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比较好的单反相机:你知与不知的单反相机发展史
美能达首台135单反相机SR-2。
第二部分:135单反相机登上历史舞台
『1936年:首款135单反』 1933年,德国公司Ihagee发布了采用127底片(片幅为60×40mm)的VP Exakta(VP=Vest-Pocket)单反相机。与当时主流的3英寸×2英寸画幅相比,这款相机的体积已经非常小了。随着徕卡、蔡司等公司相继推出采用135胶卷的旁轴相机,Ihagee基于VP Exakta进行了改良,于1936年推出了世界第一台135单反相机:Kine Exakta。【引用】
首款135单反相机Kine Exakta。
同一时期,前苏联公司Gomz也设计了一款名为『Sport』(俄文为『Cnopm』)的135单反相机。这款相机于1934年10月首次发表,但直到1937年才正式投入生产。Gomz后来更名为Leningrad,再后来则变成了我们所熟悉的『Lomo』。
前苏联公司Gomz生产的135单反相机。
扩展阅读:35mm底片与135相机 1913年,徕卡(Leica)相机创始人、德国照相机设计师奥斯卡•巴纳克(Oskar Barnack)制造了一款采用35mm电影胶片、可拍摄36mm×24mm规格底片的小型相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台35mm相机,被后人称之为『原型徕卡』(Ur-Leica)。这款相机在一战结束后投入生产,其中一台1923年生产的0系机型,在2012年5月以170万英镑(约合1722万元人民币)天价拍出。【引用】
第一台35mm相机Ur-Leica。
早期的35mm胶卷,片盒与胶卷是分开销售的,并且每个相机厂家的片盒标准都不相同。直到1934年,柯达(Kodak)公司推出DLC(Daylight Loading Cartridge)型一次性胶卷后,使用者终于不再需要暗房、暗袋来更换胶卷了。由于这种胶卷的生产编号为135,所以大家将其称之为135胶卷。【引用】
顺理成章的,采用135胶卷的相机被大家称之为135相机。
柯达公司生产的Retina Reflex III单反相机。
柯达公司的135胶卷是为旗下Retina系列相机而设计的。而这个相机系列的名称,与苹果公司倡导的视网膜液晶屏的英文完全相同。两者都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不得不说是一个有趣的巧合。
『1939年:实现反光镜自动复位』
我们知道,单反相机的反光镜拥有两种工作状态:取景时,反光镜处于落下位置,将通过镜头的光线折射到取景器上;而在拍照时,反光镜随着快门按钮的释放而升起,让光线到达焦平面并形成影像。不过,早期单反相机并不具备反光镜自动复位功能。这意味着完成一张照片的拍摄后,取景器会保持黑暗状态,需要使用者手动落下反光镜后才能进行下一次拍摄。
这种情况直到1939年德国公司KW推出Praktiflex后才得到了改变。其实,Praktiflex的做法非常简单,它只是让反光镜在拍摄完成后,可以随地心引力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让使用者无需额外操作即可进行下一次拍摄。【引用】
首次实现反光镜自动复位的Praktiflex单反相机。
扩展阅读:关于Praktica KW在二战后更名为Praktica(音译为『百佳』或『柏卡』),后来成为蔡司公司的子公司。时至今日,几经辗转后的Praktica品牌已经与蔡司没有太大关系了,旗下便携数码相机基本采用了外购零部件、组装、贴牌销售的模式。少数产品与爱国者、明基的数码相机几乎完全一致。
现在的柏卡数码相机广告。
『1949年:实现眼平正像取景』
自17世纪起,无论是单反式暗箱还是早期单反相机,在使用腰平取景时,取景画面在左右方向上都是相反的,这很不利于抓拍时使用。为了能够实现眼平正像取景,蔡司公司从1937年开始着手设计采用五棱镜取景器的单反相机。但由于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一项目被迫中断,直到战后东德蔡司工厂恢复生产后才被重新提上日程。
通过五棱镜实现眼平正像取景的Contax S单反相机。
1949年,东德蔡司(Zeiss Ikon AG)在德国莱比锡(Leipzig)春季博览会上正式展出了采用五棱镜取景器的Contax S。型号中的『S』是『Spiegelflex』(镜面反光)的缩写,但『Contax S』的字样只出现在包装盒上,而没有蚀刻在机身上。
Contax S单反相机的广告。
扩展阅读:蔡司公司简史
1846年,卡尔•蔡司(Carl Zeiss)在德国耶拿(Jena)创建了蔡司公司,并于1888年开始制造摄影器材。蔡司公司在德累斯顿(Dresden)、斯图加特(Stuttgart)和耶拿都设有工厂。
1945年2月,德累斯顿遭到盟军轰炸;二战结束前期,耶拿工厂亦被盟军占领。此后,美军在向西撤退时将126名蔡司高级员工带到了自己的属地,并将蔡司基金会迁移至斯图加特成立了Carl Zeiss AG。
在美军撤离之后,苏军将两个工厂内的大量生产器具作为战争补偿运回到基辅(Kiev),从此奠定了俄系光学仪器的生产基础。虽然历经两轮洗劫,但蔡司工厂仍旧在耶拿得到了重建(VEB Carl Zeiss Jena)。从此形成东德蔡司耶拿、西德蔡司基金会的局面。
1953年,东德政府宣布禁止两家蔡司公司再进行任何合作。自此之后,一直到1979年之前,双方陷入到漫长的商标纠纷之中。1989年,两德合并。1990年,蔡司耶拿公开表示希望并入到蔡司基金会中。到了1991年,蔡司耶拿下属企业陆续并入蔡司基金会或被出售。【引用】
不同时期的蔡司公司logo。
『1952年:日系单反相机的诞生』
1952年,东德蔡司申请了『Pentax』(PENtaprism conTAX)和『Pentacon』(PENTAprism CONtax)两个商标,含义均是『带有五棱镜的Contax』。其中,『Pentacon』曾被用于Contax S的后续型号,而『Pentax』则被卖给了日本旭光学(Asahi Optical)。
同在1952年,旭光学以Praktiflex为原型制造了日本首款35mm单反相机Asahiflex。随后又在1954年,为其后续型号Asahiflex IIb配备了『快速自动复位式反光镜』。
具备快速自动复位式反光镜的Asahiflex IIb单反相机。
1955年(一说1956年),日本猎户座(Orion)公司推出了日本首台采用五棱镜取景器的135单反相机Miranda T。随后公司名称亦更改为米伦达(Miranda)。【引用】名气更大的旭光学Pentax,则是在1957年发布的。
从1958年起,佳能(Canon)、尼康(Nikon)、美能达(Minolta)、雅西卡(Yashica)等厂商也开始生产单反相机。世界摄影工业的重心逐渐从欧洲向日本转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