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第23代道士(古代房中术与道教的特殊渊源)

 道教是我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它渊源于古代的巫术,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由张道陵倡导于鹤鸣山,凡人教者要出五斗米,所以也称为“五斗米道”,这是道教定型化的开始因为道教徒尊张道陵为“天师”,所以又名“天师道”张道陵这个人在我国古代历史道教和房中术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是东汉时的沛国人,永平时拜江州令,后来弃官隐居洛阳的北邙山,章和间累召不就,杖策游龙虎山,修炼道成张道陵不仅是道教的传播者,而且是个房中术专家,他“本太学书生,博通五经晚乃叹曰:‘此无益于年命’,遂学长生之道……其治病事,皆采取玄素,但改易其大较,轻其道尾,而大途犹同归也”这里所说的“玄素”即《玄女经》、《素女经》,后者流传至今,前者也有一些内容保存下来,都是房中术的经典著作,由此可知张道陵用房中术来给群众治病《神仙传·张道陵》还记载了张道陵向其徒众传授房中术作为修炼之法:“故陵语诸人曰:‘尔辈多俗态未除,不能弃世,正可得吾行气导引房中之事,或可得服食草木数百岁之方耳’”这种修炼法今人可能还很不理解,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道家第23代道士?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道家第23代道士(古代房中术与道教的特殊渊源)

道家第23代道士

 

道教是我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它渊源于古代的巫术,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由张道陵倡导于鹤鸣山,凡人教者要出五斗米,所以也称为“五斗米道”,这是道教定型化的开始。因为道教徒尊张道陵为“天师”,所以又名“天师道”。张道陵这个人在我国古代历史道教和房中术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是东汉时的沛国人,永平时拜江州令,后来弃官隐居洛阳的北邙山,章和间累召不就,杖策游龙虎山,修炼道成。张道陵不仅是道教的传播者,而且是个房中术专家,他“本太学书生,博通五经。晚乃叹曰:‘此无益于年命’,遂学长生之道。……其治病事,皆采取玄素,但改易其大较,轻其道尾,而大途犹同归也。”这里所说的“玄素”即《玄女经》、《素女经》,后者流传至今,前者也有一些内容保存下来,都是房中术的经典著作,由此可知张道陵用房中术来给群众治病。《神仙传·张道陵》还记载了张道陵向其徒众传授房中术作为修炼之法:“故陵语诸人曰:‘尔辈多俗态未除,不能弃世,正可得吾行气导引房中之事,或可得服食草木数百岁之方耳。’”这种修炼法今人可能还很不理解。

至于张道陵是怎样以房中术为人治病的,现在已很难从史书中查考,但从反面却可以找到一些资料。北周时有个叫甄鸾的人,曾官司隶校尉、汉中郡守,他精于步算,尝释周髀等算经,又有功于考证之学,可算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数学家、学问家。他本来是个道教徒,后来叛道而皈依佛门,对道教反戈一击,写了《笑道论》,对道教大肆揭发、批判。他说:“臣就观学,是教臣《黄书》合弃之法,三五七九,男女交接之道。四目四鼻,两口两舌,两手两心,正对阴阳,法二十四弃之数行道。”这里的所谓“合气”,是当时流行的术语,即指男女性交。天师道不仅向教徒传授房中术作为修炼之法,还要举行充满神秘气氛的仪式,称为“中气真术”,又称“合气”,其目的则为“释罪”。这种仪式在朔、望之夜举行,在这以前男女要戒斋三日。仪式上先舞蹈,然后男女们成对地实施“合气”,即《笑道论》所说“男女至朔、望日先斋三日,入私房诣师立功德,阴阳并进,日夜六时。此诸猥杂,不可闻说。”

从古至今,性历来是个最为敏感、看法最为混乱的问题,而道家所奉行的房中术又充满神秘、玄虚的色彩,为封建礼法所不容,所以中国古代房中术在发展过程中经历曲折是在所难免的。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道家是一个打击。到了南北朝时不少人又要改造道教:在北方,嵩山道士寇谦之在北魏太武帝和宰相崔浩的支持下改造道教,说什么太上老君命自己来“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租宋钱税,及男女合弃之术。”但在南方,庐山道士陆修静等改造道教,却是“祖述三张,弘衍二葛”,连“合气”之术也依旧继承。

不论怎么说,道家所奉行的房中术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张道陵死后,妻子张衡(与《同声歌》的作者不是一人)继续传道。他的孙子张鲁更了不起,他在汉中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权有30年,附之者甚众,三国时的黄巾军首领张角就是其中的一员。张鲁的政权后被曹操所破,降曹后被封为镇南将军、阆中侯。许多书籍中听称的“三张”,即指他们祖孙三人,而房中术的继续传授、总是和“三张”的名字连在一起。

在历代,道家的房中术都有不少传人。汉、魏之际,房中术的流行达到一个高潮,那时首先应提到冷寿光,他和华佗是同时人,“年可百五六十岁,行容成公御妇人法,常屈劲息,须发尽白而色理如三四十时”。又有前面说过的甘始、东郭延年、封君达三人,《汉武内传》云:

封君达,陇西人。初服黄连五十余年,入鸟举山,服水银百余年,还乡里,如二十许者,常乘青牛,故号“青牛道士”。闻有病死者,识与不识,便以腰间竹管中药与服,或下针,应手皆愈。不以姓名语人,闻鲁女生得《五岳图》,连年请求,女生未见授,并告节度。二百余岁入玄丘山去。

晋代著名的道士葛洪,是房中术的大理论家之一。南朝梁、齐的陶弘景影响也很大。唐代的孙思邈也是一位房中术大师,所著《千金要方》中有不少房中术的重要理论。到了宋朝,宋徽宗赵佶也曾向茅山第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求“广嗣之法”,这是很含蓄的说法,实际上就是请教房中术。到了明、清,传授房中术的道士仍不乏其人,其中著名的有明朝自称是张天师后裔的张三丰等,但这时房中术的理论家已很少出现,而出现了不少“烧金御女”之士,欺世惑众,反而败坏了道家与房中术的名声。

综上所述,道家十分讲求修炼,一是利用炼气,即以“吸取天地精华”的方法修炼,二是利用吸取女子阴精的方法来修炼,而二者又有共通之处。例如后人称男女交合为“云雨”,“云雨”就是天和地的交合,是由风(天)和云(地蒸发)的结合而出雨(第三种产物)。

道家的第一种修炼方法为现代气功之源,有不少科学道理,正统得多,健康得多;而第二种修炼方法则有些走火入魔了。道家对性的修炼太强调男方的滋补、加强,而不顾及女方的利益和对后代的责任,这种完全视性交为延长男子生命的手段,把女子作为性工具的观点是十分有害的。

他们相信从御女中吸取大量的阴精可以延长寿限,也可以返老还童,这种长生不老的万灵药就存在于“元牝”中(“元牝”是处女第一次排出的爱液,即润滑液)。道家研究一种特别的性交方法或人工方法使处女的润滑液从阴道中排出,而且用很多残忍的方法作试验,这套方法一直在汉代的男女修士及师父与女弟子之间进行,这是荒谬而又不人道的。

同时,有些术士又利用女性的初经、男子的初精来炼丹,虽能一时博得王公贵族的信任,但终究由于太左道旁门、荒诞不经而为有识之士所不齿,最后,“床第之学”在后代被视为“邪教”、“异端”,遭到许多人的反对而渐趋衰落。顾实的《汉书艺文志讲疏》中就认为后来汉朝的“床第之学”的消失,主要是因为道家的衰微。其实,“床第之学”强调阴阳和谐,和道家片面强调的“采阴补阳”并不是一回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