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访(致敬改革开放40年)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访(致敬改革开放40年)(1)

父亲这一代人的存在,让我明白,

一个男人应该活成什么样子。

他们站在那里,

不用说什么,

就是时代的顶梁柱。

他们走过千山万水,

仍旧在跋山涉水。

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

你可读懂父亲?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访(致敬改革开放40年)(2)

他说,我是铁路上的飞行员,

驾驶出了中国速度

第一集:

父亲:郑州机务段动车司机 张得有

女儿:郑州铁路职业学院 大一学生 张蓓蕾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访(致敬改革开放40年)(3)

摄影:陈玺

“妈妈,每天半夜回来,天亮就走的那个男人是谁啊?”

“孩子,那是你爸爸,他是一个火车司机!”

这是一幅漫画,调侃了火车司机的生活,真实而辛酸。

听他们的声音| 很暖心

01

7岁

2007,这一年,张蓓蕾7岁;

这一年,张得有是郑州机务段的火车司机,中国铁路刚经历了三次大提速;

2007年的12月底,7岁的小蓓蕾独自趴在窗台上,目送拖着行李箱的爸爸出门上班。

那天是冬至,采访中,蓓蕾对我说,她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窗台上贴着那种古老的窗花,她踩在凳子上,透过窗花的缝隙,呵一口气,看爸爸走到哪里了。

而妈妈,要过一个小时才能下班回来。

7岁的小蓓蕾那个时候,是特别讨厌爸爸的工作的,她想,是工作让爸爸丢下了她。她对我说,长到18岁,爸爸仅陪她和妈妈过了一次年,其他时候都是在全家福和年夜饭中缺席的。

“后来都习惯了,每年过年都看不到他。”18岁的张蓓蕾对我说,她眼神明亮,口气中却有着淡淡的遗憾和忧伤。

“但是现在好了呀!爸爸不是陪你的时间多了吗!”张得有宠溺地摸摸女儿的头,“因为现在是高铁时代了,爸爸就是铁路上的‘飞行员’,回家时间可以快一点了!”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访(致敬改革开放40年)(4)

摄影:袁连贺

张得有是郑州机务段最早培养的动车司机,1998年,从宝鸡铁路司机学校毕业的他,下定决心要干出个样子。他从机车乘务员开始干起,那个时候,火车的噪音和油烟很大,过隧道时即使是关上窗户,车里还是会有刺鼻的油类味儿。跑一趟车回来,全身衣服都是油腻腻的,他们管工作服叫“油包服”。

凭着不懈的努力,他拿到了电力机车司机的驾照。很幸运的是,拿到驾照的那一年,他赶上了改革开放后中国铁路的第五次大提速,但是,虽然告别了“油包服”时代,新的考验仍旧存在。

那个时候跑一趟车,是两个司机轮换跑的,一路上都要跟恶劣天气和困倦作斗争,比如去一趟北京,要整整跑一夜,超高强度的工作量,让张得有时刻绷着一根弦,特别困的时候,就大口大口喝茶叶水,实在熬不住了,就用凉水洗把脸,或者涂抹风油精。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信阳。”张得有回忆道,“那是大年二十六,车顶突然起了火,火车停在雪地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一车的人都在等着救援。”那个时候,是真的很苦,一个月30天,有28天都在跑车,经常见不着女儿,有时候到上班时间了,爱人还没有回来,只好把孩子一个人丢在家里,这也是小蓓蕾童年记忆里最灰暗的时刻。

02

9岁

2009,这一年,张蓓蕾9岁;’

这一年,张得有是郑州机务段的高铁司机,中国迈入了高铁时代;

要到什么时候,蓓蕾才理解了爸爸呢?时间到了2009年,当时的中国铁路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六次大提速,中国迈入了高铁时代。顺应铁路改革的潮流,张得有参加了原郑州铁路局动车组司机招聘考试,他业务精、形象好、反应敏捷,成功地通过了考试,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动车组司机。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访(致敬改革开放40年)(5)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访(致敬改革开放40年)(6)

迈入高铁时代,酒精检测、上勤签到,复核列车运行信息,每个步骤都不能少

摄影:袁连贺

从此他加入了郑州机务段的第一机车队,开始了郑州——北京的高铁路线,这一跑,就是9年,跑了230万公里,累计5000趟以上。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访(致敬改革开放40年)(7)

在这小小的驾驶室里,他们孤独而坚韧,背影像个勇敢的斗士

摄影:陈玺

03

16岁

2016年,这一年,张蓓蕾16岁;

这一年,张得有已经成为郑州机务段名副其实的高铁司机行家里手,而中国高铁开通多条线路,比如郑徐高铁、郑渝高铁等。

16岁的张蓓蕾第一次坐爸爸开的高铁,是跟妈妈去北京游玩。跟以往坐火车的经验不同,高铁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都是大大提高了的,丝毫没有颠簸感。去北京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了,不到三个小时。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访(致敬改革开放40年)(8)

张蓓蕾说,坐在高铁上的时候,她终于意识到,她有一个完美的父亲

摄影:袁连贺

张蓓蕾坐在高铁上,看着窗外飞逝而过的风景,想起爸爸总是开玩笑说自己是铁路上的“飞行员”,她第一次理解了这个词语的含义。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访(致敬改革开放40年)(9)

父女在一起的时候,张得有总是开怀大笑

摄影:袁连贺

那个时候,她特别想对全世界的人说,我爸爸是开火车的!这趟列车是我爸爸开的!她说,她心里的喜悦和自豪感鼓得涨涨的,也快要飞起来了,她特别想大喊一声,把童年的遗憾和空缺喊出来,也把现在的幸福喊出来!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访(致敬改革开放40年)(10)

正是这双手,保证了5000趟高铁的平稳运行

摄影:袁连贺

也正是这趟旅行,让张蓓蕾进一步知道爸爸的工作有多辛苦,第一机车队是驾驶郑州至北京的列车,经常有外国嘉宾乘坐,所以列车的平稳操纵和列车的正点率关系到中国高铁的品牌形象。于是,张得有把跑好每一趟车、摞好每一把闸作为锻炼自己的标尺,他反复计算摞闸时间,练就了“1—2—3—2—1”的制作方法,成为了平稳操纵的行家里手。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访(致敬改革开放40年)(11)

他说,列车运行时,必须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

摄影:袁连贺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访(致敬改革开放40年)(12)

张得有给女儿演示高铁动车的智能操控系统

摄影:袁连贺

张蓓蕾终于知道了爸爸走路为什么总是右脚落脚重了,因为高铁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如果开了小差,那么就很容易发生意外。因此高铁司机每隔30秒,都要踩一次警惕踏板,防止意外发生。所以张得有养成了职业习惯,在日常走路的时候,也习惯右脚落脚重。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访(致敬改革开放40年)(13)

在张得有的要求下,女儿每天都要发个“早安”,来报平安

摄影:陈玺

张蓓蕾也明白了爸爸为什么总是紧绷着一根弦,因为对于高铁的运行来说,高铁司机才是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在整个铁路的大联动系统中,司机站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她也理解了爸爸为什么总是把安全意识天天挂在嘴上,每天早上都强制性要求她发一条“早安”短信,报个平安,因为这也是高铁司机的安全意识,这个安全意识,反映在家庭里,就是满满的爱和牵挂!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访(致敬改革开放40年)(14)

摄影:袁连贺

04

18岁

2018年,张蓓蕾18岁,已经是郑州铁路职业学院大一的学生;

这一年,张得有成为安全“机百赛”5000趟第一人,而中国高铁从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算起,已经走过了10年时间。

说,高铁,是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根据2017年发布的《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高铁的总里程规模将达到3万公里,南北纵穿广州至哈尔滨,东西横贯上海到乌鲁木齐。张得有一直有个心愿,等他能休假的那一天,就带着妻子和女儿坐着高铁去旅行,看祖国的南北纵穿,东西横贯。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访(致敬改革开放40年)(15)

张蓓蕾说,她考上铁路职业学院的那天晚上,从不喝酒的爸爸第一次喝酒了

摄影:袁连贺

采访结束的时候,张蓓蕾对我们说,她现在在铁路职业学院,今年大一,因为爸爸,她也爱上了这个行业。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访(致敬改革开放40年)(16)

18岁的张蓓蕾第一次走进高铁的驾驶室

摄影:陈玺

她说,如果我是个男孩,我也去开火车。

说完,她笑得很灿烂。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访(致敬改革开放40年)(17)

人物卡片

张得有,郑州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动车组司机,参加乘务工作20年,累计安全行车230万公里,防止各类行车事故147起,防止机破故61起,安全“机百赛”5000多趟。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访(致敬改革开放40年)(18)

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采访(致敬改革开放40年)(19)

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40年,你可读懂父亲?

总策划:石大东

总执行:张新彬 辛晓青 张锡磊

执行团队:王海萍 赵宁 陈任佳 陈玺 袁连贺 张思沛 张为涛 禹亚楠 谢中原 石嫣睿 朱晓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