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就业统计(已占总就业47.4的第三产业)

当工业制造业的增长潜力挖掘接近经济贡献“阈值”的时候,经济发展能依靠什么?农业吗?

现在资本下乡势头火热,这个现象是好事情,也是坏事情。

说它是好事情,是因为,农村不缺劳动力,不缺生产资料。但是缺技术、缺市场、缺资本。资本下乡刚好补足了其中的一项短板,所以是好事情。坏事情是:资本是奔着赚钱的目的去的,它们不是去做慈善的。如果当地乡村经济处于增长状态,有利可图的情况下,那大家都有钱赚,也就不会有什么问题。而如果短时间里赚不到钱呢?资本可不会坐以待毙。所以,这就可能演化为坏事情。

通俗来讲,振兴乡村这个事,我们要举双手双脚来支持,并毫不犹豫地赞同这一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发展举措!

第三产业就业统计(已占总就业47.4的第三产业)(1)

发展西部

布局成功之前,存在经济发展衔接的“空窗期”

但是,在乡村未能有效地振兴起来的之前,是存在经济发展衔接的空窗期的,你说那么多缺乏一技之长,本身掌握的生产资料和资源就不足的普通大众,该何去何从?还去厂里打工吗?日子总要过啊。

第三产业,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劳动力蓄水池。

就不说能赚多少钱吧,起码大家都能生存,慢慢发展。

整个世界本质上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可能还得“再走一遍”。不是说完全就是一模一样的发展路径,但是大家所遵循的基本的经济发展规律,是一致的。目前我国的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万亿元,而且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产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简单地讲,我们的工业生产规模是世界第一。

尽管依然存在大而不强的特征,但你不能否认它的基本实力。规模上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现在追求的是,如何变强,所以才有了去产能,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但是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淘汰落后产能。

这一过程,也就意味着,很多只是掌握了低端生产制造技术的工人,将不得不离开曾经奋斗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工作岗位,离开那个生产流水线,去另谋出路。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或者说有意向将自己的知识结构重组,升级,去适应新的生产发展需要。很多人,成家立业了,如何快速赚到钱来养家糊口,才是刚需!才是第一位的。至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升级技能,只适用于少数人,现实逼迫下,也只有少数人能熬过那一关。

所以,大部分的人,离开以前的生产岗位后,必须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去处,获得收入,来养活自己和家庭。

第三产业就业统计(已占总就业47.4的第三产业)(2)

“返乡”大军

既摸着发达国家过河,也遵循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

我们来看一看已经跨过工业原始积累阶段的发达国家:德国。

德国经济在世界上,那是表现得非常优秀的。它能从二战后的废墟之中重新崛起,并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欧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这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按照德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2019年德国经济实际增长0.6%,完成的名义GDP约为34359.9亿欧元(约3.85万亿美元)。其中,德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70%,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只占到经济比重的30%。

另外,按照马斯洛的人类需求金字塔,

第三产业就业统计(已占总就业47.4的第三产业)(3)

马斯洛人类需求金字塔

当人们解决了基本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之后,越往上走,归属感和被尊重等需要就会自发地形成和建立起来。其实人类的经济,本质上,也就是人类需求的一般矛盾的升级演化的过程。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就集中解决温饱问题,八九十年代,就集中解决治安和住房、出行等问题。

到了现在,消费升级了,需要集中解决的,就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那这个矛盾,在现阶段是什么呢?

是吃不饱吗?

是穷的没地方住吗?

是出个远门还需要像印度一样挂满整个火车站吗?

不是的,现在大家追求的是: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得好;不仅要有地方住,还要住得好;不仅能出行,而且出行要尽可能的方便。

你说这是人们太贪婪了吗?其实不是,是自然规律在发挥作用。当群体的需要汇集成经济发展需要的时候,就成了经济发展大势,只能去顺应人们的需要,才能发展,否则会遭到群体的抛弃,和不支持。你不能叫现在的人,还去吃大锅饭,骑凤凰牌吧。偶尔尝试一下也可以,天天如此,那大家怕是会掀房子的。

所以,基本的判断是:中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基本积累,现在在进行工业的升级转型,升级之后的工业制造会更强大,但是,那个时候的工业将以数据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和新能源等为基本生产力来源。而不像以前,要依靠人力来补足各个缺失的生产环节,从而保证生产链条的正常运转。但是当人工智能机器人大规模普及和运用的时候,工业生产制造能力只会更加高效而强大,自然也就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第三产业就业统计(已占总就业47.4的第三产业)(4)

工业制造智能化

而离开工业体系的人们,再就业的方向,要么就是新型农业,要么就是第三产业。

我国的第三产业是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关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行业。

也就是说,当大家吃不是问题,用不是问题的时候。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就延伸出来了的,其他的客观需要,也就转化成支持起第三产业的基本市场来源。

而对比起发达国家,我国GDP结构中,服务业占比仅为58.3%,制造业为27.47%。58.3%的占比对比发达国家70%的占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而这个增长空间,不仅可以创造巨大的就业,而且会诞生很多独角兽企业,4g时代的滴滴、美团、携程旅游等,而在5g时代还会诞生更多类似企业。

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很多巨头,大佬已经察觉到这一群体性经济变化,也早早开始布局,把触角延伸到人们吃穿用度的各个环节中去。美团做得要彻底一些,但因为玩得“太彻底”了,所以它遇到了一些问题,其实美团也该注重自己的发展节奏了,要配合社会的需要,承担一家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你不能只想在社会上捞钱,而回避自己该承担的责任,这种,只想捞好处,不想担责任的心态,是一定会酝酿企业发展危机的。

经济正在转型中,大家都在切换赛道

而在这种具有整体性经济拐弯的历史阶段,那些天然具备第三产业优势的地区,将迎来自己的历史发展机会。获得经济上的跨越式发展!这里以云南为例:

2020年,经初步核算,整个云南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521.90亿元,比上年增长4.0%,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98.91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8287.54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12635.45亿元,增长3.8%。三次产业结构为14.7∶33.8∶51.5。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50299元,比上年增长3.3%。非公经济增加值11411.25亿元,比上年增长2.6%,占全省生产总值46.5%,比上年降低了0.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贡献了经济生产总值的一半还多,已经名副其实地顶起了经济发展的半边天。虽然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不是很发达,但是因为第三产业获得了部分国内三产经济增量蛋糕的倾斜,云南这几年的经济发展势头,依旧迅猛。

第三产业就业统计(已占总就业47.4的第三产业)(5)

2016-2020年云南经济增长

2018年云南经济增速为8.9%,2019年经济增速为8.1%,即便是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云南经济增速依旧保持在4.0%,在全国排名前列!而在刚过去的2021年一季度,云南的经济增速为同比增长15.3%。

你能想象,对比起来沿海发达省份来,一个工业制造业并不强的西部大省,为何能够长达数年保持这种高速的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功不可没。

这里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第二产业对云南很重要,但是云南的工业制造业也存在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而转型升级的工业制造业会变强,但是并不意味着,它能承载多少就业。因为转型升级后用智能机器人了,用数字化,信息化了。云南本来就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已经积蓄了大量的待就业人群。当第一产业劳动力剩余,第二产业升级之后,又不需要多少人,那你自己想想,你还能去哪?

这都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经济密码了,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推理。

很多人,只能去第三产业,再就业。并在这产业中,发光发热,甚至发展出属于自己的事业。因为很多人,都只是只是知识结构普通,掌握技能单一且不完善的普通劳动者。并非大家都是什么专家,学者,有这项长处,或者那项本领的。所以,你会得少,你就只能找合适你的事情做。这样子来创造价值,来获得收入,来发展自己。这是个人的发展规律,同时,也是经济的基本规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