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赏析及技巧(书法欣赏要诀)
点击 “宣 讲 家 网” 可以订阅!
什么样的书法是真正的好的书法?这个问题在汉代,魏晋,唐宋时期都不存在争议,乃至于到元明清也有相应的标准,这些标准继承了书法的审美体系。但是,在最近的几十年内,书法的审美标准被模糊了,也被忽略了。今天,我希望让大家通过对书法历史的简单回顾,以及书法的优质表现准则是什么,来谈书法。
中国书法的历史回顾
最初书法不注重炫耀技法,而注重记录事实。在古代就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说法。在先秦的时候特别如此。在汉代初年,书法出现了变化,书法有了功利之用。汉代初年,选拔官吏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通过推荐,另一个是考试。考试的方法是什么?就是让所有的考试者去默写萧何制定的法律条文。考得最好的,也就是写字写得最好的,叫课最者,他可以直接做尚书省,御史台。考试写的是隶书。汉代要用书法的好坏来决定考生的名次,因此书法就逐渐成了全社会争相研习的一门技术。到这个时候为止,书法兼有了两个功能,第一是实用功能,第二是功利性功能。
在汉代末年到魏晋过渡的阶段,书法中除了楷书尚不完善之外,其他的字体全部出现,这个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繁荣期。从这个繁荣期我们看到,人们对书法有了新的认识。这个新的认识就是逐步发现书法的审美内涵。当时有个人叫蔡邕,蔡邕为了让人们学习儒家经典的时候,明确地记住正确地写法是什么,就把儒家经典一部一部地刻在石头上,后来出现了非常壮观的画面,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如潮流般涌向这个碑刻,去观赏正确的字法,最重要的是去学习蔡邕的书法。
还有钟繇的书法,钟繇最擅长的是隶书,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有极高的地位,由钟繇开始,书写逐渐摆脱了隶书某些固定笔画的规范,使隶书向楷书迈进,因此钟繇是楷书的创始人。钟繇的书法对后世的影响力之大,到今天为我们也难以回避。王羲之就是学钟繇的书法。到了魏晋时期,由蔡邕所创立的书法审美标准被继承下来,出现了几大贵族对于书法审美标准的实践以及完善。
在这里特意强调当时社会的上层审美,魏晋时期是门阀士族制度,王羲之的字在当时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得到,王羲之的字只在贵族圈非常小的范围进行流传,老百姓是接触不到的。
到了南朝之后,世上都以王羲之的书法为美。在隋代,王羲之有个七世孙子,他为了捍卫王氏家法,用王羲之笔法手抄千字文八百本,分送各家寺院。到了唐代,唐太宗又以王羲之书法为尽善尽美的标准,号召大家学习。王羲之的书法是成体系地得以传承。宋代的时候人们认为王羲之书法不能代表所有的美,但是人们依然以王羲之书法作为最崇高的法则。到了元明,以及清代的前期依然是学习王羲之书法,只是在清代后期,由于社会的变化,加入了碑学。王羲之书法从汉代之后,一直是中国书法审美标准的主流。
其实从宋代之后书法的质量就有所下降,但是书法的标准永远不会因为时代的改变而打折。
书法欣赏的要诀之一:笔画质量和结体
今天我们要重提书法的标准。书法的欣赏的总标准只有一个词,叫做质量。它是总标准,也是唯一标准。
高质量的书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法度完善。法度完善就是不管写什么字体,都要有一定的法度要求。这些法度要求包括:笔法、字法、章法。毛笔自从入纸的那一刻,笔锋所向、力量所使,全部都是有法则、法度的。高质量的书法除了法度之外还有一个超越法度之上的标准,这个标准是精神标准,品味要高尚,格调要高级。书法欣赏的要诀之一,笔画质量。笔画质量包含三个方面:一看笔画的效果。笔画的效果必须是中实、饱满、圆劲,气息贯通而生动的。如果笔画质量不是中实的,而是虚的,就不是好的笔画质量。古人对笔画质量的理解是“多力丰筋者胜,无力无筋者病。”
作者:孙鹤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独家文稿 《孙鹤:书法欣赏要诀》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整文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