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儿女离开父母的古诗或名言(诗人见到多年未见的子女)

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但是父亲也是一样担忧,只是男人从古到今都是表达比较含蓄,但是那一份父爱,同样令人感动;在文学作品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赞美母爱的作品,而描写父爱的作品就相对要少一些。不过古代的诗人,他们同样表现出了一种浓浓的父爱之情,很多的诗人他们在晚年之后,由于一个人独自生活在故乡,儿女又是远离故土在外面拼搏,这时对于位父亲来说同样会有刻骨铭心的相思。

宋朝诗人陈师道的这首《示三子》,便是一首充满了浓浓父爱的作品。元丰七年,陈师道的岳父郭概提点成都府路刑狱,陈师道因母亲年老不得同去,于是忍受了与妻子儿女离别的悲痛。将近四年以后,即1087年,陈师道充任徐州州学教授,才将妻儿接回到徐州这首《示三子》即是作于妻儿们刚回来之时,写下这首诗。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儿女那份深沉的爱,而这一首简短的诗作中,却感受到了诗人那一份深厚的情感。

有关儿女离开父母的古诗或名言(诗人见到多年未见的子女)(1)

《示三子》

陈师道 〔宋代〕

时三子已归自外家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译文

你们走远了,我倒也没有惦念;可是归期接近之时,反而难以忍耐了。现在儿女们已站在眼前,你们的容貌我已认不出来。高兴到了极点,却不知说什么好。擦掉眼泪一笑,包含着多少悲哀。明知这不是在梦中,可我的心仍觉得不踏实。

有关儿女离开父母的古诗或名言(诗人见到多年未见的子女)(2)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

这二句说妻儿们去远了,相见无期,也就不那么惦记了;而当归期将近,会面有望,则反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去远”句固然是记录了诗人的实情,然而也深刻地表现了他无可奈何的失望和悲伤,诗人绝非真的忘情于妻儿,而是陷于一种极度的绝望之中。“归近”一句正说明了他对亲人不可抑捺的情愫。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二句写初见面的情形。因离别四年,儿女面目现在已不可辨认。陈师道的《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中说:“何者最可怜,儿生未知父。”可见别时儿女尚幼,故至此有“眉目略不省”的说法,表明了离别时间的长久,并寓有亲生骨肉几成陌路的感喟。

有关儿女离开父母的古诗或名言(诗人见到多年未见的子女)(3)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

二句是见面之后复杂心情的表现。久别重逢,惊喜之余,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是相顾无言,泪洒千行,然后破涕为笑,庆幸终于见面。此十字中,将久别相逢的感情写得淋漓尽致,诗人抓住了悲喜苦乐的矛盾心理在一瞬间的变幻,将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二句是说虽然明知不是在梦中相见,但犹恐眼前的会面只是梦境,心中仍然恍恍惚惚,不能安定。这种心理的描绘,写得入木三分。由此可以推知:在与亲人分离的四年中,诗人多少次梦见亲人,然而却是一场空欢喜,反增添了无限的愁思和悲苦,正因为失望太多,幻灭太多,所以当真的会面时,反而产生了怀疑,唯恐仍是梦中之事,深沉的思念之情便在此中曲折表现了出来。

此诗通篇造语质朴浑厚,无矫饰造作之气,读来恻恻感人,这首诗通篇营造出了一种浓浓的悲痛之感,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一片深情,以及对于儿女那份深沉的爱。虽然我们生活得很艰辛,但是也不要忘记家中的父母,要常回家看看他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