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典故发生地(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每年的农历二月二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人说是“龙头节”,也有叫“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的。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大家众说纷纭,今天80后励志网来说说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有两种版本:

一种是民间传闻,老农说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故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二月二龙抬头典故发生地(龙抬头的传说故事)(1)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专家说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雨水也会多起来。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下面整理几个关于“二月二的”的传说故事:

第一个故事,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有关,她便是被唐太宗大大称为“媚娘”的武则天!

武则天的故事:

她被很多人称为天生的政治家,经过不懈的努力,在67岁时登上帝位,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

虽然她很高兴,但是,这一行为却惹怒了玉皇大帝,大家也知道,玉帝老哥可不是什么善茬,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

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见民间的哭声,看见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

玉帝得知,气不打一处来,便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善良的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次年农历二月初二的时候,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

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负责看管的太白金星大哥看花了眼,以为真的是金豆开花,便告知了玉帝,玉帝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二月二龙抬头典故发生地(龙抬头的传说故事)(2)

从此,民间便形成了“二月二,炒玉米”的传统。

关于二月二的由来,还有一种传说,这个故事主要围绕尧王来讲

尧王的故事

传说尧王的父亲帝喾(帝俊)共有四个王妃:姜嫄、简狄、庆都、常仪。

本来常仪的地位最低,可自从生了儿子,众人就另眼相看了。

庆都一直为没有儿子烦恼,有一个善(八)良(卦)的女巫告诉她,神母庙求子很灵验,只要真心实意,没有不成的。

庆都照女巫说的,在元宵节的晚饭后,去庙里摆上供品,然后恭恭敬敬地磕了仨头,双手合十,祈求神灵赐子。

一天夜里,庆都梦见一条赤龙追随,从此,就怀孕了。

到了第二年的二月二,先是电闪雷鸣,后又艳阳高照,院子里一道金光照耀,孩子降生了,起名叫放勋,就是后来的尧王。

放勋聪明伶俐,从小就惹人喜爱,长大当了帝王后,每到二月二这天,就同百姓一起耕田。

二月二龙抬头典故发生地(龙抬头的传说故事)(3)

帝王耕田的习俗就这样传了下来,

集上卖的木版年画,“皇帝爷爷使金牛”,就是由此而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