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抗信息茧房(从内到外打破信息茧房)

□阿逗笔者自认为是个很懒的人,比如网上购物这种事,笔者就一直未被驯化毕竟,打开手机搜一搜,支付下单,就可以在家里坐等快递上门看起来,比自己跑商场、跑市场、跑超市节约了大量时间但笔者至今不喜淘宝,一个原因是懒,懒得研究,很多人都说自己一打开手机想找个东西,结果货比三家一晚上时间就耗下去了还有个原因,打开淘宝,在首页上会推荐琳琅满目的商品供选择但多看几次就会发现,推荐来推荐去也就那几样东西后来才知道,这是“算法推荐”,就是根据网民日常的消费习惯计算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快速找到商品但请问,一个刚刚买了电视机的人,就算打开手机看到满屏的电视机,也不会产生消费冲动啊,毕竟家里也就需要那么一两台电视机一来二去,就懒得看淘宝了,宁愿实体店购买,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如何对抗信息茧房?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如何对抗信息茧房(从内到外打破信息茧房)

如何对抗信息茧房

□阿逗

笔者自认为是个很懒的人,比如网上购物这种事,笔者就一直未被驯化。毕竟,打开手机搜一搜,支付下单,就可以在家里坐等快递上门。看起来,比自己跑商场、跑市场、跑超市节约了大量时间。但笔者至今不喜淘宝,一个原因是懒,懒得研究,很多人都说自己一打开手机想找个东西,结果货比三家一晚上时间就耗下去了。还有个原因,打开淘宝,在首页上会推荐琳琅满目的商品供选择。但多看几次就会发现,推荐来推荐去也就那几样东西。后来才知道,这是“算法推荐”,就是根据网民日常的消费习惯计算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快速找到商品。但请问,一个刚刚买了电视机的人,就算打开手机看到满屏的电视机,也不会产生消费冲动啊,毕竟家里也就需要那么一两台电视机。一来二去,就懒得看淘宝了,宁愿实体店购买。

在半年前,笔者手机里存在一个叫“头条新闻”的APP,不时要打开看一看。但时间一长,就懒得打开了,后来干脆删除。因为这个APP也会算计笔者,比如笔者看了一条娱乐新闻,就天天推荐这方面的新闻,这种东西偶尔一看还可以,多看几眼就会发现,看不到任何有价值的内容。据说这叫“投你所好式”推送,你喜欢看什么我就推荐什么给你看,脑子都不用你动。嗯,不用动脑子这种事,日子一长,要么脑子生锈完全废了,要么就是索然无味抛弃APP。

最近,笔者看到一个更形象的概念,将“算法推荐”“投你所好式”推送统称为“信息茧房”。意思就是说,在信息爆炸时代,信息呈现出海量特点,人们反而变得无从选择。算法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不用选择,我来帮你决定,技术的便利性就体现出来了,时间也节约了。有了“技术至上”的加持,再加上“流量至上”“迎合受众”的帮衬,一座“信息茧房”就把手机用户牢牢锁定了。但事实上,笔者的感受是,如果一味看自己喜欢的、接受自己熟悉的信息,并不意味着那些我们不熟悉、不认同的信息不重要,把这部分信息过滤掉,如何实现信息碰撞、获得更有价值的成长?

如今这个社会,就算你坐在我面前、我坐在你旁边,都常常是你低头看着手机、我沉迷于我的屏幕。因为手机里的那个世界,才是投我所好、无限宠我的世界。而长此以往,在这种不断重复中一味被强化的自我偏见和喜好,甚至会发展成为逃避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不会终究沦落为与世隔绝的孤立者吗?

打破“信息茧房”的意义,决不能忽视。一方面手机用户要重新夺回选择权,不要把时间都交给手机,就算依赖手机,也不要被无止境的推送给淹没掉,多多关注自己不那么熟悉、却能够促使自己成长的内容,否则也就是一个“手机奴隶”。另一方面,认识到“技术”终究是一把双刃剑,莫要“至上”了之,如果你只发挥出它取悦人的“算法”能力,必将让人沦陷,也无益于世界的进步,技术应该造福于人类。再者,各种APP、信息平台要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不要一味讨好用户,而是在引导用户时,多多赋予一些价值属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