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和4g关键技术(双连接技术分析)

引用本文

李海振,周昌林,叶旭伟.4G-5G 双连接技术分析[J].通信技术,2019,52(01):117-121.

LI Hai-zhen,ZHOU Chang-lin,YE Xu-wei.Analysis of 4G-5G Dual Connectivity Technology[J].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2019,52(01):117-121.

进入5G初期,UE将同时连接4G & 5G接入网(E-UTRAN和NR)。4G和5G共用一个核心网(EPC 或NGC),与传统的网络架构场景相比,NSA架构下接入侧的移动性管理变得更加复杂。4G-5G互操作分为RAN侧和CN侧,从无线的角度出发,选取对NSA场景的4G-5G RAN侧互操作中的Dual Connectivity(双连接)技术进行介绍,尤其是双连接对RRC相关方面的影响。其中,重点对双连接技术未来对组网结构、网络覆盖、网络容量和移动性管理四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随着各大运营商5G频段的公布,距离5G商用的时间也是越来越短。由于受高频段的影响,5G在未来密集组网将成为趋势,同时也带来了负载不均、切换冗余、干扰严重的问题。在3GPP R12版本中,引入了双连接技术的概念,主要解决在密集组网下带来的部分问题。本文从无线侧出发,对双连接技术在互操作、组网结构、网络覆盖、网络容量和移动性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 4G-5G互操作概述及分类

相对于传统的具有独立接入网和核心网的2G/3G/4G网络,5G NSA并不具备独立的核心网,而是LTE&NR共用核心网。初期LTE&NR共用升级后的4G核心网EPC ,后期LTE&NR共用5G核心网NGC,具体的分类后面展开。

5G SA(Standalone)与传统的2G/3G/4G网络相似,具有独立的接入网NR和核心网NGC。

基于5G新增5G NSA网络架构,同时需要兼顾5G SA的网络架构,将4G-5G互操作分为两类:

(1)4G-5G RAN侧互操作,又称Dual Connectivity双连接,主要特点是LTE&NR共用核心网(LTE&NR连接到EPC ,或LTE&NR连接到NGC),4G基站和5G基站之间必须存在连接,UE在同一个核心网下互操作。

(2)4G-5G CN侧互操作,主要特点是:LTE&NR具有独立核心网(LTE连接到EPC,NR连接到NGC),4G基站和5G基站之间不必存在连接,互操作前后UE连接的核心网发生变化(注:由于双注册模式的存在,UE连接核心网的改变可能是相对的,如会话部分在EPC&NGC之间的迁移等)。

2 4G-5G互操作的场景分类

根据4G-5G互操作的分类原则,参考协议中的5G网络架构Options,得出4G-5G互操作的场景分类如下:

(1)4G-5G RAN侧互操作:Option 3/3A,Option 4/4A,Option 7/7A;

(2)4G-5G CN侧互操作:Option 2,Option 5。

网络演进初期5G NSA架构,核心网为EPC ,网络架构为Option3/3A,如图1所示。

5g和4g关键技术(双连接技术分析)(1)

Option 3/3A,NSA NR架构,LTE eNB连接到EPC ,5G控制面(图1中虚线)经由eNB和gNB之间的接口连接到eNB,然后由eNB连接到EPC 。

5G NR用户面(图1中实线)经由LTE eNB连接到EPC 为Option 3,5G NR用户面(图1中实线)由gNB直接连接到EPC 为Option 3A。

3 4G-5G RAN侧互操作介绍

3.1 多制式双连接MR-DC基本概念多制式双连接MR-DC(Multi-RAT Dual Connectivity)是站在UE的角度去看,UE在接入侧同时接入两个制式,目前主要为4G E-UTRA和5G NR,同时接入侧的两个制式共用一个核心网(LTE&NR连接到EPC ,或LTE&NR连接到NGC)。

MN&SN:以Option 3/3A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MR-DC中,控制面(如图2所示虚线)直接连接到核心网的节点(图2中为LTE eNB)称为MN(Master Node,主节点),另外一个制式或者节点(图2中为gNB)称为SN(Secondary Node,辅助节点)。

5g和4g关键技术(双连接技术分析)(2)

MCG&SCG:MCG(Master Cell Group)主小区组是与主节点MN相关联的服务小区,SCG(Secondary Cell Group)辅小区组是与辅节点SN相关联的服务小区,以Option 3/3A为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

5g和4g关键技术(双连接技术分析)(3)

3.2 MR-DC分类及特点

根据MR-DC连接的核心网不同,将MR-DC分为两个大类:MR-DC with EPC和MR-DC with 5GC。具体的分类和主要架构特点如表1所示。

5g和4g关键技术(双连接技术分析)(4)

3.3 MR-DC对RRC的影响

3.3.1 系统消息处理的影响

在MR-DC场景中,对SN来说,除了无线帧定时和SFN,并不要求SN广播系统消息。

3.3.2 对UE能力协同的影响

在MR-DC场景中,需要将UE支持E-UTRA和NR的能力提供给MN和SN,MR-DC频段组合、支持的E-UTRA和NR频段组合列表、NR PDCP能力对MN和SN均可见。

3.3.3 Combined MN/SN RRC Message处理

为了与MN协同,在MCG和SCG重配置时,SN RRC Reconfiguration Message封装在MN RRC Message中。此MN RRC Message同时携带对应的MCG Reconfiguration,以确保Combined Reconfiguration由UE联合处理。

如果MN终止使用NR PDCP的承载,MN生成NR PDCP配置;如果SN终止承载,SN生成NR PDCP配置并发送到MN。

3.3.4 SRB 3

由SN决定是否建立SRB 3。SRB 3建立和释放可以在SN Addition&SN Change中完成,SRB 3重配可以在SN Modification中完成;SRB3可用于发送SN RRC Reconfiguration/SN RRC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SN Measurement Report消息,仅针对不涉及MN的场景。SCG释放时,SRB 3同步释放。

3.3.5 MCG/SCG失败处理

(1)RLF(Radio Link Failure)独立向MCG和SCG上报;

(2)如果检测到MCG RLF,UE发起RRC连接重建流程;

(3)在EN-DC和NGEN-DC场景中,支持如下SCG失败:

①SCG RLF;

②SN change failure;

③SCG configuration failure(only for messages on SRB3);

④SCG RRC integrity check failure(on SRB3)。

(4)EN-DC和NGEN-DC场景中,一旦SCG失败发生,UE暂停所有RB的SCG传输,并将SCG失败上报给MN,而不是触发重建。

(5)在所有的SCG失败场景中,UE维持当前的来自MN和SN的测量配置,且UE继续基于当前的来自MN和SN的测量配置进行测量。

(6)UE在SCG Failure Information message中带上基于当前MN和SN测量配置的测量结果,MN处理SCG Failure Information message,然后决定保留、改变或者释放SN/SCG。在所有场景中,基于SN配置的测量结果可能需要转发到旧SN and/or新SN。

3.3.6 UE ID

在MR-DC场景中,给UE分配两个独立的C-RNTI,一个用于MCG,一个用于SCG。

4 MR-DC对网络的影响分析

4.1 MR-DC场景下组网演进路线

按照前面所述,5G建网初期组网选择为Option 3/3A,因此本文从Option 3A出发,给出MR-DC场景下5G网络架构的一个参考演进路线。

参考演进路线网络架构的网元及角色变化参考如表2所示。

5g和4g关键技术(双连接技术分析)(5)

鉴于NSA架构向SA架构的演进需求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都将持续存在,因此4G-5G双连接将长期存在于网络中。

4.2 MR-DC对覆盖的影响分析

MR-DC引入后,对NR<E的网络覆盖进行分析,是规划阶段的重要任务。

目前,本文仅从链路预算方面展开,对MR-DC场景中的NR<E覆盖进行分析对比。由于NR的频率普遍高于LTE的频率,高频电磁波的传播路径损耗较低频电磁波的传播路径损耗大,因此通常情况下,单站点的NR的覆盖范围小于LTE的覆盖范围,即NR的覆盖为LTE覆盖的子集。

MR-DC链路预算基本输入条件,含NR<E的数据如表3所示,其中需要重点指出:

边缘速率:①NR UL/DL:1 Mbps/10 Mbps;②LTE UL/DL:256 kbps/1 024 kbps

系统频率:①NR:3.5 GHz;②LTE:2.6 GHz。

5g和4g关键技术(双连接技术分析)(6)

基于上述输入,通过链路预算工具,可以得到如下小区半径:LTE上行1 400 m,下行1 510 m,NR上行802 m,下行1 347.3 m。从中可发现,LTE和NR均为上行覆盖受限,得到LTE的覆盖半径为1 400 m,NR的覆盖半径为802 m。

根据链路预算计算的小区半径,即可算出单站点的覆盖面积,计算公式为:

5g和4g关键技术(双连接技术分析)(7)

通过计算覆盖面积不难发现,在上述条件下,单个NR站点的覆盖面积为1.25 km2,远小于LTE的单站覆盖面积3.82 km2。因此,针对MR-DC场景,如果LTE&NR采用1:1比例建站,则NR仅能覆盖站点附近的部分范围,NR覆盖范围为LTE覆盖范围的33%(1.25/3.82×100%)。

从覆盖角度来看,如果需要使NR达到LTE连续覆盖的情况,需要通过新增规划微站和拉远站点来解决。

4.3 MR-DC对容量的影响分析

MR-DC的引入,站在传统LTE网络的角度看,NR的容量即为MR-DC引入的容量增益。按照3GPP的定义,NR的容量为LTE容量的20倍。NR的引入,带来了容量的大幅提升。针对网络对应的容量需求,可优先规划5G NR站点。

按照2017-2018年中国用户的同比150%流量的增速,考虑进入5G后流量的使用会加快,NR的容量只能满足当前用户的3~4年需求。

4.4 MR-DC对移动性管理的影响分析

站在传统LTE网络的角度来看,MR-DC的引入多数情况为EN-DC场景。为了适应MR-DC的无线资源管理,新增了很多管理场景,部分典型场景如下:

(1)UE的上下文在MR-DC与非MR-DC之间切换;

(2)MN在不同站点之间切换;

(3)SN在不同站点之间切换;

(4)SN建立、更改、释放等。

为了实现相关场景的UE上下文和网络资源的管理,协议定义了相关流程。UE、MN、SN、CN等之间进行信令交付来完成相关的移动性管理任务。

在5G建网初期,也可能在5G建网后的相当长时间内,5G的覆盖都为4G覆盖的子集。基于此,MR-DC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于网络中,而移动性的问题分析,与掉话率、吞吐率、时延、容量等问题的分析相辅相成。

因此,对网络优化而言,需要了解和熟悉MR-DC流程的基本内容,理解每个流程发生的场景及其对应的信令流程、话统打点、信令中的关键信元IE等,才能在实践中分辨出UE所处的状态(MR-DC、非MR-DC)、MN或SN是否发生了切换、MN或SN是否发生了变更等。因此,这些知识是网络优化工作中路测数据分析、话统数据分析和网络问题定位处理的基础。

5 结 语

本文基于5G双连接技术进行网络分析,针对网络演进、网络覆盖、网络容量和移动管理方面提出了见解。目前,双连接技术的引用,在网络的速率、容量、体验上有了很大改进,但是同时由于5G频段本身的不足,需要在网络的覆盖、容量规划、网络优化上做好长远计划。因此,MR-DC的移动性管理是网络优化工作中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作者简介 >>>

李海振,中国移动浙江有限公司丽水分公司,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2G/3G/4G的无线网络优化;

周昌林,中国移动浙江有限公司丽水分公司,学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2G/3G/4G网络优化;

叶旭伟,中国移动浙江有限公司丽水分公司,学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2G/3G/4G无线网络。

选自《通信技术》2019年第一期 (为便于排版,已省去原文参考文献)

网络强国建设的思想库

安全产业发展的情报站

创新企业腾飞的动力源

投稿网址:

http://www.txjszz.com

合作热线:010-8820330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