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杉 诗歌(水杉赞王杏芬)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前不久,我和同事及“天足队”的几位队友一起去杭州。在西湖边,看到几棵高大挺拔的水杉树。那红褐色的树叶在深秋的阳光里格外醒目,西湖波光粼粼,湖边垂柳依依,拱桥上游人如织,画面煞是好看。我拍下这一景色,那优美的风景,正因几棵水杉树的点缀,才变得如此美丽。

水杉 诗歌(水杉赞王杏芬)(1)

小时候,家乡大多数村民都在自家的房前屋后零星种有几棵水杉,所以我从小就认识它。但那个时候,我对它并不了解。2002年8月,王店镇中完小撤并到梅里小学,我被调到建林完小,继续担任完小校长。每天需要从嘉兴乘校车到王店,再骑自行车到建林学校。途中,总能欣赏到乡村原野的风景,尤其是到庆丰村的那条路,路旁两排笔直的水杉分外迷人,每每经过时,我总会想:什么时候空了,沿着这条路走一走,感觉一定会很好。

这个想法一直到多年后才得以实现。建林完小撤并到梅里小学之后,有一次,学校开展了“红韵梅里”走读活动,我们带着学生,沿着两旁种有水杉的这条路来到了庆丰村。那时正是四月芳菲天,水杉树舒展开针状的叶子,枝条蜿蜒着、聚拢着,像一把把精致的、密实的梳子。阳光下,几只燕子绕着高高的水杉飞舞,忽高忽低。水杉树下,春色盎然,孩子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整齐的校服,高唱着队歌。徐徐的春风似六弦琴弹奏出的美妙乐曲,与孩子们的歌声和鸣。路旁的田地,菜花金黄,麦苗绿油油,燕儿映衬着水杉树高大的身躯,构成了一幅美丽欢快的乡村迎春图。走在队伍中,我禁不住想:这些孩子如今就是小小的水杉树,若干年后,许多人通过自身努力,必将成为高大挺拔的大树,扎根土地,不怕风雨,成为栋梁之材……带孩子行走在水杉树下的情景已成往事,那美好的画面,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水杉 诗歌(水杉赞王杏芬)(2)

一年四季,水杉树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神韵。春天,水杉树从干秃的枝丫间露出了尖尖的翠绿小角,像绿色的米粒,又像一颗颗碧绿的小碎玉。没过多久,水杉便生出了翠绿的嫩芽,随着时令变化,更加繁茂了。到了夏天,水杉叶成了羽状,不仅颜色深沉,而且枝叶坚硬,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缝隙,繁盛得遮天蔽日,成为人们纳凉的大伞。走出夏的浪漫,水杉树步入了秋的高远。中秋过后,水杉树的叶子慢慢变黄,到深秋已成红褐色。此时的水杉虽没有垂柳的婀娜多姿,没有枫树的热情似火,更没有银杏的金碧辉煌,但它有钢铁战士般的守卫精神,笔直地挺立着,玉树临风,高贵而不同凡响;心无旁骛,直至云天。冬天,水杉树落光了叶子,似哨兵伫立在路旁。它把满身的皱纹掩藏在粗壮的枝干下,干枯的躯体看上去有仙风道骨的超然,更有阅尽繁华的冷静,也散发出一股坚强不屈的浩然正气,显示出铮铮铁骨的威武形象。

如今退休在家,有空的时候,我会经常去运河公园走走。在通往运河公园的那座“网红桥”北侧,有两排威武挺拔的水杉。在桥上放眼望去,那精神抖擞的水杉树,仿佛训练有素的仪仗队在夹道欢迎过往客人,也好像英俊潇洒的禾城小伙子,在虔诚地恭候着游客踏入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水杉 诗歌(水杉赞王杏芬)(3)

查资料才知道,原来,水杉是非常古老的树种,是恐龙时期就有的落叶乔木,高可达35米,当时遍及全球且长势繁茂。但冰川时期后,全世界唯有中国幸存水杉,于是它有了“活化石”之称。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水杉堪称朴实无华的典范。它虽未曾有过自己多彩的花季和浓郁的芬芳,但却以阅尽沧桑的非凡经历,告诉我们“存在就是价值,经历就是财富。”

水杉树具有“贫不移志,苦不思退”的傲然骨气,始终保持着挺拔、直立、蓬勃的向上劲头,它特别喜爱阳光,总是有向上再向上的力量。这让我想到了我们那些坚守在一线的农村教师,他们就如这水杉树一样,贫不移志,苦不思退,为乡村的教育默默奉献着,他们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努力再努力,向上再向上!

我赞美水杉树,更要赞美扎根在农村这方土地的教师们!

来源:读嘉新闻 文图:王杏芬 编辑:刘艳阳 责编:沈秀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