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名家李金枝有几个孩子(大家李金枝)

一、踩着锣鼓点 为戏剧而生

李金枝,女,1963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的戏曲之家。李金枝的父亲是洛阳地区豫剧一团的主要演员,在演出中常担任男一号,如《红灯记》里的李玉和、《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 等都很受观众欢迎。母亲是花旦演员,在李金枝出生前几个小时她还在舞台上演出。出生后的李金枝是在剧团长大的,剧团就是家,后台的衣箱就是床,剧团的叔叔阿姨就是亲人,在舞台幕条边看戏玩耍就是她童年生活的全部记忆。

豫剧名家李金枝有几个孩子(大家李金枝)(1)

1974年,洛阳戏曲艺术学校招生,李金枝回家一说,母亲赞成她去试试,第一道考题是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她毫不怯场,歌声像泉水一样流了出来,唱到“不落的太阳”时,老师示意她多唱几遍,她便像上台阶一样一次比一次声音高,那宽广甜润的声音换来了考场围观群众的掌声;又经过几次复试,她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洛阳戏曲艺术学校,开始接受系统的戏曲教育。

洛阳是著名的九朝古都,历史上有很多灿若星辰的文化名人,戏曲底蕴亦相当深厚,被人们赞誉为“洛阳牡丹”的马金凤,就长期工作在洛阳豫剧一团。洛阳戏曲学院成立后,先后培养出了一批有成就的豫剧演员,李金枝成为该校的第一届学生。

豫剧名家李金枝有几个孩子(大家李金枝)(2)

李金枝在洛阳戏校受到了严格的科班教育。那时,学校的硬件不太好,但她学习的热情却很高。没有练功房,她在院子里找块平地就可以学习踢腿、下腰,挖个沙坑就可以练翻筋头;在宿舍里就可以练唱和吊嗓子。在彩排《断桥》时,李金枝扮演白素贞,她是第一次正规包头,包得恶心又呕吐,只得卸了包头,歇一歇再包,这让李金枝体会到了若要台上风光必须台下吃苦的道理。很快,她的表演才能得到了展示的机会。

学校里排了一个古装戏《大闹清华府》,她扮演一个富有正义感的正宫娘娘,这个角色表演很少,多是唱和说,但她仍然非常认真。1980年的牡丹花会期间,有关方面安排豫剧《大闹清华府》在洛阳人民会堂演出,李金枝扮演的正宫娘娘形神兼备,得到观众的好评。当时的河南省委第一书记段君毅看完演出后接见演员说: “你真不愧是洛阳小牡丹呀。”

豫剧名家李金枝有几个孩子(大家李金枝)(3)

李金枝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从洛阳戏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洛阳文艺宣传队工作。

二、才女成才早 荣誉满京华

李金枝毕业时没能分配到洛阳豫剧一团这样的知名剧团,而是分配到一个文艺宣传队。这看起来是坏事,但是,队里全是年轻演员,不用按资排辈,有了新戏,能够无所顾虑地让年轻演员担纲,这又是青年人早日成才的好机会。李金枝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工作第一年就担任了女一号,排演了两部大戏。

1980年 8月31日,《泪洒相思地》在洛阳人民会堂进行了公演。李金枝这次准备充分,全体演员也非常认真,当唱到“当初他甜言蜜语把我骗”时,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唱到最后,台上演员热泪盈眶,台下观众也泪流满面。演出结束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开,他们只得反复谢幕。这个戏一口气在洛阳人民会堂演了一个多月,场场爆满。临终恨 (下载“听戏”APP,即可收听泪洒相思地哦)

豫剧名家李金枝有几个孩子(大家李金枝)(4)

此戏的公演,影响巨大,上级领导非常赞赏,这个文艺宣传队不得了,有好戏,有好演员,改名吧,后更名为洛阳地区豫剧二团。改名后的豫剧二团带着兴奋和朝气,带着《孙成打酒》金鸡引凤一 (下载“听戏”APP,即可收孙成打酒哦)、《泪洒相思地》两出戏到郑州亮相了,同样有轰动效应。有的观众从一个剧场追到另一个剧场观看,电台、电视台又是录音又是录像,各家报纸都在刊登评论文章,河南电视台还专门为李金枝拍摄了电视专题片《新苗出土,茁壮成长》。17岁少女李金枝红了,她没想到,《泪洒相思地》日后竟成了她的代表作,演出几千场。

1984年,上级主管部门让洛阳豫剧二团进京演出由李金枝主演的《泪洒相思地》和《金鸡引凤》。能到祖国首都演出,本来就非常激动,更让李金枝高兴的是,上级让常香玉老师带队。她无缘在省戏校当常香玉的学生,这次却能得到手把手指导的机会,多么大的喜事。在首都一个多月的演出时间里,两部大戏在吉样剧场、长安大戏院、人民大会堂轮番上演,依然观众爆满,引起轰动。同年,省委宣传部安排她与汪荃珍等人在郑州拜常香玉为师;

豫剧名家李金枝有几个孩子(大家李金枝)(5)

1991年,李金枝以演出豫剧《风流女人》摘取了第八届中国戏剧“梅 花奖”,颁奖会在北京人民剧场举行,李瑞环、丁关根、李铁映等国家领导人亲自为他们颁奖,中央电视台也做了实况转播。同年,李金枝又荣获了文化部第一届“文华表演奖”和“香玉杯”艺术奖。

一个身居地级市豫剧团的演员,登台十年,就把一个演员所能获得的专业上的最高奖项一一拿下,真是奇迹。而她,当年仅仅 28 岁。

三、宝剑常磨砺 菊花吟傲霜

荣获“今日中国豫剧十大名旦”金奖。

20世纪90年代,李金枝终于被调到了河南省豫剧一团。那时,正值全国掀起下海经商热,剧团的演出市场在萎缩,不少演员在转行。她几经犹豫,还是决定在豫剧这一亩三分地上耕耘劳作。

豫剧名家李金枝有几个孩子(大家李金枝)(6)

1993年,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新华社河南分社、省文化厅、省剧协举办的“今日中国豫剧十大名旦选拔赛”拉开了帷幕。人生难得几回搏,李金枝坐不住了,在家人的鼓励下,她决定参加比赛搏一搏。没有戏曲班底自己请,没有经费自己筹,她拿出自家储蓄,请了琴师,请了搭档,因为每个参赛剧目不能超过15分钟,所以,她选择了《泪洒相思地》中的“临终嘱托”一折展示自己的唱功,选择了《风流女人》中“背人坐牢”一折展示自己的做功,不知流了多少汗,更不知流了多少泪。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她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金奖,成为豫剧十大名旦之一,还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

通过这次获奖,她有了一个发现,看来自己这辈子只能属于戏曲舞台了,干不了别的了。1995年,她被邀请到济源市豫剧团主演了《王屋山下》,该剧获得了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

五、艺术创新 炉火纯青

2001年,李金枝演过一段豫剧折子戏《绣红旗》,当时很多人建议她将其改编成豫剧《江姐》,从小就喜欢江姐的李金枝动心了。但是舞台上已经有了多种形式的《江姐》,特别是歌剧版更是深入人心,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超越,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她虽心动却没有行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李金枝有了焦虑感。终于2005年李金枝成立了“金枝戏曲艺术发展中心”,首先就把豫剧《江姐》列上了议事日程。

豫剧名家李金枝有几个孩子(大家李金枝)(7)

2005年,李金枝专程赶到北京拜访了歌剧《江姐》的编剧阎肃老师。她又找到著名编剧陈涌泉,请他以歌剧《江姐》为蓝本改编成豫剧。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准备,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之际,2006年6月24日和26日,李金枝在省人民会堂向郑州人民倾情上演了现代豫剧《江姐》。李金枝成功地塑造了江姐形象,并把这一人物形象把握得非常到位,很多观众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动的热泪。李金枝因此成为了豫剧第一位“江姐”,与全国很多剧种塑造的江姐形象相比,毫不逊色且自有特色。

豫剧名家李金枝有几个孩子(大家李金枝)(8)

常香玉大师去世后,省豫剧一团计划排演豫剧《常香玉》来纪念她,并邀请李金枝饰演青年和中年时期的常香玉。她是常香玉大师的弟子,能够扮演老师,她感到非常荣幸,但也有很大的顾虑,因为常香玉是大家都熟悉和热爱的人民艺术家,不是谁都能演的,观众对这个角色会相当挑剔,自己压力会很大。随着排练的深入她渐渐地她融入了角色,每多排练一次,就多一份对老师的理解。她决意不再刻意地模仿常老师,而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去揣摩、领会、把握和演绎常老师。年轻时少女的声音,新中国成立后少妇的声音,中年时成熟的声音,她都加以区别并进行了细腻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豫剧名家李金枝有几个孩子(大家李金枝)(9)

又经过两年的打磨,2007年该剧目参加了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演出并角逐文华大奖。该剧以精彩的演出荣获了文华大奖,她还和尚长荣、于魁智、冯远征等著名演员一起获得“观众最喜爱演员奖”。对于这些荣誉,李金枝说:“最想感谢的人是自己的恩师——常香玉,是她那戏

豫剧名家李金枝有几个孩子(大家李金枝)(10)

近年来,李金枝的戏曲艺术日臻成熟,她在当今豫剧舞台上充分展示了闺门旦的艺术魅力,是此行当中的佼佼者和领军人物,并在全国和全世界最高的艺术舞台上进行了展示。为了传承戏曲艺术,截至目前她已经收了12个徒弟,其中还有一个男旦,她希望豫剧艺术能够发扬光大。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这些年,凡有赈灾、义演,李金枝都主动参与、积极捐款。目前,她和爱人已资助了四个贫困儿童,他们将负责孩子们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生活费和学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