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牡丹亭选段游园惊梦(广播节目戏曲专题南京)

原文作者:江苏台梨园漫步

该节目曾经获得“第九届东方畅想全球华语广播创新节目大赛”优胜奖,作品着眼于南京,展现近年来昆曲的历史传承和发展变化,从传统昆曲讲到普通人对昆曲的热爱,再讲到昆曲与先锋艺术及昆曲与时尚的结合,意义深远。

作品采用当下流行的穿越方式讲述一门古老的艺术,串联起丰富而多样的昆曲存在表现方式,非常具有新意。节目风格清新,文字优美,带领人们走进如诗如画的境界,移步换景,仿佛在游园当中感悟到昆曲的独特魅力。节目音响丰富,制作浑然天成,营造了一个浓厚的昆曲氛围,让人们感受到昆曲的美。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有些人可能觉得昆曲离我们很远,作品则敏锐地发现生活当中的昆曲元素,发现昆曲的悄然变化。作品将优雅的昆曲与现代城市生活形成一种对照,引发人们去反观内心。

黄梅戏牡丹亭选段游园惊梦(广播节目戏曲专题南京)(1)

《南京·游园惊梦》附节目文字稿:

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江苏文艺广播戚欣、刘璐、王海荣创作的戏曲专题《南京·游园惊梦》。

【南京的早晨汽车、地铁等音响

每天,南京城都在忙碌和喧嚣中醒来,接受着日新月异的改变。9月27日,这是个平常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匆匆赶路,一头扎进地铁,不料竟和一个戏曲人物撞了个满怀,那一袭戏装亮丽而惊艳,俨然一个活生生的“杜丽娘”,刹那间我怀疑自己走错了时空。

【地铁里的昆曲 原声

没错,我没有走错时空,定下神来我才知道,这其实是单雯、施夏明、张争耀等青年昆曲演员在地铁奉献的一场特别演出,《桃花扇》《牡丹亭》《长生殿》等昆曲名段悉数登场,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游园惊梦”。

在现场,我遇到了本次演出的组织者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院长柯军:

【采访录音 柯军

演员接触到身边的活生生的人,我认为对昆曲本身就是一个呼吸,所以说对于昆曲来讲它也应该走到生活中去,离生活近一点,离大众近一点。

【昆曲音乐

身处在飞驰的地铁里,聆听着婉转悠扬的昆曲。当有着六百年历史的迤逦之声流泻而出的时候,匆匆的脚步停留了,世界也因而安静了。

【昆曲道白

生:小姐,随我来!

旦:哪里去?

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传入南京后,在明朝洪武年间被定为国剧。南京坐拥十朝都会的历史,怀抱水月秦淮的秀美,从此她用深远厚重的文化积淀滋养着昆曲,成就着昆曲的美,也成就了昆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不朽传奇。今年是昆曲申遗成功十周年,这十年,南京人或许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昆曲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离我们越来越亲近。

今年,南京地铁还用剧照等昆曲元素装饰车厢,打造了昆曲文化专列。我也有幸乘坐了专列,坐在飞驰的地铁里,伴随着古老的昆曲感受现代化的高速度,忽然觉得这列车似乎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我们不妨就把它当成一辆穿越列车吧,带我们去感受南京的昆曲文化,去寻找那一曲来自六百年前的委婉和优雅。

【列车飞驰音效 报站名

乘客您好,欢迎乘坐昆曲穿越列车,下一站——夫子庙

夫子庙文德桥畔的得月台是一座三层仿古建筑,楼上楼下,开满了茶社、饭店、旅游纪念品商店,马头墙上的“得月台”三个大字分外显眼。民国时代,这里是南京红极一时的清唱场所。台湾作家白先勇小说《游园惊梦》的主人公钱夫人蓝田玉本就是这里唱昆曲 “游园惊梦”的名角。1987年,白先生时隔四十年重游南京时,还特意来到这里寻找旧影。

而他此行最大的收获则是一场精彩的表演:昆曲大师张继青的一出《痴梦》让白先勇惊为天人。

【张继青 《烂柯山·痴梦》选段

从人们、无徒去了,你们快取凤冠来,霞、霞,霞帔来,来来来。

流淌千年的秦淮河水,不知目睹了多少耐人寻味的故事。我循着白先勇先生的足迹,希望找到民国时的风景,却偶遇了李香君的故居。是的,这里曾是孔尚任笔下《桃花扇》故事发生的舞台,“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耳边响起《桃花扇》中老艺人苏昆生的放声悲歌,秦淮河畔浓墨重彩的繁华风貌犹在眼前,似乎历史并没有走得太远。

【《桃花扇:余韵》“离亭宴带歇指煞”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列车飞驰音效 报站名

乘客您好,欢迎乘坐昆曲穿越列车,下一站甘家大院。

【昆曲道白

甘家大院也许是南京城中最大的一处古老宅院了。推开一扇古老的花格窗,那清丽的昆腔就袅袅婷婷地迎面吹来。

【甘家大院内学员们学唱昆曲

大厅中围坐着唱曲的人们,这是南京昆曲社的学员每周一次的练习时间。甘家为金陵望族,世代书香,甘家更把昆曲作为家教,坚持了两百八十年。在二十世纪初的南京昆曲界,老爷子甘贡三可谓声名显赫,甘家宅中也常见张学良、梅兰芳等名流的身影。

如今,走在甘家大院的幽径中,依然能够听到的丝竹似有似无地传来,带给这个城市一份久违的清幽。据说汤显祖就曾在这一带居住过,《牡丹亭》里也能找到南京的影子。一曲悠扬的昆腔犹如一丝红线,让我们看到一种古今文化的传承,而这种传承还在向更深远处绵延。

据说甘家大院古典园林实景版昆曲《牡丹亭》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现实。可以想象,假山回廊风景如画,一池碧水微波粼粼,轻帘微启,水袖轻抚,杜丽娘婉转地浅唱低吟,那如幻梦境就此展开。

黄梅戏牡丹亭选段游园惊梦(广播节目戏曲专题南京)(2)

【张继青《牡丹亭·游园》选段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列车飞驰音效 报站名

乘客您好,欢迎乘坐昆曲穿越列车,下一站——朝天宫兰苑剧场

【昆曲音乐起

在朝天宫旁边可以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这里是江宁府学的遗址,现在是江苏省昆剧院所在地。跨进这座四合院式的清代建筑,只见绿草茵茵,雕栏画栋,回廊深处就是省昆的“兰苑剧场”,已是初秋,这里却依然春色满园。

每个周末,是这里例行昆曲演出的日子,这一天将要上演的是折子戏专场。剧场不大,座无虚席,花50元,就可以和最古老优雅的艺术对话,感受昆曲深远而富有张力的艺术表现,难怪众多的昆曲爱好者们会乐此不疲。你听,那一曲笛声悠悠地响起,演出开始了。

【龚隐雷《牡丹亭·寻梦》选段

【懒画眉】最撩人春色是今天,

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

原来春心无处不下悬。

【列车飞驰音效 报站名

乘客您好,欢迎乘坐昆曲穿越列车,下一站南京钟山昆曲社。

五月一个明媚午后,我应时任南京钟山昆曲社社长徐立梅之邀去感受他们的昆歌学唱活动。

【昆歌学唱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用昆腔演唱出来,别有一番典雅悠远的韵味。一曲终了,我已经被昆歌优美的旋律和票友们的认真态度所深深感染。

徐立梅说,昆歌就好像鱼饵,传播昆歌为的是用这种老少咸宜的方式“钩”住人,等他们“上钩”,自然就会逐渐对昆曲感兴趣了。

如今,钟山昆曲社已走过了近十个年头,十年里,这一群热爱昆曲的人们走进社区、学校,组织演出,组成合唱团——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传播着昆曲,也宣传着南京。《江南春》《泊秦淮》《登金陵凤凰台》《乌衣巷》这些与南京有关的诗词让南京人听来多了几分亲切。

【昆歌《乌衣巷》 徐丽梅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列车飞驰音效 报站名

乘客您好,欢迎乘坐昆曲穿越列车,——南京大学。

就在此前不久,我去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观看了一部名叫《二零一一年九月》的实验戏剧。这出戏的舞台设计很特别,偌大的空间分布有多个表演区,同时上演着一幕幕平常而又琐碎的当代城市生活场景,观众游走其间,感受着身边发生的这种种浮躁、功利和迷茫的片段:一个被女人拒之门外的归家男人,一个上网勾引女孩子的马术教练,一个在镜子前不断换衣服的美女……而让我眼前一亮的则是一个在观众中间穿行并吟唱昆曲的“杜丽娘”。

【昆曲唱腔

【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

在众多现代人物中,“杜丽娘”一身戏装,清丽婉约,她淡然地看着这个喧嚣的尘世,让人的思绪瞬间穿越到了古代。这样一个创意想要表达什么?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戏主任、也是戏剧《二零一一年九月》的编剧、导演吕效平说:

【吕效平 采访

我们这个戏所有表现现代生活、表现当代生活的部分都是比较烦躁的、比较撕裂人心的,而昆曲作为一个对照,或者历史上的也好,或者艺术的也好作为一个对照,那么安静,那么美好。这女孩子是漂亮的,装饰也是漂亮的,整个戏妆打扮也是漂亮的,音乐也是漂亮的,比较起来像越剧是唱的还是我们人间的事情,昆曲虽然也是唱的人间的,但是经过这么多年历史的酿造,我们感觉它唱的不是人间的,唱的是神的事情,至少是唱的历史,非常幽静的。在我们这个戏里昆曲是被作为一种天外飘来的一丝神的目光在审视我们这种人间的卑微的状态。

昆曲有其安静的一面,也有她华丽的一面。今年6月的一个下午,一场名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翡翠与旗袍的邂逅”的艺术大展在某国际商场举办,伴着优雅的昆曲,时尚漂亮的职业模特,穿着《桃花扇》戏服和改良短款旗袍款款而行,昆曲霎时间站在了时尚的前沿。

【昆曲道白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昆曲音乐

毓秀江南,诞生了高贵典雅、精致美丽的昆曲。她深情承载着中华传统的美学意境和文化灵魂。穿越六百年的沧桑,那悠远的唱腔依然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梦。昆曲六百年,从水磨调到百戏之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清雅瑰丽的艺术宝藏。入遗十年,从青春版《牡丹亭》《1699桃花扇》到日常的剧场演出,让世界发现了昆曲,也让昆曲走进南京的园林深处,更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作为昆曲《1699桃花扇》的文学顾问,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非常关注昆曲的传承与传播,他说:

【余光中采访

昆曲是非常高妙的一种艺术,非常值得保留。大学生要有机会接触到还是好的。我想学校里面社团也可以有昆剧团,这样就比较有机会接触了。

余先生还说:如果以后的情人节,女孩子不以收到一束玫瑰为喜,而流行提出‘情人节一起去看昆曲’的告白,那昆曲就真的活了!

出了地铁,走在夕阳投下的斑驳树影中,心境迷醉如水,一如昆曲给人的感觉。古老的昆曲给南京这座古城更增添了几许怀旧的情调,那种淡淡的美丽与哀愁,悠远绵长,弥漫在整个城市。

而南京也给昆曲更多存在的理由,南京的白领中间正在流行一股风潮,她们沉迷于在园林中轻舞长袖拍摄昆曲写真,昆曲在南京正在以更多样的方式存在着。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说,南京的“菜佣酒保皆有六朝烟水气”。如今的昆曲更将一种从容淡定的优雅注入南京人的血液,提醒忙碌的人们慢下脚步,走进自己的心灵家园。

听众朋友,刚才您收听的是戏曲专题《南京·游园惊梦》,感谢您的收听,下次再见!

广播节目音频:南京.游园惊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