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务川仡佬族祭天朝祖大典(贵州仡佬族豁罗洞节)

#创作挑战赛#

在贵州省的安顺、六盘水、都匀等地,有一个以“仡佬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仡佬族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文化现象,是仡佬族人在历史上留下的一个又一个文化符号,也是仡佬族人的精神家园。这就是——豁罗洞节。

豁罗洞节(又称“撒谷节”),是仡佬族地区特有的传统节日,是仡佬族先民对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等信仰活动的体现,也是仡佬族人民通过祭祀活动对生命的一种精神寄托和精神慰藉。2006年,该节日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每年正月十八至二十这几天,贵州各民族都会举行这样的传统节日,今年也不例外。

贵州务川仡佬族祭天朝祖大典(贵州仡佬族豁罗洞节)(1)

  1. 撒谷节

撒谷节是仡佬族地区特有的传统节日,也是仡佬族人民最喜爱的节日之一。撒谷节为每年正月十八至二十举行,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

撒谷节当天,人们穿上新衣服,带上小板凳、香烛等供品,在村寨中的大树下或草地上摆上祭品,把备好的谷子撒在地上,用谷把将其盖住。然后按照各家的条件和意愿,选择不同的地方作为撒谷处。

一般选择在较平坦的地方进行,也可以根据各家的要求随意选择。

撒谷节举行前,村民们都要精心地准备祭品。祭祀时,要把香烛插在香炉里烧掉。有的地方还将撒下的谷子磨成粉末状,洒在祖先、神灵以及人们喜爱的地方。撒完谷后,人们就要吃撒谷做的饭或酒。撒完谷后,人们又要把这些谷子用火焚化以示对土地神的祭祀。

  1. 祭天、祭地

撒谷仪式完成后,便是祭天、祭地的环节。

祭天是在撒谷仪式后进行。祭天仪式由“司仪”主持,一般由祭司穿上红黄相间的服饰,戴上高冠,手持法杖,带领众人进入祖坛。祭拜时,众人在祖坛前排成一列,司仪在前引路,众人在后跟随。祭拜开始后,司仪将法杖高举头顶,大声呼喊:“上天啦!”祭司持法杖绕场一周后向天祝告:“上天啦……”此时,众人齐声应道:“好!”这时法杖与地面接触的地方会冒出火花并发出噼啪的响声,整个仪式就结束了。

祭地者要将一块写有“土地神”的红布或黄布铺在地上,然后再将撒出的谷米在红布上撒开。此时,众人齐喊:“土地神”!祭祀开始后,众人齐声念诵经文:“土地神儿(即撒谷神)来了……”此时撒出的谷米经过摩擦、揉搓后变成粉末状。祭地者还要将撒出的粉末堆在一块大石头上或一块空碗里,作为供奉土地神的供品。

贵州务川仡佬族祭天朝祖大典(贵州仡佬族豁罗洞节)(2)

  1. 祭祀活动

在贵州省黔西南州的贞丰县,有一座祭祀自然的寺庙——观音寺,观音寺建于明末清初,为纪念传说中的观音菩萨而建。每年正月十八至二十这几天,附近的仡佬族人民都会来到观音寺参加豁罗洞节。

豁罗洞节活动当天,当地村民早早就到观音寺里开始做准备工作。祭祀当天,除了按照习俗进行祭拜外,还会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带着大家进行“打火把”活动。所谓“打火把”就是指在一个较大的场地上燃起火把,再由几位年轻力壮的人踩着火把走在队伍的前面。“打火把”是一种传统的祭祀活动,主要是为了纪念一位叫“白毛仙”的人。据说当年白毛仙救了一条小蛇,后来那条小蛇为了报恩,化为人形后在世间为祸一方,百姓们对白毛仙恨之入骨,于是在每年的正月十八至二十这几天进行祭祀活动。这场祭祀活动也是为了纪念白毛仙。

除了打火把、踩火把、祭拜自然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列的传统习俗活动。比如“跳大神”、“唱花灯”、“放花灯”等活动都是当地仡佬族人民独特的庆祝方式。

  1. 撒谷宴

撒谷宴,是豁罗洞节上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撒谷宴由九人或十二人一桌,是男女共餐的宴席,一般是两个成年男子为一桌。撒谷宴上,会有一道菜是用辣椒和青蒜一起炒的,据说这是对他们勤劳的嘉奖。

在撒谷宴上,人们会喝一些酒来助兴,主要是为了感谢土地公公、山神、水神等神灵的保佑,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撒谷宴上,人们会向神灵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向土地公公和山神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向水神祈祷“水患减少、庄稼丰收”;向祖先祈祷“祖先保佑”。撒谷宴的目的就是为了感谢神灵和祖先的保佑。

如今,撒谷宴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和改变,不再像以前那样纯粹了。

贵州务川仡佬族祭天朝祖大典(贵州仡佬族豁罗洞节)(3)

  1. 跳鼓

跳鼓是豁罗洞节的重要仪式之一,是仡佬族先民对生命的一种精神寄托和精神慰藉,是仡佬族人民对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等信仰活动的体现。跳鼓仪式有四个步骤,分别是:迎鼓、跳鼓、送鼓、舞鼓。迎鼓就是迎请跳神队伍进门,舞蹈队伍则从大门两侧绕至中间,准备跳神。跳鼓仪式中的跳神,一般有十个人组成,在鼓声的伴奏下,他们跳着三步一叩头的舞蹈动作,边走边跳。而送鼓则是在鼓声停时,抬着“神龛”入洞门,随后在“神龛”前跪拜三次后再送出去。在过去,跳鼓仪式还会用到鼓面上绣着各种动物的图案或文字。现在大多数都用塑料制成。

  1. 抢花炮

每年的正月十四晚上,在石阡县紫鹊界风景区的万亩油菜田里,人们都会举行“抢花炮”活动。

今年的“抢花炮”活动比往年来得更早,人们在油菜田里的空地上搭起了数个帐篷,帐篷周围围满了人们,人们将烟花点燃后,就开始在帐篷周围奔跑。

烟花喷射出去后,大家便抢着拿在手中,跑到远处再放。放完烟花后,大家就跑到帐篷旁边把自己手中的烟花都放掉,抢得最多的人就可以拿到自己想要的烟花。

抢花炮是仡佬族豁罗洞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这一天晚上,人们都会带上自己家最珍贵的烟花来“抢花炮”。谁先抢到就是谁的。

这个时候,大家都会为抢到烟花而兴奋不已,为了拿到自己想要的烟花而努力奔跑着。这是仡佬族人民最美好、最难忘的记忆之一。

贵州务川仡佬族祭天朝祖大典(贵州仡佬族豁罗洞节)(4)

  1. 撒谷节相关传说故事

撒谷节,在仡佬族地区有个动人的传说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这片土地上,有个叫“花脚郎”的人。他勤劳善良,待人和气,深受人们喜爱。他娶了个美丽聪慧的妻子,生了三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一家四口生活得十分幸福。

可是好景不长,花脚郎因长期过度劳累而病倒了。花脚郎的病不仅没有治好,反而越来越严重了。他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地对妻子说:“我病得太重了,不能再为你们干活了。你就在家照顾孩子吧!”妻子伤心地答应了他的要求。她一边照顾孩子。可是,家里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困难,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了,又要上学、干活……她实在吃不消了,她把自己关在屋里抽泣起来。花脚郎知道后,又伤心又着急,他对妻子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