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讲解(为什么说辛弃疾的清平乐)

为什么说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是最美农家词?

辛弃疾自40多岁被罢职闲居后,就一直在农村生活,期间写了大量闲适词,反应乡村风光的较多,名篇佳作不少,比如有名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鹧鸪天·代人赋》,都是一绝,《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也堪称别致,但我以为,最美的农家词非这首《清平乐·村居》莫属。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讲解(为什么说辛弃疾的清平乐)(1)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词以写人为主,景色只是轻轻点染,但能让人感到风景如画。词人以一家五口的日常生活来展开农村画卷,淳朴质实,清风扑面,读来字字简淡,却句句都美。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讲解(为什么说辛弃疾的清平乐)(2)

一,环境之美。词人并没有着意去写,只在第一句开头带了两句。轻轻一带,就带出了一片空清无尘、诗意栖居的理想世界。茅檐小屋,有涓涓细流,有荷花小池,花木缭绕,自然也不会少了蜂蝶鱼鸟。而这些可感之处,词人仅仅通过“茅檐”、“青草”、“溪头”、“莲蓬”这四个意象来传达。你会觉得,拥抱自然的村居,真好。

二,画面之美。一共八句,六个画面。上、下阕各三个画面。六个画面又分成两个风景素描和四个人物特写。开篇写景的两句便是两副风景素描,这两副风景素描共同构成村落的幽居一角。白发相亲的老夫老妻、勤劳锄豆的大儿子、一双巧手编织鸡笼的二儿子,哪个不是有趣又可爱的身影呢?团宠无疑是小儿子了,你看哪,剥莲蓬都是妖娆的卧姿。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讲解(为什么说辛弃疾的清平乐)(3)

三,人情之美。一家五口,齐齐整整,和和气气,既亲密又互不干扰,多好啊。大人小孩都能找到自己的嗨点,各有各的事忙,又统一于服务一个家庭。老两口负责秀恩爱,大儿子负责持家,二儿子帮衬着大哥,小儿子放飞自我就行。还有什么比这更和谐的呢。

辛弃疾不经意间几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古代和谐家庭的样版。每每读来,总有一种无比的温馨充盈内心。如果说陶渊明为我们构画了一个群居图谱的世外桃源,辛弃疾则把这种理想细致到一个个单独的家庭,使之变得清晰可见,甚至触手可及。

读《清平乐·村居》,她不仅仅是一篇绝妙好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