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街头的记忆(崇文区的碎片记忆)

崇文区的碎片记忆,打小生在这长在这,对它既熟悉又陌生!

打小在崇文区长大,在这儿生活的北京孩子对瓷器口再熟悉不过了,曾经的香串胡同您还记得吗?香串胡同北口挨着茶食胡同,南口直对瓷器口,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深深地刻在我们心中

儿时街头的记忆(崇文区的碎片记忆)(1)

自从崇文区开始拆迁后,很多老街坊都很少来这块了,即便来也是路过,走马观花而已,现如今您还能找到当时您家的旧址吗即便找着了也是感慨万千,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或许如今提到瓷器口,让我们想到最多的就是豆汁儿了!

儿时街头的记忆(崇文区的碎片记忆)(2)

曾经老街的西边就是清华街这您还记得吗?清华街往西是鲁班胡同,当时东边还有一副食商店,和它相对的是香乐胡同,新生巷,曾经住在这里的老街坊应该还记得这有一大众食堂它家的素炒饼特别像样儿,后期什么时候没的还真没人知道,离清华寺不远东口还有一文具店叫三益德,相信老北京人都还记得这个文具店和废旧物品公司门市部

儿时街头的记忆(崇文区的碎片记忆)(3)

还有八道湾胡同,它能通道东晓市,曾经在北京十一中上学上学的街坊应该还记得这儿曾经是必经之路,它现在叫瓷器口东二巷,而现如今让老北京人熟悉的可能就是东晓市这仨字儿了,因为在老北京眼中一切都变了,已经没有过去曾经住在这的那个味了,东晓市曾经还有一文化社有特多小人书,过去都没少来这看小人书还有红桥照相馆,如今对它们的记忆仅停留在这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多的回忆都忘记差不多了!

儿时街头的记忆(崇文区的碎片记忆)(4)

还有瓷器口38号,记得是一大圆门,里边是做家具翻新的,还有沙土山一巷,二巷,三巷小时候都没少上那玩儿,东晓市过去还有一早市儿,什么针头线脑,痒痒挠,什么玩意儿都有

儿时街头的记忆(崇文区的碎片记忆)(5)

在瓷器口东晓市街上那家老国营叫花市谷林竹柳商店,之前它不叫这名字它叫东晓市日杂店,现在这店还在不在真不敢确定了,但我确定的是它家卖的都是一些老物件,不贵特便宜,而且还都是一些别的地儿都不着的东西,比方说竹擦子,还有竹子做的笼屉,过去的老式雨衣,雨鞋等等,这都是现如今到哪都买不着的物件,所以我觉得打小在崇文长大的北京孩子记忆中一定有关于‘东晓市日杂店’的回忆!

儿时街头的记忆(崇文区的碎片记忆)(6)

在瓷器口各种买卖家当中,最让北京人印象深刻的无疑就是锦馨豆汁儿了,它的前身是蒜市口小吃店,打七十年代就有了锦馨豆汁儿店,位置就在两广路瓷器口周围,在瓷器口我记得还有一襄城第一拉面馆

儿时街头的记忆(崇文区的碎片记忆)(7)

现如今再提起瓷器口让我们想到更多的只有豆汁儿了,因为只有豆汁儿还是那碗豆汁儿!它还是每天老北京人都会捧场的老瓷器口豆汁儿

儿时街头的记忆(崇文区的碎片记忆)(8)

这些只是关于110103所有崇文人的共同回忆,一些很碎片化的记忆,在崇文区长大童年的美好回忆都在这里,但时过境迁心中也只剩下一个回忆而已了,这些念想儿就像崇文区一样,永远都会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

儿时街头的记忆(崇文区的碎片记忆)(9)

作为一个生在长在崇文区的北京人,回想起过去的胡同过去的街坊,心里总会感到特别亲切,有种说不清的劲儿,那种心情难以形容,太多北京人搬离了原先的家,所以当我们再次相遇时,彼此都感觉特别亲切,那种热乎劲似乎也只有看到老街坊才会有!

儿时街头的记忆(崇文区的碎片记忆)(10)

很多人说北京没有崇文宣武只有东城西城,但对于别人而言可能它们就是一个地名而已,但对于北京人而言它们承载了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所以在我心里它们永远只叫崇文和宣武!看不惯也没辙儿,我们还把北京叫北平呢!

儿时街头的记忆(崇文区的碎片记忆)(11)

不少老街坊都说都快不认识这片了,因为早已物是人非,它没了北京味儿,听不到乡音让老北京人感觉自个儿在外地一样,所以记忆中的老北京永远是最纯粹的,如果说从未改变的可能如今就剩下北京精神了!本文由戏言顽主原创,抄袭必究

儿时街头的记忆(崇文区的碎片记忆)(12)

本文北京城oid原创,抄袭必究!欢迎关注北京城oidschooi公众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