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为什么衰退(日本的衰退和未来)

1.日本的衰退

2016年日本人口总数量为1.27亿,日本人口密度348.3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6.5/平方公里的7.5倍。2020年统计其65岁以上人口高达28.7%,日本人口的确老了,不再年轻了。

德国国土超过35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8000万,人均GDP高达4.5万美元;英国国土2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6600万,人均GDP4.3万美元;法国国土面积67万多平方公里,人口6700万,人均GDP4.1万美元;意大利国土面积超过3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000万,人均GDP也超过了3万美元;日本,日本国土面积37万平方公里,人口1.2亿,人均GDP达到3.8万美元,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日本和德国面积相当,但人口密度高于德国。日本全国几乎都是山地,平原面积只占总国土面积的10%,日本平原地区的人口密度高达2924人/平方公里。但在亚州,日本人口密度336人,小于印度411人,大于中国144,而美国每平方公里仅有34人。

就人口与人均国土面积来说,日本能成为发达国家,的确有很多发展经验值得他国学习,另外看到日本人口和其占有资源能发展到如此地步,已达极限。如今日本已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和资源,相比日本,美国、中国这样体量的大国,还有很大潜力。大国有广大地理空间,可以继续大搞基建拉经济增长,产业分布又广,产业配套能力强,其强大市场消费能天然抗拒经济周期波动,而且形成持久内循环并会自我进阶,实现产业升级和社会结构升级。

近二十年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就是人口老化和资源已达极限,另外还有社会内部结构阶层固化的原因。

  从50年代算起,日本维持了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因朝鲜半岛战争,日本成为那场战争的后勤基地,美国开始援建日本,日本二战前的生产组织体系还在,一大批军工公司得到重建和发展,美国成为日本的主要出口市场。上个世纪70-80年代,日本1956——1973经济增长率高达9.1%,1969年高点12%,到80年代末,日本GDP接近英法德三个发达国家GDP之和,约为同期中国GDP的10倍。1973——1994日本经济年增长率3.8%,1991至1997日本经济增长率1.3%,从1991年算起,日本经济出现了20多年的衰退。

日本战后恢复,1955年前发展主要是如纺织一样的劳动密集产业,60年代集成电路和电子产业技术的飞跃发展,日本抓住了机会,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帮助日本实现了经济腾飞。

日本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律,同样体现在中国身上。1978至2001年,中国承接日本等四小龙的技术输入和产业转移,24年间年均增长率9.6%。2001年加入世贸后,美欧资本、技术加速涌入中国,2003至2011年,中国年增长率高达10.8%,最高2007增速14.2%。2011年后至2021,中国步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未来会步入中低速增长阶段,6或5的速度将成为常态。

无论美国、日本,还是后来的中国,经济增速都是一个大的抛物线,一旦达到顶点,就是不断降速。

为什么会这样呢?

经济增长的动力是资本、技术、管理,早期经济起飞是量的横向扩张,表现为资本规模迅速扩张、技术大量引进、大量生产组织出现,在此期间不断增长的人工工资培育了市场需求,而且有大量海外市场需求在帮助拉动生产,国内供需常常是失衡状态,靠出口消灭其过剩产能。早期有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人力成本低而且能引进技术,又能出口,这个时候经济形态就是个生产基地、世界工厂,真正实现科技内生、技术自主迭代,需要经济起飞后教育普及,人力从体力贡献实现智力贡献,这个时候经济开始进入质的纵向提升,量的横扩张步入低速,社会分工完成,阶层接近固化,经济增速开始低速增长,继日本后,韩国发展过程也是如此。

增长率曲线呈抛物线状,是经济增长的客观规律。一国每一波大发展都必须抓住一次科技革命,人类工业社会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结束,未来一波的第四次科技革命还没来临,一波差不多50年左右,每一波都会崛起几个强国。

日本经济为什么衰退(日本的衰退和未来)(1)

科技革命能引起新的社会化分工,产生新的产业,阶层固化会松动,出现新的创业潮。

从资本做为经济另一动力来讲,先富者成为资本家组织生产,资本规模随着生产规模扩大而扩大,资本得到金融的支持而高速成长,公司依赖借贷和卖股票集资,表面上看,工业化是人力集中、资本集中、资源集中这样的一个过程。事实上,经济货币化,才是资本生产的前提,有了货币化,产业资本才有金融资本的帮助而实现倍增长,金融通过债和货币放大了资本。

一国所有资源,可以看成一国资产,资源货币化和经资本开发后,就是国家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而流入的外资、央行发行的货币就是国家资产负债表的负债,负债增加资产相应增加,但是当资产无法再增加,资源货币化已到尽头,能货币化的都已经货币化,负债再增加,怎么办呢?就是资产价格上涨以吸收更多货币,从而满足金融资本增长的需要。

要理解这句话,我可以这样比方,八十年代的日本,人已经几乎全部就业,人力资源货币化完成,日本自然资源贫乏,资源货币化也算作完成,城市化完成,代表土地货币化完成,此时货币化,就是土地价格通涨,其他资产通涨,一亩地从10万升值到100万又到1000万,这时侯就创造出了更多货币,银行有钱了,富人赚的钱更多了,但经济泡沬了!

生产货物总量与货币计量的GDP失衡,如一个人你本来重一百斤,而称失衡,计量数字却是200斤,泡沬经济下计量GDP的货币就贬值了,货币这个价格衡器失衡了。

二战世界经济秩序是美元主导的布林顿森林体系,日本GDP要超美,美国逼日元升值,日本泡沬破灭。本来升值,日本要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从10万一辆轿车升级到卖50万一辆,从而实现产值翻倍,但日本科技创新没有完成,中国及东南亚工业技术发展了起来。没有科技创新,就不会有产值大提升,劳动生产率就不能再增长,产品价格提不起来,工人工资就涨不起来,同样国内市场消费能力就不能再增长。依赖出口的日本产品不得不与韩国、中国、东南亚去拼价格,日本领导的亚州雁阵,日本这个头雁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9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陷入低迷,日本没能产生新的科技革命,八十年代日本、欧州在信息技术领域都落后于美国,美国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主导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使其走向中兴之路,而日本却走向衰退之路。日本经济增长开始依赖货币政策,日本发明了赤字货币化和债务经济,日本财政高度依赖卖国债弥补赤字,国债制造的大量日元流入财团银行,国债放出的日元经财团流向海外投资,而居民购买国债回收了居民手中的货币,日本民众手里钱成为国债,日本民众就减少了消费,事实上,市场需求通缩,日本民众二十年没涨工资,日本国内经济通缩了!金融不会贷款给民众,只会贷给企业去海外投资,而日本民众又高储蓄,不像美国民众借贷消费不存钱,日本民众存钱买国债吃利息,日本政府循环发国债还利息,日本掉入债务经济泥沼,持久的国内通缩使日本经济失去了二十年!

是日本货币政策害了日本吗?不是,超发货币本来是抗通缩,结果银行导向的日本经济,货币超发只在金融体系里打转,流不向生产和消费端,是货币流通渠道的问题。反观美国超发货币,超发货币贷给各类基金炒股炒期货,资本市场导向的美国,货币天然流向资本市场,泡沬化股市成为吸收超发美元的大池子,同时美国财政卖国债给民众直接发钱,等同于在消费端注入货币,美国生产端没有流入超发货币,美国只能依赖进口,超发美元通过进口流出到国外廉价商品基地,就等于输出了美元,解决美国通胀的途径就是继续扩大进口输出美元,对外泄洪美元。

只要科技没能扩大社会分工,没有生产能力相应扩张,超发货币就会引起通胀!只有在生产端与供应端同时流入相应量的超发货币,才不会因供需失衡而引起价格通涨,这也是我货币平衡理论的重要观点。

日本衰退是必然,资源货币化已达极限,科技创新革命没有发生,金融管理体系没有大变革,日本经济必须衰退。

中国学习日本经验教训,一是城市土地货币化有个极限;二是广大农村是大基建重要方向,广阔国土是基建大空间;三是开发金融渠道是超发货币重要的渠道,国债和地方债拉动经济增长的债务驱动有个限度。

2.日本的未来

日本在经济衰退期,日本政治家一心要实现所谓“国家正常化”来开拓日本的发展空间,其实就是军队正常化、脱离殖民并实现主权独立。

日本资源贫乏,国土面积少,日本历史上一直梦想西进,历史上多次以朝鲜半岛为跳板侵略中国,其野心很大。二战惨败后,再次发展起来的日本面对同样日益强大的中国,二者必然出现矛盾,比如东海争端、湾毒、南海等,背后都有日本的影子。二十一世纪,日本又转向了南进战略,对东南亚、南亚加大投资并积极抢占市场。

日本经济方面,日本和欧州一样,人口老化,科技创新力不如美国,随着印度的崛起,日本将从第三让位到第四,但日本仍会是个经济强国,其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先进,国民福利又高,又是高度现代化的富国,日本不会成为二流国家。

如果日本意图实现其领土扩张野心,而且执意卷入大国冲突,对日本未来不是好事,或许日本二战发展成果会变为美霸的炮灰!日本应该明智地看到,想从中美冲突中谋利是不可能的,日本虽是美霸在西太平洋的重要棋子,再想有朝鲜半岛战争那样的发战争财机会,太难了,因为它自己会掉入战争之中,有可能毁了自己!

日本政治家往往是战术家,缺少战略家,又常常很狂妄,偷袭珍珠港就是个例子。

日本的未来,同样是抓住第四次科技革命,而不是挑起战争。

日本经济为什么衰退(日本的衰退和未来)(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