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被皇帝召见多少次(醇亲王两次写信拉拢曾国藩)

1868年,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上改任直隶总督。

这时候,曾国藩收到一封很特别的信件。写信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醇亲王奕譞。醇亲王委托曾国藩的好朋友朱学勤,转给曾国藩一封信。

曾国藩被皇帝召见多少次(醇亲王两次写信拉拢曾国藩)(1)

在这封信里,醇亲王对曾国藩恭维有加,极尽赞美之词。我们知道,曾国藩自1852年6月,因母亲病逝,离京回家丁忧后,一直在外领兵作战。醇亲王与曾国藩几乎没有打过什么交道,在工作上也没有什么交集,为什么要给曾国藩写信呢?

原因很简单,醇亲王有意接纳当时威望很高的曾国藩,来提高自己在朝廷里的影响力。

曾国藩被皇帝召见多少次(醇亲王两次写信拉拢曾国藩)(2)

醇亲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恭亲王奕訢的亲弟弟。在晚清时期,恭亲王奕訢长期任职领班军机大臣、领班总理衙门大臣,负责清朝内政外交,位高权重。相比而言,醇亲王奕譞的存在感太低了,以至于经常被人有意无意忽略。

实际上,醇亲王的能力并不低,他在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之际,任职步军统领(九门提督),掌控了京师卫戍的军权,为“辛酉政变”的成功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可以说,没有醇亲王的话,慈禧太后和顾命八大臣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还没个定准呢。

曾国藩被皇帝召见多少次(醇亲王两次写信拉拢曾国藩)(3)

“辛酉政变”之后,恭亲王拉拢户部侍郎文祥、文华殿大学士桂良、总管内务府大臣宝鋆、副都统胜保等人,形成了一个利益团体,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权势赫赫。醇亲王却遭到了冷遇,任职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一类职务,职权远远不能与恭亲王相比。1865年,慈安太后、慈禧太后甚至任命醇亲王为弘德殿行走,负责稽查同治皇帝的课程。这完全是不把亲王当亲王了。醇亲王口里虽然不说什么,心里一定很有意见。

醇亲王如果想与恭亲王一争高下,就必然要在朝廷里培养自己的势力。如果能够把湘军首领曾国藩拉拢过来,成为自己人,可想而知,一定会极大地壮大自己的声势。

曾国藩被皇帝召见多少次(醇亲王两次写信拉拢曾国藩)(4)

如果是一般人,面对醇亲王的拉拢,势必有受宠若惊的想法。可曾国藩不是一般人啊。曾国藩收到信件后,压根都没有复信。

醇亲王不甘心,于1870年第二次给曾国藩抛来橄榄枝。这次是委托曾国藩的另一个好朋友黄倬转寄诗文。醇亲王希望曾国藩应和。没想到,曾国藩还是没有任何反应。

这样就有些尴尬了——人家醇亲王好歹也是皇族亲贵,万众瞩目的对象,你一个汉人农民的儿子竟然不理不睬?

曾国藩为什么不肯搭理醇亲王呢?他在给朱学勤的信件中这样解释:“醇邸慎所许可,乃独垂青于鄙人,感惭无已。敝处函牍稀少,未便于醇邸忽改常度。”

曾国藩被皇帝召见多少次(醇亲王两次写信拉拢曾国藩)(5)

醇邸,是对醇亲王的尊称。曾国藩是说,醇亲王对我垂青有加,让我十分感动。但是我一向少很少与人通信,也不便因为醇亲王就一改常度。

当然,这是曾国藩客气的说法。实际上,曾国藩拒绝给醇亲王复信,是避嫌之举。清朝入关之后,就立下规定,严禁亲王、郡王擅自出京,以防亲王、郡王与外地督抚私下结交。醇亲王私下给曾国藩写信,已经属于违规;曾国藩复信,难免授人以柄。曾国藩多老成持重的人,怎么会干出这样事情呢?

曾国藩被皇帝召见多少次(醇亲王两次写信拉拢曾国藩)(6)

曾国藩没有给醇亲王复信,让醇亲王丢了面子,很不舒服。后来,曾国藩奉命到天津处理“天津教案”,因为过于软弱,处理失当,遭到醇亲王的人猛烈抨击,灰溜溜地离任直隶总督,回任两江总督。

【参考资料:《清史稿》《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