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事例简略 民族团结一家亲
来源:天山网
7月13日,海拉提给村民展示小时候和王具珍老人的孩子共用的一张摇床。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韩亮 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姚刚 任江报道)7月13日,一支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摄制组来到乌苏市九间楼乡詹家村拍摄,他们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一张小小摇床。
“摇床是我爷爷年轻时找人制作的,有70多年历史,我们兄弟姊妹都使用过它。”43岁的村民海拉提·托依白克告诉记者,摇床只能1岁前的小孩使用,“听家人讲,我小时候用完闲置了,我的父亲听说村里有需要的人家,便主动把摇床送过去。”
在此后40多年时间里,这张摇床在27个各族家庭之间传借,30个娃曾在这张摇床里酣眠。如今,他们中年纪最大的60岁,最小的4岁。这张陈列在九间楼乡农耕文化园民俗馆中的摇床,俨然已成为村民的“传家宝”。
1979年初,海拉提使用摇床不到1年,村民王具珍的双胞胎儿子周海洋、周海龙出生了。摇床被借到她家后,派上了大用场。“我们家小孩多,有了摇床帮我‘带娃’,就不耽误我干家里活计了。”王具珍说,也许是因为同睡过一张摇床,他们三人就像亲兄弟一样,海拉提还认她做干妈。
“小时候,干妈给弟弟做的布鞋放在床底,我看到拿来就穿,干妈一点没怪我。再做新鞋时,她给我做了一双。”海拉提说,“我是穿干妈做的布鞋长大的,10年穿烂的有20双。”海拉提的母亲去世得早,结婚时,他邀请王具珍作为自己的家长出席婚礼。
摇床在传借的同时,也传递着友情、亲情。两家人的第三代——11岁的叶德力·海拉提和9岁的周富瑞也成为好朋友,他们同样是睡着这张摇床长大。
2017年4月,海拉提的小女儿出生,他想起了儿时用过的摇床。多方打听,在村民哨子堂家中找回了这件“宝贝”。“摇床扶手上有27道刻痕,每个使用过的家庭就会在上面留下一道。这么多年过去了,摇床还跟当初一样结实。”海拉提说。
2019年8月,九间楼乡筹建农耕文化园,收集各类老物件,海拉提和哥哥居来提·托依白克把摇床捐献给农耕文化园。
“40多年的时间里,摇床在不同民族的家庭辗转。变的是使用者,不变的是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情。”九间楼乡副乡长贾荣霞说,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往事,他们多方走访,搞清楚了这张摇床的不凡历史。
乌苏市农业农村局驻詹家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常洪江说,摇床展陈以来,已有超过2万人参观,“摄制组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欧洲拉美地区语言节目中心。不久的将来,摇床的故事将传到世界各地。”
本文来自【天山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