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食品网上购物平台(低价的临期食品能让你放心实现)

临期食品网上购物平台(低价的临期食品能让你放心实现)(1)

这两年,临期食品这个概念可是有点火,“买一赠一”“低至一折”的这些零食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追捧。白菜价的背后是产品临近保质期而带来的身价大缩水,让人在心动下单的同时又有点犹豫,对于想要薅羊毛的年轻人来说,能否通过这些临期食品,真正实现自己的“零食自由”?

购买临期食品的人群中中青年占74.6%

临期食品,又称“临界食品”或“临界期食品”,一般是指即将到达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食品保质期临界”标准,像罐头、饼干等标注保质期1年或更长的,临界期为到期前45天;像牛奶、活菌乳饮料等标注保质期少于15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4天。

如果食品保质期过去三分之一,一般就无法进入商超流通,而这些被下架的食品会重新入库,连同其他被拒收的食品一起,积压在厂家、经销商等手里,从此沦为“临期食品”,流入线下或者线上的临期食品折扣店。当人们还以为“抢打折牛奶”“买促销面包”都是专属于老年人的快乐源泉时,当代年轻人早就找到了自己的省钱秘诀。疫情下,这届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抠门”了。他们在网络上冲浪,从各大平台上寻找优惠券和“省钱攻略”;在直播间里寻寻觅觅,只为购物时比淘宝旗舰店多些折扣;购买“临期食品”,对很多人来说,意味着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大牌的产品,更有种“薅到羊毛”的快感。

作为典型的“临期生活”拥护者,24岁的宋雨菲每周五的超市大选购都会选择临期食材。在她看来,这些临期食品就是打工人平凡生活中的“小确幸”,“虽然购买临期食品一次可能仅便宜几块钱,但一个月去买三四次也能省下不少钱,还能避免食物浪费,可谓是一举多得。比如说是临过期五六天的酸奶买回去其实立马就能喝完,一般都不会放到过期。”

根据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临期食品用户画像可知,购买临期食品的人群中22-40岁的中青年群体占据压倒性优势,达到了74.6%。

吃临期食品的年轻人 游走在美味与变质之间

临近保质期,食品会发生哪些变化呢?年轻的孙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在某次购买临期食品的经历中就不幸中过招。“有一次,我在临期食品店内买了一袋坚果,结果一打开就有一股油臭味。”陕西省中医医院营养师尹薇表示,在购买坚果、食用油以及油脂含量比较高的散装食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储存条件是否达标,是否避光保存。否则,它们就有可能在保质期内出现哈喇味以及油脂酸钙的典型特征。“这个时候就建议消费者在食用这类食品的时候还是需要仔细判别一下口感,如果与以往吃的口感有太大变化的话,就不建议继续食用了。”

孙先生说,与自己有相同经历的网友有很多,他们都是热衷于购买临期食品的网友,为了找到更加实惠、放心的商品,为此他们还总结出了一套降低踩雷风险的原则:不买杂牌、不买自包装、不买难储存。

尹薇说:“人们普遍认为‘买临期是为了便宜,而牺牲健康’,其实不然。只要食品在保质期内、符合储存条件要求的并不用过于担心。临期并不等于过期,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食品的营养价值并不会有很大的变动。”以奶制品或豆制品举例,有的大型超市会将此类临期产品单独摆放出来,低价销售。消费者在购买这类产品时需要注意它的储存条件是什么,是否低温储存或是避光储存,这也是消费者在购买所有临期类食品时最需要关注的信息。

临期食品毕竟没有过期,看起来“物美价廉”,但是实际上,年轻消费者们要成功“薅羊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对很多商家而言,大品牌的临期商品是用来“引流”的,通过极大的折扣将消费者吸引到店后,再引导消费者购买其他毛利更高、折扣力度一般的商品。购买了一年多临期食品的宋雨菲表示,近期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越来越难占到临期食品的“便宜”了,“临期食品肯定不像在超市的选择那么多,更多的时候自己都是在一堆有瑕疵的商品里捡漏,当商家吸引到一定流量之后,就要做好吃杂牌、做商家小白鼠的准备了。”

光靠低价还不够 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9月6日上午,记者在MO-MOPARK负二层的好特卖店内注意到,原价25元466g的奥利奥原味夹心饼干目前售价19元,于2023年2月过期;原价24.9元的144g江中猴菇朗姆红提酥性饼干目前售价7.5元,于2022年11月过期;原价11.9元的星巴克星冰乐咖啡味饮品160ml目前售价6.9元,于2022年12月过期。像这样的临期商品的种类不仅包含了食品、饮料,还有玩具、化妆品等。据店员介绍,目前店内销售数据最好的商品主要以饮料、自热小火锅和面包为主,一般都是年轻人来买的会多一些。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郝渊晓表示,年轻人具有追求时尚、个性等消费的行为特点,同时疫情后部分年轻人收入下降也是临期食品走红的因素之一,所以当面对降价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对于这类人的吸引力是比较大的。

“食品的生产和流通、消费有一定的时间期限,无论是批量生产还是定制生产,产品积压或过期,都是不可能完全杜绝,因此‘尾货市场’是客观存在的。”郝渊晓认为,尽管这类临期食品的市场规模不会无限扩大,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作为一种促销策略,以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未来临期食品店的经营,无论是网上销售,还是专卖店连锁销售,都需要参考以下三点:一是经营者需要做到理念正确,消除投机心理,了解熟悉食品零售销售的规律;二是产品质量要有保障,确保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三是作为消费者,要科学、合理、适度购买和消费,防止“临期食品”变为“过期食品”,再进一步变为“生活垃圾”。 华商报记者 申伊禾 文/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