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深圳三和(最富有的深圳最落魄的三和)
深圳是一座只有40岁的年轻城市,却已经是亚洲第五大经济之都,更是全亚洲重要城市里,经济增速最快的。
如果能维持此增速,15年后,深圳将成为亚洲第一。
别以为不可能,40年来,深圳本身就是屡创奇迹,再创一个奇迹,一点都不难。
但就在这个经济奇迹、活力无限的地方,却藏着一个死气沉沉的“贫民窟”,里面生活着闻名海内外的“三和大神”。
三和不算一个地名,它位于深圳龙华新区,那里有一个大型的职业介绍所“三和人才市场”,大家就把聚集在三和人才市场的人,以及所生活的区域,称为三和。
在三和生活的,绝大部分是90后和00后,他们身强力壮,却懒惰至极,你以为他们精神颓废,但他们却自认悠然自得。
在三和的年轻人,干一天玩三天,白天四处闲逛,晚上睡大街;吃5块钱一碗的面,喝2块钱一大瓶的水,抽5毛钱一根的散装红双喜,在臭气熏天的网吧里呆到天明。
混吃等死,得过且过,挣扎在城市边缘,在生存的极限自我麻痹。
是深圳这座城市抛弃了这些年轻人吗?
并不是,虽然深圳高科技公司多,但低端工种还是有的,哪怕你去送外卖,勤奋点,一个月也能收入一万以上。
真正抛弃三和大神的,是他们自己。
02三和的年轻人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
早上五点,在深圳的人力市场外,一个青年奔跑着大声说:“都醒醒,日结来了!”
于是睡在人力市场外走廊下的三和青年们被纷纷唤醒。
他们坐起来,在心里快速地盘算着。
自己手上的钱够不够撑过今天?要不要去干日结的活儿?日结的活儿累不累?能不能再混一天?
所谓日结,就是“一日一结”的意思,特指那些当日工作完成后,马上结算工资的工作。
至于日结的工种,主要就三种:快递、施工、保安。
三和青年们最不喜欢的日结工作就是快递,因为快递日结不仅工资低,每小时最少才9元。
而且劳动量还大,需要扫描、打包装、装卸货,连续劳动时间长达10小时。
工地施工的工作则分为工资较低的大型户外工地工作,和工资较高的室内装修这样的小工地工作。
小工地的活儿精细具体,很难偷懒,因此报酬也稍高,在180~220元之间。
至于保安的工作,除了对身高和着装有要求以外,其实是一份轻松可以偷懒的工作,深得三和青年喜爱。
三和青年之所以喜欢日结,是因为自由,不必被工厂束缚。
日结的工作有的是早上开始工作,晚上回来,也有的是像快递这样的晚上去工作,早上回来。
但工时都差不多,都在8到12小时左右。
盘算清楚的三和青年们,有的决定再玩一天,就倒下在地上继续睡了,这样的青年,一般是兜里还有几个钱的。
而兜里没钱的则快速起身,一路小跑,把招工者团团围住,只要感觉岗位合适,就交出证件,熟练地登上招工者的车,等着被拉到工作地点。
在三和,如果一个人真想工作,总会找到的。
工厂招聘的多数是低技能外来务工人员,要想成为工厂的正式员工,一般对年龄、学历、经验和技术有一定要求,而那些不达标的应聘者,就只好去做像日结这样的短期工。
然而工期越短,务工者的工资越低、保障也越差,这却也是三和青年们最喜欢的自由的工作方式。
所以这些年轻人并不是找不到工作,也不是找不到能赚钱的工作,所谓的困境,完全是他们自愿的。
03三和青年们过着怎样的一种生活呢?
他们往往来到三和最出名的一家叫“大风面馆”餐厅填饱肚子。
大风面馆出名,并不是因为食物美味,而是因为他家可以用最简单的食物,做出量最大最便宜的面食。
五元一碗的肉丝粉面、1.5元的茶叶蛋、2元的萝卜海带汤、6元的鸡腿和8元的猪脚,就是全部的菜单。
老板收钱找钱和抓面条,用的都是同一双没有洗过的手。
在三和,食品卫生远没有价格低廉重要。
三和青年往往只有一身衣服,这身衣服一般会连续穿上近一个月。
他们几乎不会洗衣服,衣服都是一次性的,干活弄脏了就脱下来直接扔掉,再去二手衣裤摊位上买一件衣服穿。
三和有一处二手衣物摊,通常一件上衣卖5~10元,一条裤子卖10元。
这些二手衣服,有从垃圾堆里捡的,有的是偷来的赃物,有的甚至是殡仪馆里死人的衣服。
三和青年们也都很清楚这些衣服的来源。
但不管如何,这个二手衣物摊以极低的价格给三和青年们提供了一个穿衣方案。
三和青年也有“消费升级”的需求,那是抽烟和吃水果。
当然,他们钱不多,也衍生了奇特的交易方式。
小商店会把一盒烟拆开卖给三和青年,五毛一根。
路边的水果摊上,卖的也是被薄薄地切成片的西瓜,一元一片。
三和青年们住的小旅馆,就是一股脚臭夹杂着汗臭,混合着厕所里的尿骚味扑面而来。
可是也不能挑剔更多了,毕竟一个床位才15元。
发霉发黑的床架、硬硬的床板、快速爬过的蟑螂和臭虫、黏糊糊的不知道多少人躺过的席子,这就是全部了。
有些人实在没有钱,就会去睡大街。
三和青年们给睡大街起了一个暗语,就是睡“大酒店”。
比如,睡在海新人力市场外,就美其名曰“睡海新大酒店”。
“没睡过‘海新大酒店’,就不算来过三和。”这是三和青年自嘲的话。
除了衣食住,三和青年也有娱乐项目,就是去网吧。
一块五一个小时,包夜更便宜,只要八元。
三和青年的娱乐,除了在网吧玩游戏,还有买。
玩和赌博是让一个三和青年彻底一贫如洗的最快方式,让他们成为一无所有的“三和大神”。
除此之外,手机也是很重要的娱乐,三和青年在手机上消磨时间,在手机上完成工资结算等等。
但手机并没有帮助他们联入世界,反而让他们进一步脱离了这个世界。
04那么一大群年轻人,都是怎么来的呢?
三和青年的父辈,往往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
许多三和青年,就是曾经的留守儿童,他们没能接受很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他们对家庭和责任感的观念更淡漠,也没有父辈那种“辛苦打几年工然后回老家盖房子”的信念。
却因为生在互联网时代,获得了更多信息和娱乐方式,变得更向往自由,也更爱注视着阴暗面。
他们觉得工厂是榨取他们剩余价值的黑心工厂,招工的也都是黑心中介,自己家里没钱,也没有什么人脉,学习技术也没有意义,不会有人把真本事教给自己的,要学也都是做些可以被替换的工作,等等。
他们将一切挫折归结于缺乏社会资源,却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他们自己不想承担任何责任,不想正视社会和家庭,乃至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才真正一步步地陷入了绝境。
大城市没有排斥他们,而他们是试图抵制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
他们不愿意回老家种田,也不愿意做生产线上一个可替换的零部件,更不愿意日晒雨淋去送外卖。
抵制工作的结果,只能是成为在生存线上挣扎、混吃等死的躯壳。
05在三和青年中,不是没有人对三和的生活产生极度的厌倦。
不过他们并没有摆脱行尸走肉状态的底气,没有工作技能,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离开三和就要抛弃现在“轻松”、“闲适”的生活,过上辛苦劳作的“苦日子”。
而他们记得很清楚,自己是为了逃离辛苦劳作的“苦日子”才来到三和的。
三和青年的离去有三种可能:个人觉醒、失去日结工作、底层生态变化。
个人觉醒应该是最难的,他们要是能觉醒,也不至于沦落到这个地步。
失去日结工作,有可能逼迫他们走进工厂或找一份较为长期的工作。
但在深圳,经济非常多元,总有一份工作能满足三和青年闲散的需求。
而生态改变,对三和青年的影响,是最有效的,那就是三和区域整体租金的上涨。
三和虽然处于深圳的边缘区,但也是位于最发达的城市,随着深圳和中国的发展,租金上涨是不可避免的。
租金上涨,就意味着在三和的生活成本上涨,吃穿住,都要涨。
哪怕三和青年找到了日结工作,也无法支撑在三和的生活成本,这时,他们想不改变也不行了。
但对于已经完全堕落的部分三和青年来说,生活成本上涨,也不是什么事。
不要低估了人的忍耐力,吃不起就到饭馆找剩饭,穿不起就自己去垃圾桶找旧衣服,住不起,就一直睡大街,深圳的冬天不冷,不会出现“路有冻死骨”。
你说,三和青年会不会因为生活窘迫而反社会、去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呢?
这些三和青年还有这份热血的话,也不至于颓废成这样。
从古到今,“造反”的人,都是努力了还吃不饱饭,而三和青年,是完全不想干活,你让他干坏事都懒得动。
06三和的困局,或许正因为它是三和。
一个被称为“眼镜哥”的三和青年,眼镜在三和青年中是罕见的,他看着像是个“文化人”。
眼镜哥原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广告推送。
他来到三和的原因,和其他三和青年不太一样。
一开始,三和青年在网上火了,各种新闻和社交媒体、甚至海外的纪录片的镜头,都纷纷聚焦在这些年轻人身上。
“眼镜哥”也作为一名观众,被他们的故事吸引,很受触动,于是他来到三和体验生活,也会时常救济帮助特别困难的三和青年。
但几个月以后,他就迅速成为三和青年的一员,甚至沦为其中过得最差的那种,他可以不铺垫任何东西,直接躺在小巷肮脏的地上。
眼镜哥带着猎奇的想法来到三和,满足了好奇心后,也不想离开,而是喜欢上了这样的生活。
他说这里热闹、有意思,正是他想要的。
那么,眼镜哥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眼镜哥只有28岁,可来到三和以后,他就一直说,自己老了,很多事情做不了了。
从深圳闹区的励志青年,来到三和沦为废物,眼镜哥没有经历我们认为的什么重大打击,仅仅是受到了三和的氛围影响。
一个待了两年的三和青年说过这样绝望的一句话:“三和就是一个死人坑,来了,就别想离开。”
如果我们某一天也进入了这样的一个“死人坑”,我们能不能爬出来?我们会不会也成为了三和青年的一员?
有人说,是社会抛弃了三和青年。
但我认为,是三和青年自己抛弃了社会。
当社会在发展时,他们龟缩在自己的思维中,怪体制、怪父母、怪城市、怪工厂......怪一切不让他躺着就能过好日子的人和事。
当然,他们也有可能在反省,但三和的氛围就像一个黑洞,让他们无法逃离。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狐狸先森几点钟
我们一起涨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