识创新的互动关系。

作者简介:

曹意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17.《形而上学论》

[英] 柯林武德 著

段保良 译

著名哲学家柯林武德代表作之一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18)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明确提出“形而上学是研究绝对预设的历史科学”这一著名论断,并基于“问答逻辑”予以详细论证和阐述,倡导形而上学的逻辑-认识论转向。本书也批判了以心理学和实证主义为代表的“反形而上学”对科学进步的危害及在思想上造成的蒙昧主义。此外,本书就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康德的因果论以及自然科学史背后的形而上学问题提出简明扼要、富有启发的阐述。

作者简介:

柯林武德(1889—1943),20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其代表作有《形而上学论》《历史的观念》《自然的观念》《新利维坦》等。

18.《羌山有水自然成——四川汶川阿尔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保护研究》

巫宇军 著

深入羌人村寨的民族学调查

探寻作者内心深处的困惑与追问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19)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一个纯羌人村寨为个案,依据长期深入研究现场,深度融入羌人生活,以及进行全面详尽田野考察而掌握的大量第一手实地调查资料,对羌人一生、一年中的文化行为及各类典型文化事项进行了完整的深度学术梳理。以此为基础,对羌人灵魂观念等原始宗教现象展开视角独特的解析和阐证,提出“功能认知体系”新概念。进而深入分析了羌文化的性质、内涵、表现形态、形成根源、存续动因及内在机制、近代演变和衰微等问题,并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应采取的立场及方法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建议。

作者简介:

巫宇军,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中央音乐学院出站博士后。现任职于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19.《梁实秋翻译研究》

白立平 著

全面梳理梁实秋翻译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20)

内容简介:

《梁实秋翻译研究》从诗学、政治意识形态、“赞助人”和“专业人士”等多个角度,结合大量的一手资料,全面阐述了梁实秋的翻译思想的演变,梳理了梁实秋对翻译态度、翻译功用、翻译目的以及翻译标准等方面的翻译观。本书作者以一种冷静、严谨、客观的态度展开论述,立论精准,分析细致,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清晰可循的头绪。

作者简介:

白立平,现为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助理教授。在重要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其中有十余篇发表于A&HCI及SSCI刊物。

20.《中国创新人才培育途径与模式》

创新方法研究会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著

探讨中国创新人才的发展之路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21)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中国创新人才培育途径与模式,采用文献调研、政策挖掘、国别比较与综合评价等多维度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全球16个创新型国家创新人才培育的模式和特点,量化分析了中国创新人才培育的优势与差距,提出面向未来的中国创新人才培育的行动建议。

本书适合创新人才培育与管理、教育科技与政策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员阅读,也可供从事人才科学管理与政策制定工作的政府公务人员、管理人员与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21.《艺术和艺术家:经济学的视角》

[法] 格扎维埃·格雷夫 著

王晶 张健 译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艺术和艺术家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22)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艺术的经济学特征”,研究了在艺术领域经济学思想面临的挑战,艺术的美学价值,艺术在生产层面、社会层面、区域层面的发展价值,艺术的产业价值。第二章“难以捉摸的质量”,论述了从艺术质量的不确定性到对艺术质量的解读,从理性到艺术消费的依赖性,艺术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对艺术商品的间接需求。 第三章“产品风险”,分析了艺术服务的产品风险和生产者风险,艺术机构的逻辑和边界,艺术产品的市场营销和价格。第四章……

作者简介:

格扎维埃•格雷夫,法国经济学家,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的教授。

22.《陷入奇点:人类世政治哲学研究》

吴冠军 著

在“后人类”的未来如何做“人”

来自政治哲学的沉思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23)

内容简介:

本书经由另类的思想史读解来勾勒政治哲学的演化,并以“真实奇点”与“任意奇点”这两条当代欧陆思想中的激进线索为抓手,来探讨如何与“奇点”共存。通过批判性地分析拉康、施特劳斯、科耶夫以及巴迪欧、齐泽克、阿甘本、拉克劳、拉图尔等欧陆思想家的学术洞见,并且深入大众文化的“实验室”(小说、电影、电视剧、桌游、手游……),本书在“人类世”的界槛处探索政治哲学。

作者简介:

吴冠军,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有中英文著作十余种,研究兴趣为政治本体论、生命政治学、生态政治学、技术政治学、精神分析学、电影哲学与艺术哲学。

23.《费孝通论乡村建设

费孝通 著 方李莉 编

费孝通的学术活动是从研究中国乡村开始的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24)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费孝通有关乡村研究的论文与讲话共二十篇,其中包括他的经典代表作《乡土中国》《乡土重建》。全书内容分为乡村与土地、乡村与工业、乡土重建及城乡关系、农村建设新探索四个部分,前三部分主要写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最后一部分完成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篇目不仅探讨了中国传统的乡村文化与社会结构,而且勾勒出乡村未来的发展图景,对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具有参考与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费孝通,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包括《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等等。

方李莉,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原所长。

24.《费孝通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民族关系》

费孝通 著

方李莉 编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25)

内容简介:

自踏入大瑶山的一刻起,费孝通走上了少数民族研究的路途。数十载翻山越岭、穿林涉水,他将个人悲欣转化为对民族地区的无私贡献……由此,在费孝通心中,一个大中华的概念酝酿而生,不同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相互依存,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他的这些思考对于我们当下民族关系的处理、民族文化及民族经济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同上。

25.《费孝通论小城镇建设》

费孝通 著

方李莉 编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26)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后,不少乡镇开始兴办乡镇企业,它们的发展带动了许多小城镇的崛起。本书汇编了费孝通近三十篇有关小城镇研究的论文与讲话,其中大多为一九八〇年以后发表的相关研究,也收录有早年间对乡土工业的思考。全书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工业文明带来的乡土变化、小城镇发展研究、乡镇企业与乡村发展。在各地实地考察的过程中,费孝通洞见中国小城镇的发展不仅是中国自身的发展,更是一个“走向全球一体化”的过程,反映出世界的全球化趋势。

作者简介:

同上。

26.《费孝通论文化自觉与学科建设》

费孝通 著

方李莉 编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27)

内容简介:

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结合长期实地考察的经验以及对世界局势的认识,费孝通提出了“文化自觉”的学术思想。这一思考源于其对世界不同文明如何相处、如何走向共存共荣的未来的思索。本书精选近三十篇费孝通有关文化自觉与学科建设的论文与谈话,分为二十一世纪全球化视野、文化自觉思考、中华民族发展的未来思考、学术叙述与再思考、社会学人类学的学科思考、社会学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等六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

同上。

27.《费孝通论文化艺术与美好生活建设》

费孝通 著

方李莉 编

17种新书速递2023年第4期(本周27种新书速递)(28)

内容简介:

历经二十世纪波澜壮阔的社会建设,费孝通暮年适逢新世纪的曙光,本书收录的文章,主要以对话与讲话的形式记录了他思想上的变化。在满足安居乐业之后,中国人产生了更高的文化追求,开始关注美好生活建设。由此,费孝通从早年关注中国农村建设问题到对文化现象与心态情感的思考,提出了“人文资源”的概念,以探索和保护少数民族地方文化习俗及民间艺术……

作者简介:

同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