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音乐家柏辽兹作品(早期浪漫主义法国音乐家)

法国音乐家柏辽兹作品(早期浪漫主义法国音乐家)(1)

今天我们来接着介绍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

——法国作曲家柏辽兹。

01

法国音乐家柏辽兹作品(早期浪漫主义法国音乐家)(2)

之前我们介绍了他的标题交响曲《幻想交响曲》,今天我们来介绍他的另外两部交响乐代表作品。

柏辽兹的第二部交响作品是为中提琴和管弦乐队而作的交响乐《哈罗德在意大利》(1834),这是根据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长诗《哈罗德漫游记》的四个场景而作的,共有四个乐章,主要主题由独奏中提琴奏出,有些像协奏曲的写法,但独奏者并不像一般协奏曲那样突出。

据说帕格尼尼因此而拒绝演奏它(这部作品受帕格尼尼委托而作,但未按委托写成小提琴协奏曲。中提琴时而独奏,时而助奏,时而和乐队交融,意在刻画哈罗德这位孤独的浪漫主义艺术家的形象)。

实际上乐队的处理也有些像室内乐,中提琴的旋律也运用了一个固定乐思,在各乐章中反复出现,与乐队的其它主题完美地结合。末乐章对前面乐章的主题作了总结。

02

法国音乐家柏辽兹作品(早期浪漫主义法国音乐家)(3)

五年后的1839年,他写出了他的戏剧交响乐《罗密欧与朱丽叶》,他认为莎士比亚代表了诗意的语言的顶峰。莎翁的戏剧表情的真实和形式结构的自由在柏辽兹的心灵中得到了直接的反响。他在乐队中像贝多芬那样运用了合唱和独唱,整个作品共有七个乐章,声乐出现在前奏和其它三个乐章中。

作品既保持了古典交响曲的一些特点,又像是一部没有舞台表演的歌剧。在总谱的前言中,作者阐述了作品的标题,可以看作《幻想交响曲》的标题思想的延伸,其中“玛珀仙后”的谐谑曲尤其富有浪漫主义的神奇想象。

在表现罗朱爱情与死亡的两个场景时,柏辽兹采用了无声乐的纯器乐语言。他在前言中指出,器乐的语言更丰富、限制也更少,对于他的表现目的来说,这是无可比拟的更有力量的手段。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戏剧交响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第三段:

- 配音 -

樊子慕

- 文字 -

潘洁

- 策划 -

王波、王丰、周宛鹿、李泽召、薛泽旭

- 编辑 -

张娴、潘娴、郭周帆、徐君宜、张玉、罗丽敏

- 排版 -

林胜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