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德州(明清皇帝在德州城的足迹)

文|马惠彬

元代德州(明清皇帝在德州城的足迹)(1)

随着大运河的贯通,德州便成为“九达天衢”“神京门户”“漕挽之咽喉,而畿辅之藩篱”。特别是明清两代,南北政治、经济往来频繁,德州留下了朱棣、康熙、乾隆等诸多皇帝的印迹。其中,仅康熙、乾隆两个皇帝,在德州题诗达百余首。

明朝:德州医生医好皇妃

《德县志》古迹篇记载:“皇殿在城西河上,明永乐、宣德间,车架往来两京,尝(常)驻于此。旧在运河西岸,清雍正十二年河西徒,出河东岸,废圮已久。”

《康熙志》记载:“行宫在城西河东浒,明永乐、宣德车架往来两京,皆驻此。至今名为‘皇殿’。”朱棣当上皇帝后,产生了迁都北京的想法。通过“靖难之役”,他深知德州城的重要性,便将德州城当成了南京和北京之间的联络点,在德州城西的运河西岸,建了一座规模浩大的“行宫”,时名“皇殿”。这期间,永乐、宣德皇帝多次驻跸该行宫,直到明宣德年间,因运河水患,该宫殿被毁。清雍正十二年运河西迁,该宫殿的遗迹自然落到河东。清末诗人吴修风曾作诗《皇殿行宫遗址》:“西风摇落故宫秋,野厥残花隐碧流。日暮毁垣人尽去,寒鸦飞上石桥头。”说明清末该宫殿的遗址还在。

明嘉靖《德州志》上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朱棣有次住在皇殿,其宠妃忽然得病,随行太医束手无措,德州镇守穆肃推荐了当地外科名医郭义甫,郭大夫奉旨入行宫治疗,上午十时左右用药,不到下午七时病情稳定。朱棣非常高兴,当即赏赐了羊、酒和丝质的罗衣,并派宦官王彦将郭义甫送回家中。

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朱瞻基,身为太子时曾在德州“银安殿”(也叫广川楼)里住过。德州“银安殿”始建于明洪熙元年(1425年),位于今前进街的安德旱馆驿中。

清朝:康熙乾隆常来德州

清康熙二十三年至四十六年(1684年-1707年),皇帝曾六次南巡,每次都在德州城停留过。根据《乾隆实录》记载,乾隆十六年至四十九年(1751年-1784年),皇帝先后六次南巡江南,五次东巡泰山、曲阜,来回路上时常驻跸德州。

时任山东巡抚的钮祜禄·爱必达,为了讨好乾隆,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在德州城南为乾隆帝修了一座行宫,名曰“德州行宫”,位置在今人民公园处。因德州行宫旁,有当年燕王朱棣使用过的“恩泉井”,故又名“恩泉行宫”。

这座行宫建筑宏伟豪华,园林造景典雅优美,各种门廊、房屋计130间。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皇帝首次驻跸该行宫时,感慨奢侈之风,写下了《德州行宫示山东大小诸吏》诗一首,以“未敢深宫自晏居,万民得所乐宁如”诗句,告诫山东大小官吏。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乾隆两个皇帝为德州题诗达百余首,对德州的景物、民生等进行了描述:康熙第一次南巡时曾写下《次德州即事》:“近郭人烟集,遥天月上初,析寒添夜漏,不寐但看书。”

乾隆驻跸德州时,也多次凭吊古迹,视察城景,有感而发,写下了大量诗篇,如《驻跸德州题董子祠》《过德州》《徒骇河》等。

乾隆曾留墨宝于清真寺

一、康熙帝留“寒绿堂”匾额。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康熙帝携太子胤礽、皇四子胤祯、皇十三子胤祥等南下,准备巡视黄河工地,十月初四驻跸德州。哪知皇太子胤礽突患急症,不得不在德州住了下来。几天后,太子病渐好转,康熙帝心情随之转晴。这期间他召见了告老还乡的原户部侍郎田雯,并亲书“寒绿堂”匾额赐给了他。

二、乾隆帝留“清真寺”匾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皇帝南巡,驻跸德州行宫。四月初二早巡市景时,巧遇南营清真寺过“开斋节”,进寺后留“清真寺”三个大字。此匾在“南营清真寺”门上一直挂到“文革”前,今按原样仿制仍挂在寺门上。

三、乾隆帝留“德水耆英”匾额。乾隆三十年(1765年)皇帝南巡,驻跸德州行宫。正月廿四这天,他在行宫里召见了告老还乡的德州名士、原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亲书“德水耆英”匾额赐之。另外,康熙四十一年(1702)十一月,康熙帝南巡(视河工)回京驻跸德州时,曾召见萧惟豫并蒙赐御书一幅。

据传康熙大赞德州扒鸡

一、康熙禁抽烟。在《清稗类钞》中,记载了一个康熙在德州禁烟的故事:康熙一直反对抽烟,驻跸德州期间他对大臣们讲,自己平生不好饮酒,最讨厌的就是抽烟,每见大臣在巡抚帐房偷偷抽,就很生气。而此行恰恰有两位烟瘾很大的大臣,即史文清和陈文简。他们随康熙在德州暂住时,终日“吞云吐雾”,康熙皇帝便有意教育一番,下旨赏赐给每人一个水晶烟管。结果二人“偶呼吸,火焰上升,爆及唇际”,既尴尬又苦不堪言。第二天,两位大臣便戒了烟。

二、康熙吃扒鸡。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康熙第四次南巡。《清实录》记载:“康熙住在德州旱馆驿”。但民间盛传康熙住在田雯家,田雯还用“德州扒鸡”招待了康熙皇帝。话说:田雯虽曾做过贵州抚巡、户部侍郎等高官,但他为官清廉,囊中羞涩,家中既无名师御厨,又无海味山珍,拿什么招待圣驾呢?他灵机一动,派人买来几只刚出锅的上好扒鸡,用家乡的特产来为皇帝接风洗尘。康熙帝一尝,味香肉鲜,连连称赞,不觉脱口而出:“真乃神州一奇也”。可见,咱们德州扒鸡有多大的魅力,就连皇帝都赞叹不已。当然了,这不过是传说而已。

三、孝贤皇后逝于德州。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月初,乾隆帝携皇太后、皇后东巡泰山。同年三月,车驾回返。三月十一行至德州,乾隆一行弃轿登舟,准备乘船回京。不料,当晚皇后富察氏突然死在船中。关于皇后的死因,《乾隆实录》里只记了一句:“驾至德州登舟。亥刻,皇后崩。”

这里只有两点信息,第一,皇后死的地点是停泊在德州的船上。第二,皇后死的时间是晚上亥时,即相当于现在晚上十点左右。至于死因,没有写明,很可能有难言之隐。但民间流行的说法是:当晚,乾隆皇帝兴致大发,在御舟上欢宴玩乐,富察皇后出来劝阻,乾隆非但不听,还醉醺醺地当众打了皇后。富察氏作为母仪天下的一国皇后,当众被打,羞愧难当,一头扎进了冰冷的运河中。众人惊慌失措,乾隆一惊,酒也醒了,赶紧命护卫随从救人。皇后被打捞上来后早已断气。乾隆悔恨交加,悲痛万分。第二天,乾隆亲自扶柩回京,追封富察皇后为孝贤纯皇后。

皇帝为德州留诗70余首

要说皇帝给德州留诗之事,当数康熙乾隆两个皇帝,他俩在德州写的诗联计达70首之多,对德州的景物、民生等进行了描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康熙第一次南巡。十月初五到达德州驻跸德州南关。看到德州市井兴旺、人烟汇集的夜景非常高兴,当即兴写下了《次德州即事》:“近郭人烟集,遥天月上初,析寒添夜漏,不寐但看书。”

乾隆皇帝,每次住德州都要写咏德州的诗作。乾隆十三年(1748年)春,他第一次来德州时写下《旋跸过德州》一诗:“幸鲁过德州,柳梢初放青。麦垄纵未萎,黍田犹待耕。连朝风势作,每与云相争。哀此齐鲁民,何独连歉丁。一日增百忧,往返愧此程。”

后又写:过运河〈五言古风〉海运便而险, 河运艰而平; 舍便宁就艰,计画真老成;疏导想前规, 转输达帝京; 我来渡浮桥,汹涌闻波声;岸旁柳已绿,渚畔禽争鸣; 一派江乡景, 谋目恰称情; 巨艘列河干, 截漕罢长征;酌兹损益道, 念彼茕独氓。

繁露台〈七绝〉:天人三策对贤良,已见春秋大义张;那更高台演繁露,转思董子失之详!

乾隆驻跸德州时,多次凭吊古迹,视察城景,故多次有感而发,写下了数十首诗篇,如《驻跸德州题董子祠》、《过运河》、《过德州》、《徒骇河》、《阅哨马营减水坝作》等。

明清以来,多位皇帝驻跸德州,给留下了诸多宝贵的文学遗产,我们不仅为德州的历史骄傲,而且要保护、研究这些这些历史遗产。

1、见《德州志·振河阁记》。

2、《德县志》卷四古迹篇。

3、清·乾隆二十七年,系公历1762年4月25日 ,农历壬午年四月初二,伊历1175年10月1日,即伊斯兰教的开斋节。

(作于2020年10月13日)

元代德州(明清皇帝在德州城的足迹)(2)

马惠彬,一九四四年生于德州市德城区桥口街,男,大学文化,企业退休员工。由于我生在运河边、长在德州城,对运河、对德州历史有着特殊的感情。故2005年退休后,便介入了对德州地域历史及德州运河文化的研究,先后写出了有关德州历史和运河文化的文章350余篇200万余字。并先后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上发表了260余篇。写出了各种类型的诗词歌赋等近300余首,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里发表了百余首。已出版了《德州史话》 一、二集,《北厂志》、《桥口街志》、《水兽旱船》等书籍。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