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杀杨宇霆为啥后悔(张学良晚年十分懊恼)

1990年,被软禁了50多年的张学良将军恢复了自由。出狱之后,许多媒体争相采访。不过,张学良早已看淡人世,不愿被外人打扰。晚年时光,他迁居美国夏威夷。在身边,除了赵一荻夫人和几个子女外,张学良并不同任何人交流。

1996年2月,一位名叫波特的美国记者竟然受邀拜访。原来,波特的祖父曾经到访过东北,在奉天的张家大宅中,张学良父子接待过他们。波特与祖父样貌极像,见到他,张学良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张学良杀杨宇霆为啥后悔(张学良晚年十分懊恼)(1)

在张学良的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东北时期了。那时,他是一方领袖,手握重兵。在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中,张学良也创造过辉煌。在同波特的畅聊中,他懊恼地说道:“杀了杨宇霆之前我从不迷信,杀他之后我不得不信”。杨宇霆何许人也?张学良又为何杀他?

东北易帜,幕后争夺

1928年12月9日,奉天(现在沈阳)城内安静祥和。可随着一阵广播响起,人们都纷纷跑了出去。当日中午,东北军领袖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蒋介石的南京政府。紧接着,北洋时期的五色旗缓缓落下,一面面青天白日旗徐徐升起。这便是震惊中外的“东北易帜”事件。

张学良杀杨宇霆为啥后悔(张学良晚年十分懊恼)(2)

身为实力派军阀,张学良父子曾一度控制北洋,并执掌大权。扎根东北,掌握华北,号令全国,东北军实力强悍,黑吉辽三省民心稳固,工业发展更是领先全国。那个时候,张学良手中王牌众多。纵然是蒋介石,他也丝毫不放在眼里。可是,东北内忧外患层出不穷。张作霖死后,张学良一下子迷茫了。

半年之前,张作霖被日军炸死在皇姑屯。一夜之间,东北军人心涣散。在杨宇霆、汤玉麟的扶持下,少帅张学良接任大位。张学良年轻气盛,肩负国仇家恨,他急切地想要施展抱负。谁知,他却遭到了一系列的反对。政治上,奉系和日本人撕破了脸面。驻扎朝鲜的日本关东军咄咄逼人,张学良绝不肯退让半步。另一方面,南京国民政府打出义旗,奉系的北洋政权不得人心。

张学良杀杨宇霆为啥后悔(张学良晚年十分懊恼)(3)

为了稳住大局,张学良开始了改革。一场新兴改革派和守旧元老派的正面冲突也爆发了。面对气焰日盛的关东军,张学良意识到:东北的防卫问题决不能仅靠地方。于是,他同蒋介石开始了接触。另一方面,在军队中,少帅提拔了一批青年骨干,有意任用新人。在重要的岗位上,元老派系被慢慢排斥在外。对此,杨宇霆颇感震怒。

军中立威,深得信赖

杨宇霆毕业于日本东京士官学校。青年时期,他治军严谨,办事牢靠,深得张作霖信赖。1916年,张作霖担任东三省省长和总督军,杨宇霆也被提拔为了督军署参谋长。1918年,杨宇霆为东北军借贷了4000万元,从日本购入大批军火。拿着这批武器,杨宇霆武装了七个混成旅。一时之间,东北军实力陡然提升,杨宇霆也被推为奉系高层。

张学良杀杨宇霆为啥后悔(张学良晚年十分懊恼)(4)

短短数年,杨宇霆便成为了张作霖的左右手。杨宇霆并非普通人,他胸中有着抱负。留学日本期间,杨宇霆一边增长见识,一边广交好友。回到东北后,他很快得到张作霖的赏识,开始了辉煌的军旅生涯。

杨宇霆治军严谨,颇有能耐。担任参谋长之时,他制定规矩,约束兵员,替张作霖打出了好名声。1919年,杨宇霆在东北开设矿场。派出士兵,沿南北搜索,他又重金聘请外国技术人员,取得了显著成绩。1921年,杨宇霆又把目光放在了筹办海军上。在张、杨二人的经营下,东北经济蓬勃向上,财政收入充足富裕。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杨宇霆便买来了5艘军舰,组织起了近2000人的海军队伍。在两年后的直奉战役中,这批海军力量也派上了用场。

张学良杀杨宇霆为啥后悔(张学良晚年十分懊恼)(5)

除了在军事上贡献卓著,杨宇霆的执政才干更加突出。张作霖乃是一介粗人,他的嫡系都是保安团起家的。在杨宇霆加入后,东北军才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在乱世之中,杨宇霆深知民心的重要性。因此,他严厉打击豪绅劣匪,制定了新的田亩制度。从土匪、地主手中,杨宇霆硬是夺去了大片土地,分给了无地农民,得到了贫苦百姓的支持。

振兴东北,开辟新局

一手执掌军权,一手控制政策,杨宇霆以铁腕手段稳定了东三省。身为张作霖的副手,他的地位得到了所有人的承认。另一方面,在发展壮大之后,张作霖与日本人、北洋政府的矛盾愈发激烈。当时,关东军控制了南满铁路。在中国的领土上,日本人随意来往,甚至驱赶民众。身为战略家,杨宇霆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个情况。一旦中日交战,东北军必定交通受挟,难以合拢兵力。

张学良杀杨宇霆为啥后悔(张学良晚年十分懊恼)(6)

于是,杨宇霆着手开始修建公路,开辟了东北军的交通线路。趁此机会,他又扩大了兵工厂的规模。一时之间,东北矿场林立,交通畅达,工业繁盛。更加让日本人痛恨的是,杨宇霆推翻了北洋签署的卖国《二十一条》。在明面上,他与关东军站在了对立面。从此,日军也产生了“邻国之贤,敌国之仇”的看法。张作霖、杨宇霆成为了日本人的眼中钉。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遇刺身亡,张学良成为了东北军的新领袖。可对于这位少主,杨宇霆颇有意见。在他眼中,张学良是幼稚的。缺少政治头脑,压不住身后的人,这如何能够干成大事?因此,凡是张学良批阅的文件,杨宇霆都要再次过目。在东北军中,杨宇霆俨然成为了“太上皇”。对此,他常常以周公辅成王的典故自诩。

张学良杀杨宇霆为啥后悔(张学良晚年十分懊恼)(7)

矛盾激化,少帅动手

1928年12月,深受内忧外患的张学良主动投靠蒋介石。随后,东北举行了易帜仪式。看到张学良断送前程,杨宇霆勃然大怒。他不仅拒绝了合影,更出言讥辱。从此,张学良和杨宇霆彻底生隙,军中派别矛盾激化。

1929年元旦,张学良主动缓和气氛,他提出与杨宇霆结为兄弟。谁知,杨宇霆以辈分有别拒绝。此后,日本人趁机离间,并送给张学良一本《日本外传》。以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故事为比喻,日本人暗示张学良除掉杨宇霆。

张学良杀杨宇霆为啥后悔(张学良晚年十分懊恼)(8)

1929年1月下旬,张学良在帅府设宴相邀。不料,刚刚踏入府邸,杨宇霆便和常荫怀一同被6名侍卫扣下。以侵吞公款、图谋不轨等莫须有理由,二人被枪杀于老虎厅。

回顾杨宇霆的一生,他不沾烟酒,尽忠尽责,颇为正派。对于张作霖,他忠心不二。不过,他心胸狭窄,对自己不睦的人从不宽容。他非常迷信,家中常年养着术士,遇事喜欢问卜。老虎厅事件前,他还曾占卦曰:“杂乱无章,扬长而去。”后来,人们感慨道“炸(皇姑屯)无张(作霖),杨(宇霆)常而去”。

结语

不久,这些话语传到了张学良耳中,他甚感蹊跷。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在日寇铁蹄蹂躏东北后,张学良幡然醒悟。自己杀了杨宇霆,这不是自毁长城吗?从那时开始,张学良也愈发迷信。加之个人半生被囚,他的思想也空淡如水,极信因果报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