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四月的散文(乡村四月秀色浓)
刘桂华
走过三月的春花灿烂,迎来四月的芳菲。
四月扑入眼帘的是满眼的绿。绿的李树,绿的桃树,绿的杏树,绿的枇杷,绿的柳树,绿的麦苗……
这绿,绿得生气勃勃,绿得生意盎然,绿得一片生机。看到它,心里洋溢着满心的活力与激情。你不愿再呆在房间,倦在床上刷手机,只想行走在田埂上,看一看那飞扬的柳枝,摸一摸那翠绿的李叶,嗅一嗅青草的清香。或者扛一把锄头,将闲置的土地深挖细作,栽几厢菜苗,方不负这春天。
四月的阳光,温暖而舒服。再不需厚厚冬装包裹得像粽子。一身春装,行走在田野中,头顶是春阳的抚照,有微风过,带来一阵泥土特有的香。看那池塘中游来游去的鱼儿,心添几分闲适。
“嘿哧,走泥沟。”一声吆喝,一位老农正扬鞭吆喝着犁地的牛儿。四月,是春耕的时节。虽然城镇化的道路中,一批批精壮劳力奔向了各大城市,农村闲置着一些土地。并不影响勤劳的老一代。“老牛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因为感觉一年比一年不同,他们更珍惜当下跑得动的时间,天刚刚亮,他们就会走向土地,耕田,挖地,栽种,灌苗。因为他们,田园才有炊烟袅袅,才有鸡鸣犬吠,才有这生意盎然的四月,才有秋天的瓜果飘香。
“狗娃,田给你耙平了,你可以来洒秧了。”苍老的声音传进耳朵。“好,谢谢二叔。”略带稚嫩的声音。“你可得洒匀净些,别密的密,稀的稀。”老人还再嘱咐,怕年轻人毛快。听着他们一老一少的声音,看着眼前四处的绿,我的心底洋溢着希望。当农村更多的人奔向城市,希望在城市安身立命时,我却深深喜欢上乡村。
黄黄的油菜铺在田野,在田野的绿中自成风景。割油菜的村人正热火朝天,一把把油菜摆满田地,收割者的脸上是掩藏不住的笑意。
玉兰花,那一树树硕大的白色的、粉色的花朵,开得招摇,开得绚烂,开得不顾一切。没有绿叶的点缀,却更显得风姿卓卓。白的不染纤尘,粉的绚烂多姿。那花朵,只让你看到玉兰的绝代芳华,让你体悟生命的绚丽多彩。
桐子花,乡村普通的花,曾在八十年代,处处皆是桐子树。曾几何时,被村人砍伐。留下的偶尔几株桐子花树,在这个四月,开满了满树的花朵。朵朵艳丽,朵朵出俗。密密的花朵,一簇簇地挂在树梢上。有份清新脱俗的美。看着这花,多想时光就留在此刻,不要老去,不要为俗事干扰。让心灵多一份宁静的美好。
乡村,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但它有广阔的天地;乡村,没有城市富裕的经济,但它有自然的无尽风光;乡村,它没有城市的热闹繁华,却有一份宁静闲适。在这里,人与人之间关系简单,没有算计勾心,有着一种朴素的真诚与善良。而这,却是人间最美的情感,让美丽的四月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
刘桂华,女,生于1973年9月。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作家协会会员,巴中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科教新闻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东方散文》《广州日报》《巴中日报》《雪魂》等刊发。散文《回不去的故乡》获得《巴州文化》2018年散文三等奖,闪小说《傻丈夫》获得2018年《巴州文化》小说三等奖;2019年获得巴中市巴州区杜鹃奖。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的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选用。
投稿邮箱:gdb010@163.com
特别说明:作者投稿时,须标明“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字样,如没标明或不是原创稿件一律拒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