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说大运河(单霁翔谈南运河德州段保护与利用)

齐鲁壹点记者 胡兵

黄仁宇说大运河(单霁翔谈南运河德州段保护与利用)(1)

德州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曾是历史上主要的漕运通道。10月10日,由中国文物学会和浙江卫视联合发起制作的大型文化遗产综合节目《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三季栏目组走进德州,在节目录制过程中,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对南运河德州段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有着千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建造的伟大工程,具有防洪排涝、输水供水、内河航运、生态景观等功能。历史悠久,工程浩大,是活态遗产。大运河德州段在中国大运河中极具特色,既有京杭大运河又有隋唐大运河,沿线河道在较少人工干预的前提下,能够完美实现控制河水流速,保证行船、泄洪等功能的实现,充分体现了古代的工程智慧和科学智慧。

“大运河是综合文化遗产领域十分特殊的一个项目,它的保护同一般意义上的文物保护有很大的不同,对于这种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编制更加重要。”单霁翔说,保护规划的制定就是要保护这些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真实地再现历史,坚持“保起来、美起来、‘活’起来”,走一条健康的保护之路,使大运河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愿意接近大运河,在参与大运河的保护和建设的同时享受大运河。

在文化上,汩汩流过的大运河,犹如一条彩带,连结着南北文化艺术,促进了德州的诗文、音乐和舞蹈等方面的发展。大运河文脉的传承,对当今德州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黄仁宇说大运河(单霁翔谈南运河德州段保护与利用)(2)

“大运河保护是综合的文化遗产保护的巨系统,保护的目标是传承。简单来说,是将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经过代代传承保护好并融入我们的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完善,使它有尊严地走向未来,让我们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单霁翔说,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要文化要素和自然要素共同保护;二是要保护那些动态的、活态的东西;三是保护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古代,而且要包括近代、现代、当代的内容;四是要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包括大运河商品贸易、人口交流、文化交流的廊道;五是不仅要保护好宫殿建筑、寺庙建筑等文物,还要保护好大运河沿线的工业遗产,还有那些寄托乡愁的老字号;六是不仅要保护物质要素,还要保护非物质要素。德州应该深入研究德州大运河的价值,并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效利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2022年4月28日10时,位于德州市的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随着节制闸缓缓升起,汩汩流水奔流而至,京杭大运河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全线通水。

“从古至今,运河早已与德州沿岸百姓的生活融为一体,世世代代的运河两岸的老百姓对运河最有感情。”单霁翔说,如果让运河越来越美好,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大家都能够从喧嚣的大城市到运河边上来开展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那么,运河周边的民众就会更有自豪感,同时也会为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传承的目标是让大运河“保起来、美起来、‘活’起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